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上海疫情下,口腔医生、保健老师走出家门做了同一件事……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越 2022-04-28 20:35
摘要:区教育局、区医保局和民办医疗机构的志愿者踊跃报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随着区内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的陆续启用,宝山区内新冠肺炎的救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但医疗资源的重新分配让原本“勉强够用”的核酸采样队伍更加捉襟见肘。紧急时刻,在宝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牵头号召下,区教育局、区医保局和民办医疗机构的志愿者踊跃报名,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宝山区卫生健康工作党委副书记王秀忠告诉记者,经过紧急发动、号召和名单梳理,自4月22日起,已有超过150名卫生保健老师、民办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接受培训后,充实到各个街镇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了核酸采样工作。“这支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采样队伍,在关键时刻鼎力相助,有效缓解了系统内医务人员人手紧张的难题。”

口腔医生、保健老师有了“新工作”

27日早晨6:45分,上海刘理口腔诊所口腔医生张丽萍和另外十几位同事准时到达宝山中心医院门口,与医院医护汇合后,一同前往杨行镇盘古路工业区。在集合点下车后,他们领取了防护服和采样物资,根据安排分散至不同的采样点位。穿戴好防护服、整理好采样桌,张丽萍便开启了这份“新工作”。

作为一名有着19年从业经验的口腔医生,张丽萍对无菌操作流程十分熟悉,经过岗前培训老师的点拨,马上就能掌握口腔咽拭子采集的要点。带着长期职业训练出来的“稳”与“准”,记着老师提醒的“动作要轻柔”,第一天上岗的张丽萍做起核酸采样来得心应手,短短2个小时就完成了400多人的采样。“绝大多数人已经非常熟悉采样的流程,配合得很好,看到个别情绪有些紧张、比较敏感的人员,我们就轻声安抚一下,让他们精神放松,也能很快顺利完成采样。”

宝山区新苗幼稚园卫生保健老师龚红珍上岗的时间还要早一些。作为第一批响应号召的新晋采样人员,她在相关部门的安排、协调下,于报名第二天便拿着工作通行证早早走出家门、完成培训,跟着带教医生前往点位报到。龚红珍的服务范围在友谊路街道内,近来,除了轮休的那天,她每天都会根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排前往邮轮码头、零点广场等核酸点位服务。从一开始“稍许有些手忙脚乱”,迅速成长为熟练采样到位的独当一面。

平日里负责的幼儿健康检查、体弱儿管理与矫冶、幼儿营养膳食管理、园内工作人员卫生健康培训等多门类的工作,让龚红珍练就了耐心、细心和较强的协调能力,也为她迅速适应新岗位奠定了基础。除了扫码、采样,她还担任了卫生保健老师采样队伍的组长,协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老师们的年龄、居住地、风险等级,做好每日的点位排班。

每一声谢谢,都是力量的源泉

“采样工作本身其实并不难,难的是穿着密不透风的全套防护服工作。”

采访中,龚红珍和张丽萍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核酸采样工作中最磨人的一点——闷。4月末,上海天气多变,穿着防护服工作大半天,里面的衣服、口罩、头发全部都是湿漉漉的。汗滴下来,不能擦,蒸腾的热气带来不适感,只能忍。亲身体验过全副武装的采样工作,她们才更深切体会到长期奋战在一线的采样医务人员的艰辛。

穿着防护服工作,还意味着失去时间概念。到达点位后,手机自然要放在一旁。尽管采集点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会事先摆放好桌椅,但穿戴好防护服、整理好采样和消毒用品也要花些时间。全神贯注做好几百人的采样后,她们还要负责装好采样管,收集好采样产生的医疗废物装进垃圾袋,再随车前往集合点上交采样、将医废放至指定回收点。待消毒清洁完成,脱下防护服,乘上返程的大巴时,往往早已错过了正常的饭点。距离上一次喝水、进食的时间间隔了多少个小时?她们也说不清。

短时间内转变身份挑战高强度工作,龚红珍和张丽萍都没有喊苦喊累。张丽萍很乐观,说自己正当壮年,“身体不错,能熬得住”。龚红珍也一样,迅速适应了眼下忙碌而规律充实的新节奏。“我不喜欢在家闲着,上海需要我们,我们义不容辞,出去忙一点反而精神好!”龚红珍说。

在她们心中,采样点遇到的每一个陌生人说出的每一声谢谢,都是力量的源泉。“大家都很体谅我们工作的辛苦,听到他们略带腼腆的感谢,我们感到特别窝心。”

回家就有女儿准备的爱心晚餐

每一个平凡英雄的背后,都有默默支持的家人。巧合的是,龚红珍和张丽萍都有一个“贴心的小棉袄”。

办理了工作出入证的龚红珍,每天忙完、做好自身核酸和抗原检测后还是会回到家。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女儿会掐着妈妈回家的点,提前做好饭菜,让她回家就能吃上现成的。“每天我到家一开门,女儿会先递上一杯温水,很贴心。”龚红珍说,自己外出参加采样工作,也是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女儿的懂事让她感动,也让她更有工作的动力。

昨晚,女儿照例为龚红珍准备了爱心晚餐。空气炸锅炸鸡翅,小区发的蔬菜炒一炒,还有一个番茄蛋汤,简单又营养的家常晚餐,母女俩吃得特别满足。

“孩子只能‘丢’给她爸爸了,相信他们能照顾好自己。”在口腔诊所的安排下,张丽萍和其他同事最近都住在诊所,只能在晚上忙完后和女儿视频通话。

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对于妈妈要离家这件事一开始颇有意见。“社区封控的时候,我就在楼栋里做志愿者,帮楼里的邻居送快递、物资,协调做核酸,那时候小朋友就不太愿意,问我,妈妈你不去可以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逐渐接受,这次离家前,她虽然不舍,但只是嘱咐妈妈,“你当心一点哦”。带着家人的支持,张丽萍收拾了行囊,在诊所过起了集体生活。

这座城市就是他们热爱的家园

在刘理口腔诊所,原先的诊室放一张行军床就变成了卧室。在诊所的支持下,一名行政人员也舍弃了小家,为14名加入核酸采样队伍的医护人员做饭、打扫卫生,做好后勤保障和消杀工作。诊所负责人姜若慧告诉记者,护士董欢、杨秀珍和医生褚亮家里都有年幼的孩子,董欢的一个孩子还未断奶,汪珞医生、李艳医生家中都有来沪就医的老人,尽管对家人不舍牵挂,但他们都毅然决然站了出来。第一天工作时,护士尹宗芹拧采样管盖拧得手指起了泡,本想准备安排她休息一天,但她第一时间拒绝,坚持要参加第二天的工作。

姜若慧透露,诊所还有一名护士和一名行政人员早在3月底便受领任务,在区卫健委的安排下帮助进行患者情况复核及数据采集工作,日夜颠倒的工作节奏已经持续一个月。尽管辛苦,但他们毫无怨言,希望尽到自己的一分力量。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群挺身而出的医务工作者中既有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也有从安徽、江西、贵州、湖北、湖南、福建来到上海打拼的新上海人。在他们看来,这座城市就是他们热爱的家园,今日的所有努力,都是希望上海早日战胜疫情,恢复往日的繁荣。

栏目主编:周楠 题图来源: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