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崇明岛的甘蓝菜、牛心菜卖不动?倒逼而出的新链条,能否破解蔬菜滞销难题
分享至:
 (15)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华 2022-05-19 09:19
摘要:市郊田间的甘蓝菜、牛心菜为何卖不动,问题根源到底在哪,蔬菜滞销会否随着城市如常迎刃而解?

崇明某村干部“二丫头”,近日通过朋友圈代为发布一条卖菜求助信息:堡镇米行村目前有十几万斤优质牛心菜、甘蓝菜需要出售,有大批量需求的可以联系。她把合作社负责人手机号码一并公布:“疫情之下,还望相互扶持。”

在抖音平台,记者也刷到一条类似求助信息:用户“上海天采果蔬专业合作社(崇明张叔)”,用视频紧急求助并发布手机号码,“崇明蔬菜生产基地,因疫情原因,30万斤甘蓝马上就要烂在地里,希望有需要的团体个人给予帮助。”

这边厢,不少上海网友纷纷留言感慨:“我们在上海市区吃不到这么新鲜便宜的蔬菜,团购要10元一斤。”那边厢,少数上海市郊合作社的蔬菜面临滞销,劳动成果或付诸东流。市郊田间的甘蓝菜、牛心菜为何卖不动,问题根源到底在哪,蔬菜滞销会否随着城市如常迎刃而解?

蔬菜批发市场停摆,原本供应链条缺失


上海本土疫情期间,农业发达的崇明区在保证自给自足之外,全力组织农产品供应市区,努力把蔬菜和农副产品余量支援市区保供。据“崇明三农”报道,崇明全区蔬菜种植面积约8万亩,规模化蔬菜基地有43家,日上市绿叶菜约500吨。


图说:疫情下,没有菜贩子上门批发收购,崇明农业龙头企业找到“田头直接初步加工再直送社区”的新模式。

在崇明区农委的组织下,崇明区推进成立以上海崇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静捷蔬菜专业合作社、上海王波果园专业合作社为主要班底的龙头企业,在保障崇明本地需求外,积极承担市区蔬菜供应,20多辆保供车每日往返市区。作为主要保供单位,龙头企业单日蔬菜最高供应量达近250吨。

上海部分市民吃不到平价的新鲜绿叶菜,与此同时,崇明部分品种的蔬菜滞销卖不动。强烈反差的背后,是原有的部分市场供应链,因疫情中断。“菜贩子、批发市场、社区小菜场、市民餐桌,这是过去蔬菜的重要系统供应链之一,”上海崇明生态农业董事长张杰介绍,过去很多菜贩子会自己开着卡车,前往崇明田间地头收购,而收购的菜主要流向是中大型农批市场,这条链路是蔬菜基地的保底销售,“最多就是价钱便宜点,总有人上门收菜,但凡中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尚未恢复营业,必然导致少数蔬菜基地的农产品可能滞销。”

图说:上海部分市民吃不到平价的新鲜绿叶菜,与此同时,崇明部分品种的蔬菜滞销卖不动。背后,是原有的部分市场供应链,因疫情中断。

疫情下,批发市场、菜场、超市这些市场的封闭,一下子堵住了很多基地的出口。据悉,为提升疫情期间农产品保供能力,崇明区农委迅速反应,组织成立龙头企业建立“共享产能、统筹销售”的供应链模式,由运力强、渠道宽的综合型龙头企业负责代运代销,让运力弱、渠道窄的生产型合作社则专注生产,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作为龙头企业的主要成员,上海崇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静捷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上海王波果园专业合作社都是盒马、叮咚、美团等生鲜网购平台的重要生鲜供应商,也是很多政企事业单位的农副产品配送服务商,疫情以来还为一些市区街道及疫情防控重点区域提供农产品保障。疫情期间,企业部分员工也被封控,人力、运力也有限,如何参与解决崇明部分基地农产品滞销难题?


传统模式出现瓶颈,疫情倒逼基地转型


常态下,采购和司机开着菜篮子工程车,要先前往蔬菜基地的田头装货,再返回配送中心卸货,然后由工人分拣、加工和包装,再装车送往市区,这个过程就要超过5小时。 张杰直言,“疫情之下,村镇道路的防疫防控,一人一车的运输,运力效率降低一半以上,以我们单体公司为例,即使我们每天只供应市区6个品种蔬菜,就得起码投入6个驾驶员,搭配20多个员工分拣包装,人力、运力已经饱和。面对滞销蔬菜,如果只用老的模式,我们也有心无力。


图说:新的组织模式,既解决部分蔬菜基地农产品滞销问题,也让市区居民吃到更平价、新鲜的崇明岛蔬菜。

蔬菜批发市场、菜场、超市这些B端出路被堵死,只能向社区需求的C端快速转型。“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还没恢复,反而倒逼出一条新通道。于是,由崇明区农委从各乡镇收集统计蔬菜基地信息、产品产量信息,每天统一发布基地收购参考价格,严格执行批次产品快检,定期实施抽检;由龙头企业制定产品标准并执行到基地,综合协调富余运力并规划配送路线,直接打通生产基地到社区;由基地汇报品种产量和产能,组织乡镇志愿者进行订单完成,从原来的简单采摘提升源头基地标准初加工。这样一套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模式,开始在疫情的困境实践中走了出来。”张杰介绍。

据悉,龙头公司作为承上启下的企业端,负责在新模式下为蔬菜基地和品种根据不同的社区和平台需求制定标准,“蔬菜基地过去只管种菜,摘菜,不需加工,菜贩子直接装车拉走。我们现在要求蔬菜基地按照标准加工,比如1万份鸡毛菜订单,不用去根但要去泥(传统超市和电商平台必须去根),每份2斤或5斤装袋。为了保证中间环节的时效性,没有多余的人力做去根的环节,可以给社区居民写上一份《带根鸡毛菜的说明》,消费者也都能接受。特殊时期,既节省了基地人力,又节约了中间环节时间,保证产品更新鲜更早时间地到达社区。相比以前,这就要求蔬菜基地提高初级农产品的基础加工能力,严格按照标准制作。物流直接装车,真正实现从田头到餐桌,让市民吃到更新鲜、更平价的蔬菜。

图说:田头直接初加工,在特殊时期,既节省了基地人力,又节约了中间环节时间,保证产品更新鲜更早时间地到达社区。

受疫情封控影响,蔬菜基地同样面临采摘、加工人手不足的难题。“特殊时期,我们先后在三星镇、堡镇、港沿、向化、港西等乡镇的蔬菜基地探索,区农委协调各乡镇农技中心,和本地政府部门组织起一批党员志愿者,一起帮助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难题。”张杰介绍,这条由政府、企业、合作社和志愿者组成的全新系统供应链,甚至在疫情结束之后,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蔬菜品种大有讲究,难兄难弟也要扶持


近期,崇明部分蔬菜基地滞销的蔬菜品种,都是甘蓝菜、牛心菜。对此,张杰坦言,这两个蔬菜品种相对方便种植,较耐储存,加上近期遭遇上市高峰,再叠加疫情期间这两种蔬菜经常成为保供物资,蔬菜基地出现一定程度滞销,也是市场的选择。

图说:眼下,崇明岛的甘蓝菜、牛心菜大量上市,相比之下,上海市区居民更喜欢鸡毛菜等绿叶菜,由此出现部分滞销。

“甘蓝菜、牛心菜,是眼下崇明蔬菜的‘难兄难弟’。上海市区很多街镇发放保供物资,基本都有他们俩。”张杰透露,市区居民最喜欢崇明岛出产的绿叶蔬菜,尤其是鸡毛菜、生菜、杭白菜和蓬蒿等品种,十分畅销。“甘蓝菜、牛心菜,和洋葱、胡萝卜、西葫芦和莴笋一起,是上海保供蔬菜品种的‘六姐妹’。这些菜不怕压、好运输、耐储藏,是保供蔬菜物资的第一选择,部分市区居民吃得比较多,看到都要‘摇头’了。”

“针对社区团购的需求,我们特别制定了2个甘蓝、2个牛心菜的套装,7斤以上只卖15元。5斤装的去叶西蓝花、7斤装的带叶莴笋+芹菜等陆续在基地直接登场。”张杰透露,由于性价比高,虽然甘蓝菜、牛心菜销量比不过鸡毛菜和西蓝花,但每天依旧有3000份以上的订单量。他感慨:“农业人最看不得好好的蔬菜烂在地里,所以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积极采购其他合作社的产品,帮助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再根据市场订单科学安排集配方案,提高配送效率。”

图说:崇明鸡毛菜、西蓝花的市场销路不错,但甘蓝、牛心菜性价比高,也有一定订单量。

据悉,这个被逼出来的蔬菜销售“新模式”,如今已为静安区、徐汇、浦东等20万人次居民,提供新鲜平价的崇明蔬菜配送。“这个模式,主要是尽力尝试解决基地蔬菜滞销的问题,现阶段我们只要不亏本,关键是跑通这条路,更关键是不能让崇明农产品烂在地里。”张杰认为,如今这种定制基地标准,团购加落地配的新模式,崇明农业可以长期开拓。 

“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菜场、超市逐步恢复营业,崇明这些蔬菜基地可以继续批发出售给菜贩子,但新模式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毕竟有着更高的经济附加值,帮助基地提高收入,实现基地销路结构的多元化。”张杰认为,更重要的是崇明农业在疫情下倒逼蔬菜基地转型升级,让基地经营者对于产品种类、产品标准和C端用户市场会有更深的认识,“这个模式要求基地具备一定的人员组织能力,按照订单标准生产,谁有这个能力就更容易能走出滞销困境。借此机会,崇明农业可以整体提高基地的用户意识,趁势培养一批新型蔬菜基地。对我们龙头企业,可以放大业务量;对居民来说,买到的菜又新鲜又便宜;对整个崇明农业,这都是一件好事!”

栏目主编:顾泳 题图来源:上海崇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文内插图:上海崇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