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创新之城 > 文章详情
为了实验鼠和斑马鱼,上海130多人团队坚守张江园区一个多月
分享至:
 (4)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俞陶然 2022-04-30 17:44
摘要:“虽然这是幕后工作,但不能中断,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在张江科学城,有一个130多人的团队坚守在园区,其中很多人已一个多月没有回家。疫情期间,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实验动物“保供”,为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高校和医院饲养繁育小鼠、大鼠、斑马鱼等动物,并提供配套服务。“虽然这是幕后工作,但不能中断,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主任范春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今天身着“大白”防护服,走进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园区,见到了在那里忙碌的工作人员以及很多灵动的老鼠和鱼儿。在工作人员的悉心养护下,它们都活得优哉游哉。

赶往单位照料小鼠和大鼠

实验动物是生命科学、生物医药研究的“必备物资”。从3月12日起,就有一批员工陆续住进了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因为那时已有小区开始封控,中心面临着动物无人照料的风险。到了3月27日晚上,浦东将实施封控管理的消息发布后,很多员工连夜赶往单位,使坚守园区的人数增至61名。

与此同时,在园区办公的南模生物员工也行动起来,39人入住园区。这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从事遗传修饰动物模型的研发、饲养繁育和分析检测,在园区2号楼饲养了2万多笼小鼠。

这些牵动人心的老鼠长什么样?生活环境如何?记者走进保种中心,这里养育着26种小鼠和大鼠品系,是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的核心区域。

“这里的动物都生活在SPF环境里,SPF的意思是无特定病原体。”中心下属企业负责人汤建平告诉记者。他将手伸进一根根塑料管道,隔着薄膜拿出了一笼笼小鼠和大鼠。小鼠成年后30克左右,娇小可爱;大鼠成年后达到700—800克,是老鼠家族里的大块头。

“看,这种没有毛的小鼠叫裸鼠,用来做肿瘤药物实验的。”在汤建平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了这种粉色皮肤裸露在外的老鼠。它们有先天免疫缺陷,所以接种癌细胞后,就会长出肿瘤。

以这些保种品系为基础,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每年的小鼠和大鼠产量多达100万只。为了维持这么多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中心一线员工都需要入住园区。但由于不少人出不了小区,坚守员工的工作量比疫情前更大,一天工作10小时是家常便饭。好在这里的生活物资有保障,洗浴条件不错,让他们能安心工作。

三人喂养7000多条斑马鱼

除了饲养繁育动物,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还在运营上海市实验动物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实验服务。疫情发生后,嗣新生物公司的研发人员方千元已在园区住了一个多月,白天在公共服务平台做实验,夜里睡在自己的SUV汽车里。

“我在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搭伙,休息时和中心的伙伴们聊聊天,日子过得还行吧。”方千元说,他做的是抗肿瘤药物效果评价实验,在裸鼠的皮下接种癌细胞,再对这些长出肿瘤的小生命进行分组,对照评价小分子化学药物、大分子抗体药物作用于裸鼠的效果,观察这些药物能否让肿瘤消失或延缓其生长。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明康德、东方医院等很多单位也是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的客户。疫情发生后,中心为十几家单位“保供”动物,因为这些单位的动物实验都不能中断。

与小鼠和大鼠一样,斑马鱼也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动物。在上海实验动物研究中心的水生生物平台,慈磊博士和两位同事已坚守40多天,喂养7000多条斑马鱼。

这些小鱼体长5厘米左右,全身布满深蓝色条纹,仿佛水中的迷你斑马。“斑马鱼的胚胎是透明的,科研人员可以观察胚胎里细胞的发育情况,这是它作为实验动物的独特优势,适合用于生物发育、组织胚胎、肿瘤等研究。”慈磊说,“而且斑马鱼一次产卵后能孵化出100多条,繁殖率比老鼠高得多。”

这位博士带领团队每天工作10小时左右,制作鱼食、笼具换水、将小鱼和大鱼分开……这些原本七八个人干的活,现在由3人承担,所以每天从早忙到晚。慈磊还在查阅、整理材料,制订新的斑马鱼实验方案。他希望上海的科研工作早日恢复常态,让这些小鱼儿继续为科学作出贡献。

栏目主编:黄海华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