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蕴含“十大思维”,新时代中国原创性新思想新理念为人类作出哪些新贡献?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奚洁人 2022-06-29 06:31
摘要:从理论、历史和战略高度回答时代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胸怀天下,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从理论、历史和战略高度回答时代之问、中国之问、世界之问,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引领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进步,为人类贡献了现代化新道路和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方案,贡献了合作共赢的精神力量和实践平台,贡献了新时代跨文化思维的中国智慧。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为人类文明、世界发展贡献了新的智慧和力量。

“两个创造”为人类贡献了现代化新道路和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两个创造”是新时代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成果,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辩证关系,都是中国对人类的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创造的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人间正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含了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理论指引方向,制度是根本基础,道路是发展方式,文化是价值核心,这四者是有机统一体,都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内涵。将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观之,四者都有文明和野蛮之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也是人类文明的现代化道路,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暴力掠夺殖民地,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的老式的、野蛮的现代化道路有着本质区别。这条新道路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样本,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两个创造”也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在人类社会结构中,制度更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文明价值的标志性。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一种新的文明的社会制度为基础和标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高度文明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制度,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证,也是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鲜明标识。

当然,中国对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的重要含义,不是要求其他国家实行同中国完全一样的政治制度和现代化道路,而是强调如何选择政治制度和现代化道路应该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根据自身的社会历史发展逻辑,而不是简单搬用他国模式,因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走什么样的道路,建构什么样的制度,关键要看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不能定于一尊,不能生搬硬套外国政治制度模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政治文明形态,也在这个意义上实现了对传统现代化道路和文明模式的重要突破,无疑代表着人类进步的方向和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新趋势,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案,贡献了极具文明价值的重要借鉴。

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贡献了合作共赢的精神力量和实践平台

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战略。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正确处理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系,是时代进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中华文明具有古老而悠久的历史,具有宽阔的人类胸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就是秉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价值理念、文化理念。中华文明具有鲜明的天下意识,孜孜以求天下大同的理想境界,中国人总愿意与天下之人,同进于大道,同臻于乐利。

其次,进入21世纪,世界整体局势正在经历深刻演变。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威胁多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它们互为因果、相互交织、复合激荡,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中国共产党为顺应时势变化,引领世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一是强调要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式,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创新思维方式,因为“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时代”。所以,必须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树立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推动世界进步发展,引领合作共赢的世界大潮流。

二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目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欢迎和认同,被写进第71届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在重大全球议程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三是准确把握中国在世界历史格局演进中的角色地位,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历史地看,自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的演进总是同经济全球化的模式直接相关。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实施经济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同时,总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将自己的文明价值观、发展模式强加给被殖民者,总是企图以此压倒或统一世界,企图用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代替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坚持推进和发展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合作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摒弃意识形态偏见,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共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发展繁荣之路。同时,我们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积极推动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不同文明系统间的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我们承认,不同的文明体系和发展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不认同文明冲突,反对强权欺凌。我们坚持“求同存异”“以同化异”的文化理念,倡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念和胸怀,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文明歧视。愿意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文化文明的创新成果同世界交流;愿意继续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顺畅稳定;愿意积极推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为造福全人类服务;愿意继续同各国分享疫情防控有益经验,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总之,“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

最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创建新战略、新平台、新机制。一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紧扣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的工作布局,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国际政党关系。二是积极倡导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仅是推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推进不同文化和文明系统的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成为实现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三是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寻求最大公约数”,进一步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积极参与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奴役、压迫、暴力、贫困。顺应时代潮流,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共同缔造人类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两个结合”的跨文化思维,为人类贡献了新时代的中国智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重大原创性贡献是一种跨文化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智慧的结晶。在文化学视域下,从横向上说,马克思主义是普遍真理,是最高形态的人类文明和世界文化精华,但就东西方文化文明不同类型而言,更多地属于西方文明系统,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和中华文明系统的精髓,因此两者的结合具有跨文化的特点。从纵向和具体形态上说,作为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同样具有跨文化特征,是一种跨文化结合和历史超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科学辩证法与中国传统思维的朴素辩证法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矛盾法则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理论特色和跨文化特征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智慧,是新时代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以中华文明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更加宽阔的马克思主义的全球视野,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价值立场,更加广泛的现实基础和务求实效的实践品格。它是一种大气磅礴的战略性思维、辩证性思考和开放、多元、包容的价值理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眼界、胸襟、勇气和格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和精神品格,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人类贡献了新时代新形态的中国智慧。其主要内容简要地概括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贯通古今、以史为鉴的历史思维。表现为具有历史意识和观察问题的历史眼光,自觉地按照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事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善于总结历史经验,铭记历史教训,涵养历史智慧,认清历史趋势,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旨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二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的求实思维。实事求是,是我们根本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不尚空谈、务求实效,是我们的优良作风。尊重客观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书本或原则出发;坚持调查研究是“决策之基,成事之道”的理念,加强调查研究,善于透过现象,洞察本质,探究事物发展趋势和规律;端正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反对空谈,知行合一,实干兴邦。

三是人民至上、利民为本的民本思维。坚定价值理想,信仰人民力量;端正角色定位,永做人民公仆;敬畏人民江山,谨慎为民用权;牢记服务宗旨,矢志为民谋利;高尚为民情怀,保持血肉联系;反对官僚主义,坚持立根群众;力戒形式主义,创造利民实绩;严守政纪律令,接受人民监督。

四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创新思维。创新,是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造、发展、进步。守正创新,即坚持正确方向,勇毅前行,因时制宜,锐意进取,攻坚夺关,知难而进;守护优良传统,又不因循守旧,清除陈规陋习,打破思维定式;传承基因精髓,勇于创造革新,理念引领,问题导向,目标牵动,结果评价,实践检验。

五是矛盾法则、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自由与必然,矛盾问题的共性和个性,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正确认识和处理全面和片面、主观和客观、现象和本质、主要和次要等辩证关系。

六是德法兼治、刚柔相济的法治思维。自觉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方式观察和处理问题;正确处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自律和他律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协同发力。

七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底线思维。具有强烈忧患意识,准确把握安与危的辩证思维方式。去危存安,加强风险预测,着力防范和消除隐患;转危为安,化危为机,“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以危促安,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增强创新力和内部凝聚力;坚守底线,不踩红线,从最坏处准备,向最好处争取。

八是高瞻远瞩、胸怀大局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全局以及事物发展规律、发展趋势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处理全局和局部、过程与阶段、重点与一般、长处与短处等重大关系。坚持心怀“国之大者”,立足现实超前谋划,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多谋善断,举要驭繁;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九是天下为公、和而不同的全球思维。深刻把握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秉承天下为公的价值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建构以民族复兴和促进人类进步为主线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倡导多边主义,拒绝“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讲求平等互利;坚持“和而不同”,寻求“最大公约数”,积极推动文明共存交流互鉴,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谋发展,为人类谋大同。

十是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的势胜思维。坚持对事物发展的客观状态、变化趋势、发展规律及其有利条件的准确认识和运用,做到审时度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运势而进,主动谋求和创造有利于发展的条件和态势,化弱势为优势。其本质是合客观规律性与合人的目的性的统一,善于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逻辑而有所作为,从而实现人的主观意图、目的和利益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