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再顶一顶,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驻点干部紧急增援上海大型“城中村”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李华成 2022-05-02 19:31
摘要:胜利就在前方,如果顶不过去,就会前功尽弃。

村中建厂,厂中有厂,外来务工人员集聚……嘉定区江桥镇五四村是一个“城中村”,人员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自本轮本土疫情发生以来,这个原本平静的村庄逐渐成为“风暴眼”。

这个仅有0.8平方公里的行政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39家企业,共9000余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7900余人。疫情发生后,村里感染人数居高不下,最高单天确诊病例106例。12名在各处“救火”的基层干部,在经历了50多天超负荷工作后,逐渐难以招架。

与此同时,一场拔点攻坚行动也在嘉定全区展开。一群由江桥镇党委组织的“追阳人”临危受命,第一时间奔赴五四村。

“顶一顶,再顶一顶”

4月18日晚,五四村得到多方支持。包括点位指挥长张国民等5人在内的工作组,从增建村紧急驰援五四村。

“18日,江桥镇增建村连续2天全员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意味着我们结束了连续25天的驻点工作。当天晚上19点左右,我接到镇党委书记电话,让我紧急驰援五四村。”张国民说,“当时大家的身体和心理其实都已经十分疲惫。但是,江桥是我们的家乡,江桥人义不容辞!”

半个小时内,张国民和同事们就直奔五四村。随后的几天里,点位上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增加到了93人。这一系列增援动作,给五四村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带去了信心。

当晚,五四村一位年轻干部汇报完工作后,哽咽着感慨:“我们每天忙到凌晨3点睡觉,清晨5点就要准备新一轮核酸检测。做了那么多,换来的却是不断增加的阳性病例和村民的不理解……”50多天的连续高强度作战,让这位年轻的村干部,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张国民看来,经过50多天的超负荷工作,村干部的体能与信心都已到了极限。作为点位指挥长,他必须要给战友们鼓劲加油,给他们信心。张国民用他自己跑马拉松的经历鼓励战友:“撞墙期”后就是胜利的冲线。

“我是一个跑马拉松的,我深深知道目前五四村的疫情形势,就好像在跑一场全程马拉松。现在已经到了马拉松最艰难的35公里‘撞墙期’了。我不断告诫自己和团队成员,顶一顶,再顶一顶,挺过这个极限,42.195公里的终点就在眼前了,胜利就在前方。如果顶不过去,就会前功尽弃。”张国民说,“我们努力拼命工作,村民看在眼里。我们每天在重灾区走街串巷时,一直在给村民们信心,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摸清底数,用数据说话

“配药难、就医难、保供难……大量的工作已超出一个行政村的能力极限。每天,五四村村委会的电话24小时都有人拨打,还有很多电话打不进来。”五四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顾华杰介绍,“每个村干部都在一线,人手不足是最大的难题。”

令人欣慰的是,拔点攻坚工作组进驻后,人手方面捉襟见肘的情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我们驻点后,第一件事就是成立数据分析组,排摸全村信息,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张国民说,“与增建村等纯农地区不同,这里是江桥镇最大的城中村,村里有大量的企业厂房,厂房里还有宿舍。这里居住着大量租客,人员结构复杂。我们必须第一时间掌握难点,及时作出有效应对。”

为此,工作组调配了熟悉数据分析的工作人员,对于每天的动态信息制作日报。在第一份日报出炉后,根据实际情况,工作组将所有工作细分成了指挥组、生活保障组、核酸检测组、物资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等11个工作组,并推出12条公约,开展村级防疫工作。

“抓好数据分析,对于研判疫情走向非常重要。每天进行数据分析,疫情的趋势如何、病例出现在哪里、出现的原因、漏洞在哪里才会清清楚楚,才能有的放矢采取补救措施。”张国民介绍,11个工作组每天会在吃早饭或是晚上贴核酸码时碰头,交流工作得失,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

工作方式改善让五四村有新变化

随着工作组驻点,五四村逐步有了新秩序。

作为物资组组长的徐超,每天睁开眼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保供。在他的工作手机上,一连串数字就是他每天所需的物资“耗材”,小到消毒片和棉签,大到帐篷和支架。他就是五四村的物资“大总管”。

“我原来是从事纪检工作的,第一次负责防疫工作,刚来时有些生疏,因为从来没有过调配那么多物资的经历。”徐超说,“工作组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不断学习,都在竭尽全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徐超和同事们调整完善了核酸采样路线和流动采样方式,将厂区分为四个板块,分组采样。4月27日,五四村全员完成检测时间缩短了3个小时。很多村民在采样中说,“今天的排队时间变短了。”

而在顾华杰看来,城中村最大的困难在于基础设施陈旧——80%的村民没有独立卫生间,厨房也是共用的。全村一共设有5个公共厕所,平日里供村民使用。

疫情发生后,公厕作为人员集中的场所,成为防疫重点。“工作组驻点后,我们提出了好几个关于厕所使用的防疫方案。比如,每家发放塑料马桶、分时段使用、安排志愿者全天候消杀等。”顾华杰介绍。最终,村里决定采用最严格的公厕管理方式:村宅内5个公共厕所,每一个公厕安排2人24小时看守,对上厕所的每一个人进行进、出两次消毒,另外再安排4个保洁员随时清洁卫生。

“虽然这样十分麻烦,但是在当下却是最有效、最可靠的管理方式。”顾华杰说,“通过和村民的沟通,这样的方式也缓解了村民心中对于疫情形势的焦虑。”

此外,工作组出台的12条公约之一要求严格消毒消杀,每天上、下午各4次对村宅环境进行大规模消杀。在转运相关人员后,专业消杀队也会进楼道、进房间消杀。村内每家每户都分发到一个喷壶和一瓶消毒片,自行随时消杀;在垃圾管理方面,村宅内清洁工每天清扫道路2次,清运垃圾4次,并做好生活垃圾消杀工作。

让熟悉村情的干部腾出双手

在工作组的帮助下,几项村干部原先根本没精力做的事情又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

“比如与村民的信息沟通,协调重点区域的消杀和垃圾的清运,给不愿转运离村的村民做思想工作……”顾华杰说,“村民的不配合源于对未知的焦虑、恐慌和不解。明确人员、细化分工后,基层干部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群众思想工作。”

在顾华杰看来,1000个人就有1000个故事,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如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解决每一个人的难处,关键在于沟通。

让顾华杰记忆犹新的是,有一个10岁大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被封控在村宅内,父母则被封控在另一个社区中。不巧的是,这对老人相继被确诊阳性,留下这个未成年孩子为密接。因为担心孩子,老人坚持不肯去方舱医院。为此,他前后联系了孩子的父母、所在社区和定点医院,安顿好一切后,这才成功劝说两位老人前往方舱医院。

“在工作组下沉前,我们每一个村干部都超负荷工作,疫情最严重的那几天,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实在没有精力做其他事情。”顾华杰说,“工作组下沉后,给了我们很大信心,让我们坚持到了现在,也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截至记者发稿,江桥镇共安排5个“拔点”工作组、32名区、镇两级干部先后深入五四村、星火村、富友嘉园、江桥二村和大宅风范城,与村居干部同吃同住同工作,强力推进拔点工作。

栏目主编:唐烨
图片来源:嘉定区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