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观察 | 开启新技术革命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纪元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孟令鹏 杨柳 柳丕辉 2022-06-27 16:31
摘要:全力打造中国职业教育的黄金时代。

在经济运行下行与疫情叠加因素影响下,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据统计,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创历史新高。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中国教育加速转型,迫切需要所有教育界人士看清未来的发展方向。面对就业压力,职业教育如何在“双循环”背景下,顺应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大势,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六保”“六稳”中,尤其是在“保就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022年6月6日,同济大学和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举办“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的中国职业教育”在线学术会议,与会专家就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广为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教授在会议致辞中表示,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推动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也是一个亟须解决的实践问题。我们要在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治理模式、保障能力等方面锐意创新、主动作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博永在会议致辞中提出,我们必须汇聚强大的人才智慧和力量,建设完善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助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从“人口红利”向“技能红利”跃升

在主旨报告环节,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杨志明指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两才(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并重、“两归(海归、城归)”并用,是激发人力资源活力、推动数字技能转型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我国正在进入数据赋能、跨界融通的发展新阶段,进入高技能人才引领的“技工时代”,因此要实现从“人口红利”向“技能红利”跃升,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跃升。新技术革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合力推动劳动力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劳动力供给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一大批新生代投身现代服务新业态。面对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中诸多因素冲击叠加造成的不确定性,以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需求,要创新高技能人才开发理念,加快激发高技能人才活力的机制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数字赋能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服务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创新、高技能人才开发的方式创新、高技能人才聚集的环境创新。从政策支撑、机制建设、制度创新、社会认可、培训扶持、媒体宣介等方面,推动高技能人才开发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严伟教授指出,目前人才供需存在两个矛盾,导致两个落差,一是人才培养过剩与产业人才短缺矛盾突出,导致供与需之间存在落差;二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供给与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导致产与教之间存在落差。政府、企业、高校应协同探索产教融合的“三个新”:创新协同机制,加大政府统筹协调力度,率先制定分产业的人才发展专项规划;创新培养体系,依托现有高校分类体系,率先建立分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育模式,借鉴国际产业发展经验,率先建立“世界级”的产业学院和学习工厂。

打造职业教育的黄金时代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新格局改革中,双元制中等职业教育的能力提升,采取了类似于普通高等学校科层制的学历或学位设置;学术化的普通高等学校的现实转向,采用了类似于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双元制模式。这种模式是对社会组织制度变迁过程的一种映射,德国中等职业教育领域里“附加资格学习”和“职业进修教育”所获得的与高等教育等值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是一种纵向教育层次和教育价值的制度同形;普通高等教育领域的“双元高等教育”,采取与中等职业教育同样的“企业+高校”的双元学习地点,是一种横向教育形式和教学内容的制度同形。我国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应相互借鉴、相互促进,推动普通教育领域横向增加职业启蒙、职业教育、劳动教育。大学和应用高校要横向增加职业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高职院校要从实践出发纵向做好学历学位设置和能力提升。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韩传峰教授指出,网络化、智慧化的新时代,涌现新的思维逻辑、决策方式和管理模式,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催生着新型人力资源需求。经济社会持续稳健发展与职业教育功能价值的系统耦合机制正在逐渐形成,为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创造了契机。要以赋能职教毕业生为核心,创新合作共赢生态,使职业教育在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被认知、认可、认同。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彰显类型教育的实质意义;正向引导社会评价体系,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治理生态;着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坚持产业与职业教育耦合发展;改善政策制度环境,为职业教育提供有利发展条件。

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陈玉宇教授认为,我国正处于创新引导的经济发展阶段,教育政策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应根据我国的制度特点和发展阶段,创造性地平衡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关系。当前我国面临收入分配不平等、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变产业业态、老龄化社会、气候变化等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体系及培训体系不能照搬外国,要着眼于迎接新技术时代和新产业时代,前瞻性进行产业间、技术部门间的再配置,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构建中国特色的技术与职业培训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和震教授从理论上分析构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图景: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学历本位逐步向能力本位和贡献本位转变;人们在职业继续发展的轨道上不断提升,通过工作本位的学习而非学历提升来实现向上发展;各个职业都强调职业准入资格,真正进入资格社会;实现中等以及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供给。

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主任李双寿教授介绍了该中心作为研究、教学、培训机构的经验做法。他说,在两化融合、两业融合的背景下,制造业生产模式发生深刻变化,新的“技术—经济范式”涌现,智能制造将改变原有工作范式,对人才能力提出新要求。要从构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出发,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联动,培养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工程思维,打造“手里有活、眼里有事、心里有梦”的新型从业者。

黄河科技学院副校长杨保成教授认为,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促进职业教育从“层次”向“类型”转变,使产教融合成为国家职业教育的根本制度安排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方略。当前产教融合“共识之困、共赢之困、共治之困”仍然存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须学习贯彻新职教法精神,厘清产教融合底层逻辑,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实现产教双方互惠互利,共同推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

借助企业力量打造职业教育新生态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董明认为,作为大健康行业产教融合的觉察者、践行者和引领者,云南白药在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精准对接校企资源,搭建人才共建平台,创新“双向赋能、定向孵化、双师计划、入企再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面向未来,要从顶层设计和文化认同出发,营造全社会的职业平等氛围,扩大职业技能人才储备池,减小产教融合落地难度,从而搭建人才培养的共建平台,建立对话沟通机制消除信息不对称偏差,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打造有力抓手,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高级工程师马力认为,职业教育是构筑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是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靠。未来职业教育要有前瞻思维、系统思维和问题思维,突出“新、准、实、融”,培养“精、专、熟、稳”的职业技能人才。办好职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强化职业教育的政策供给,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水平,健全贯穿职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职业教育新生态。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安兴教授指出,无论是产业经济发展,还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质量和效率要求。劳动力市场和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期望值越来越高,但高质量办学的社会文化基础仍然薄弱。职业教育只有真正成为广大受教育者根据自身资质禀赋、兴趣爱好来主动选择的一种学习活动,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把职业教育理念向下延伸到义务教育阶段。

开启新技术革命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纪元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教育分会理事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周建松教授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科技驱动创新是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要顺应这个大势,增强金融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基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金融职业人才培养实践表明,全面推进数字化升级与改造,构建高质量的课程生态系统与立体化教材体系,创新应用驱动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机制,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升职业院校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是金融职业教育行之有效的一条道路。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教授认为,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培养专业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对夯实大国工匠基础、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要契合国家战略,面向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以培养方案的共同谋划、培养过程的价值共创以及培养成果的价值共享,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对接企业、高等教育机构及国际资源,奠定职业教育专业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打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道,逐步形成上下贯通、无缝衔接、有序递进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宣传引导,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价值生态。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刘兴华认为,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来说,职业教育是当前最重要的供给侧改革之一。我国还没有像欧美国家那样真正建立起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现在又深度融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潮。面向未来,要实施既能够与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相适应,又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这样的职业教育具备六方面重要功能特征:不仅要让毕业生掌握在社会上立足的某种职业技能,而且要让从业者拥有适时迭代职业技能、主动应对就业形态演进发展的能力;不仅职业院校学生要接受职业教育,普通院校也要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谋生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人本意识和现代协作精神;不仅要为适龄青年提供职业教育以获得相应学历的机会,而且要为就业者创造贯穿其职业生涯的职业培训并获得相应从业资质的机会;办好职业教育不仅要更好地发挥国家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的职责功能,而且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因此,职业教育的价值理念、教育方法、教材体系、课程设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要适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我国将开启职业技能和人文素养并重、政府和市场协同发挥作用、教育内容供给精准适配人力资源需求、职业技能培训伴随从业者职业生涯的职业教育新纪元。

本次会议由同济大学、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共同举办,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冯炜等与会专家学者也发表观点、建言献策。会议由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刘兴华主持。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图片编辑:雍凯
孟令鹏,上海海事大学副教授;杨柳,同济大学讲师;柳丕辉,山东建筑大学副教授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