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智库观察 | 推进产业集群融合共建,深化沪苏同城化发展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杨涤 2022-06-28 06:32
摘要:共建产业创新集群,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走深走实。

长三角一体化虽然在不断推进,但已到了需要进一步走深走实的新阶段。可由近及远,从深化沪苏同城发展做起作为突破。

一、长三角一体化走深走实需要新突破、新抓手

“沪苏同城化”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的必然选择,也是将长三角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然选择。在沪苏同城化的过程中,要合理分工、发挥优势、加强合作,以提升整体的竞争力。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增长快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的形成,如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加罗尔、北京的“中关村”、上海的“张江”,苏州的高新区,都是典型产业集群,这些属于高科技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新冠肺炎疫情后出现一种趋势,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性,对全球化产生了疑虑,甚至有逆全球化极端的想法,这实质上已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中国要回应这种挑战,就必须发挥超大市场规模优势,用市场需求带动产学研全链条融合,实现产业集群升级。只有建设更多更高水平的产业创新集群,中国在未来大国竞争中,尤其是与大国几个有实力的城市群竞争中,才能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长三角作为中国重要增长极,要想推进国家战略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必须通过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来实现。

二、推进重点产业集群融合共建、深化沪苏同城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两地政府可考虑搭建“产业集群联盟” 作为科学家、企业家这两个创新主体交流融合的平台,共同探讨“企业家+科学家”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新模式。“产业集群联盟”通过举办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活动,如年度并购论坛、专题讨论会、技术前沿讲座、“链主企业”高峰对话等,拓宽企业家和科学家的科技视野、市场视野,增强科技创新本领,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的直接对接,加速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理顺产学研服通路,降低科研成果转换落地的困难程度,推进专利技术商业化、市场化,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共同繁荣。

产业链整合是复杂的资源整合,需要高水平资本运作平台,这方面可发挥上海国资平台优势。以往上海国资平台更关注上海本地区的资源整合与不良资产处置,现在国内打造新发展格局,上海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需要上海国资平台适应这一新形势,用强大的国有资本去撬动和引导金融市场,打造沪苏产业集群。一方面做强做优做大“链主企业”,协助它们步入世界级跨国公司行列,直面全球市场,尤其是通过上海与境外金融中心联动,可绕开美国等一些国家对中国制造的技术限制和市场保护,包括各种关税的、非关税的壁垒及政治风险;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新国资新国企探索出发展新路。

产业集群除了有“链主企业”之间的融合发展,还有众多的中小企业活跃在供应链上。且不可忽略这些中小供应链企业,他们之中往往蕴含着发展成为“链主企业”的机会和可能。“链主企业”把需求摆放在产业集群内,打造群内供应链和“朋友圈”,牵引带动集群内中小企业共同发展。这就要面对传统的老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相对于孤立发展的群外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内部供应链的融资是有一定优势和路径的。这就需要上海发挥金融优势,在产业集群内构造全新的、一体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包括融资、担保、保理、交易、监管、不良资产处置等多环节的体系,甚至进一步构建开放的国际并购平台、特殊资产交易中心等。

上海还可以结合国家海洋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部署,加强“上海—启东”方向的融合共建步伐。这个方向是沿海地区,可利用启东乃至南通、盐城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地理优势扩容张江科创中心产业延伸;打造启东为洋山深水港之外的辅助港口以扩容航运中心;利用崇明绿色生态区位扩容陆家嘴金融中心,最终上海有望在南北两个方向实现“沪苏同城”汇合,实现长三角一体化走深做实。推动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扩容、扩区、提质,更大力度带动江苏沿海发展轴,进而辐射北向沿海经济带的升级发展。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研究院研究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