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她只剩五分之一的胃,她进阳楼收垃圾,她坚守农村,她们是党代表中的居村干部
分享至:
 (4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杜晨薇 茅冠隽 2022-06-25 06:20
摘要:她们是党代表中的居村干部。

只剩五分之一的胃,这位来自社区的党代表凭什么扛住“最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杜晨薇

回想过去5年,身材瘦削的李秀勤长长舒了一口气。李秀勤是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长岛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至今已在社区干部的岗位上干了11年。或许对很多职业来说,越往后干越是顺手,越是轻松,李秀勤这几年来却连连“爬坡过坎”。

2016年,从胃癌手术中闯关出来的她,仅剩五分之一的胃,却毅然到中大苑居民区担任书记;新冠疫情发生后,上海基层社区无一不在迎战,刚刚调任长岛路居民区书记的李秀勤直面这个人员复杂、人口众多的老旧社区,千头万绪,全力以赴,百感交集……

如今,“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李秀勤侃侃谈起自己的收获与期盼。

“老旧”不该是有些社区的标签

2011年,李秀勤刚刚进入社区岗位。此前10多年,她是一名全职妈妈。当时,除了一家家走居民,一个个结识邻居,用一双脚、一张嘴打开自己在社区里的“天下”,李秀勤还总喜欢出点别的花样。

在荷五居民区工作时,李秀勤组织成立种植队、编织组,打造“一园一墙一平台”,居民热情被激发出来,社区环境也得到很大改善。

李秀勤还和种植队的队员尝试用废旧轮胎、自行车、洗衣液瓶种花、做景观,没想到一时引领了上海轮胎花园的“潮流”。

调任中大苑居民区后,李秀勤又在这个老旧小区大胆创新起来,第一个瞄准的目标还是小区环境。

当时,小区里有一片由3块绿地、约300棵水杉组成的树林。由于鲜有人光顾,隔壁居民经常丢垃圾进去,沿着围墙形成了一条“垃圾带”。

李秀勤邀请居民一起头脑风暴,从方案设计到后期维护,逐渐达成共识。同时,社区还通过共建单位引入景观设计专业人士,最终将荒芜了18年的小树林,变成了3000多平方米让居民得以共享的天然氧吧。

李秀勤说,自己工作过的社区不少,但普遍比较老旧。“大家也都管它们叫老旧小区。但‘老旧’从来不应该是社区的特点,一个好的社区,应该被人看到的是它的创造力、活跃度、生命力。”

履新长岛路居民区书记后,李秀勤就在这个街道最大的动迁房小区里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争取到居民同意后,将小区几十年未改的土黄色外立面,刷成亮蓝色和明黄色相间,还在一二层区域绘制了墙画。

就是这个动作,让小区自此结束了“脏乱差”的混乱治理。大家看到小区环境变好了,都不再好意思乱堆物、乱停车、乱扔垃圾。“什么是社区治理的牛鼻子?我感觉这就是,一定要找到那个可以改变居民习惯和参与意愿的起始点。”李秀勤说。

苦战中总结经验重获力量

在不久前的抗击疫情过程中,长岛路居民区前后封控了两个多月。当时很多人劝李秀勤要“量力而行”,但这个切除了五分之四的胃的“小李书记”还是始终坚守在第一线,磨破了运动鞋,没踏踏实实吃过一顿饭,甚至曾短暂昏迷,可又不敢告诉居民们。

“别看我只是个基层党组织的书记,一个人的力量也很微小,但只要我在社区里,我们的社工、志愿者和5400多位居民心里就是踏实的。”李秀勤说。

疫情中,李秀勤等一批社区第一线的同志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每天要处理大量配药就医需求,分发物资,转运病人和密接者,还要“零距离”地承受个别居民的负能量、负面情绪,帮助年轻社工排遣委屈和压力……李秀勤说,她一度愁得睡不着觉,嗓音直到最近才不再那么沙哑。“每晚忐忑地等待居民们的核酸报告,半夜听到电话铃声吓得从床上直接坐起来,那段日子过得像‘开盲盒’一样,充满不确定。”

然而,一个有经验的、优秀的基层干部总能在实践中磨炼自己,总结经验和教训。这些日子,李秀勤开始思考一个关键问题:基层到底在疫情之中收获了什么?

“首先,一定是收获了人。”李秀勤说,多年来上海基层治理过程中,一大难点问题是如何挖掘年轻的中坚力量。“这一次,我们以往站在舞台中央的老党员、楼组长们,反而因为年龄和力气退居二线,成为‘重点保护对象’。顶在配药组、转运组、核酸组这些一线岗位的志愿者,全是年轻人。”

“接下来,如何通过常态化的活动和项目,将这些年轻人继续留在社区,让大家更好地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作用,是我要努力破解的一大课题。”李秀勤还发现,社区干部手里虽然攥着很多居民的需求和困难,但同样也握着大把的资源和渠道。“怎么把这些资源协调统筹好,也十分关键。”

李秀勤说,社区工作不应该是被动服务,更要主动作为,要有前瞻性。她甚至已经提前敲定了下半年的社区改造目标:通过绿化规整项目,在社区里8个片区分别设置一个全新的居民休息点,“平时给大家休憩用,应急时刻还可以作为核酸采样点或物资发放点,立足长远方能防患于未然”。


进“阳楼”收取垃圾,促成加装电梯落地…这位党代表说社区治理需“众人拾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茅冠隽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作者,能够再次当选市党代会代表,我感到十分光荣!“在‘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有太多社区志愿者主动、热情为居民解决生活不便,陪伴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艰难时刻。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封红底黑字、手写于今年5月7日的居民感谢信,被魏瑛珍藏在办公室的抽屉里。“这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一种鞭策,时刻提醒我们要继续服务好社区居民,倾听每个人的呼声和需求。”

党代表魏瑛,是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新福康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长期工作在社区一线。她告诉记者,诚如居民所言,“齐心协力”是社区治理的关键词。“基层社区治理,为了人,也依靠人。回顾过去的几个月,这场疫情中最宝贵的收获,就是将社区中德才兼备的年轻人组织、发动了起来,各显所长、尽展所能,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大事小情,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

魏瑛告诉记者,4月初时,随着社区防疫事务增多、居民需求增加,社区工作者力量出现了捉襟见肘的情况。此时,党组织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号召下,一批中青年居民成为志愿者,其中有机关干部、企业干部、医务工作者、大学生等,短短数日,队伍就扩大至40余人。

这些志愿者并非被动从事简单的工作,而是主动在社区寻找问题、发现需求,根据自身特长,将志愿者工作中的内容与流程科学化、专业化。“比如,志愿者张峰凭借语言优势,帮助外籍居民进行核酸登记。看到居民们纷纷站出来关心社区,大家一起守望相助、共渡难关,我们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坚定了!”魏瑛说。

作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在疫情防控期间,魏瑛始终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此前,156号是新福康里疫情较为严重的楼栋,楼里阳性病例数不断增加,楼组长也被感染,接受隔离治疗。此时,魏瑛挺身而出,上楼逐户收取垃圾,为居民解决烦心琐事。每天晚上,她都要给156号楼栋的居民打数个电话,用贴心关怀融化居民心中的“坚冰”。在魏瑛的带领下,楼里居民对社区抗疫工作的配合度、支持度越来越高,一段时间后,156号成为“无疫楼栋”。

“基层社区治理,必须强化区域资源统筹和多方主体联动,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共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让有能力的社区居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魏瑛告诉记者,这不仅是社区防疫的好做法,也是平日里社区治理的重要法门。

2011年春,长期在大型国企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魏瑛来到社区,投身社区党建和居民自治共治工作。新福康里居民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面积不大,但有传统石库门住房和现代住宅,人口数量大、类型杂,管理服务颇为不易。魏瑛充分运用共治理念,形成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职能部门人员、社区条线人员、人大代表、党员代表等为成员的居民区党建结构,让行政资源和居民共治有效衔接。

比如,在加装电梯工作中, 新福康里建立了听证会制度,以此增进双向沟通,引领社区共治。新福康里建立了“幸福+”加装电梯临时党支部,借助微信群等平台,听取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人员、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及专业法律顾问的意见建议,充分吸纳各方观点并以此推进工作,最终促成新福康里居民区多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落地。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作者,能够再次当选市党代会代表,我感到十分光荣!我要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转化为履职动力和热情,投入更多精力为居民服务,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魏瑛说。


党代表坚持照顾农村留守儿童十年,她是村里孩子们的“大家长”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茅冠隽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市党代会,感到特别激动振奋!我来自农村基层,最关注的是乡村振兴建设,尤其是农村孩子的幸福生活,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拥有快乐的童年。”来自崇明区的党代表施凤神采奕奕,对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施凤是崇明区新河镇永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也是村里公认的“大家长”。多年来,她一直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帮助,用一份“妈妈”式的爱呵护着村里的留守儿童。在她和其他工作人员的长期帮助下,不少当年的留守儿童如今已自立成才。

崇明地处远郊,以往留守儿童问题较突出。“十年前,我是一名农村基层妇女干部,发现有不少孩子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这些孩子的生活中缺少爱和陪伴。”施凤告诉记者,看着这些孩子守在家门口眼巴巴等父母回来的眼神,她实在于心不忍。2012年7月,以她名字命名的新河镇永丰村小凤工作室正式成立,她担任负责人,主要为留守儿童提供各类生活、学习方面的帮助。

成绩退步、性格孤僻……留守儿童出现的这些问题,施凤会想各种方法解决。中学生吴敏(化名)的父亲前几年不幸去世,母亲又组建了新的家庭,他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此前,施凤接到吴敏奶奶语气焦急的电话:“小敏好几天不去学校了,也不听我们的话,怎么办?”施凤闻言,迅速赶到吴敏家中,没见到他,于是又打电话到学校询问,这才得知缘由:自从进入重点高中后,吴敏的学习成绩从名列前茅退步到全班倒数,他的心理压力巨大。次日,施凤又上门探望吴敏,跟他交流,渐渐疏解他的心理压力。之后,她联系吴敏的母亲开导他,还辗转联系了一位心理老师上门帮助。多番努力之下,吴敏的情绪终于好转,接受了心理老师和施凤的建议,借读到一所普通中学。转学后,他的成绩慢慢提高,脸上重新洋溢自信的笑容,施凤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施凤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人、协调周边资源,一起为关爱留守儿童出力。作为村党总支书记,她在永丰村里组建了一支“爱心妈妈”志愿者队伍,为村里的孩子们结对送去关爱。她还通过镇教育部门联系了崇明区民本中学,双方达成结对合作协议,民本中学高一课外实践的学生会定期来到“小凤工作室”,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

今年4月、5月疫情期间,小凤工作室牵头组建的这些结对合作机制,为村里的孩子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比如,孩子们要在家上网课,“爱心妈妈”就为他们打印作业、提供材料、在线辅导功课;因为疫情,小凤工作室和民本中学的线下活动虽然全部取消,不过老师们提供了部分资金,由小凤工作室成员从保供超市购买了牛奶、饼干等物资和相关学习用品,挨家挨户送到孩子们家中。

施凤告诉记者,在小凤工作室成立之初,全村留守儿童有十多个,如今村里留守儿童已寥寥无几,且父母回家的频率、时间大大提升。小凤工作室的服务对象,已从留守儿童扩大至全村的未成年人。“有的留守儿童长大了、成才了,每年还会回来看我;农村家庭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前有些崇明的哥埋头在市区工作,一年半载也不回家,现在村里不少在上海市区开出租车的的哥,每周都要回来两三次。”

农村孩子的生活状态变化,其实是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崇明近年来的全面发展。施凤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稳步推进,第十届花博会圆满举行,村里的路更宽了、河道更干净了,宅前屋后更漂亮了,游客越来越多。“农村孩子们脸上怯生生的表情、躲闪的眼神少了,大大方方的欢声笑语更多了。看到他们一个个长大成人,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人也变得开朗、自信,我感到特别欣慰!”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张骏 题图来源:邵竞 制图
海报设计: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