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长三角 > 华东局 > 文章详情
这段特殊时间,苏州人的日子是怎么过的?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余嘉 2022-04-24 19:07
摘要:苏城的“疫”居,也可以“易”居。

在这个春天里,苏州的中小学生、家长还有老师们的生活,都可以制成一个灯谜了:打一个城市名。答案是:开封。

按原定计划,2月14日中小学生要正式开学,结果当天凌晨一点多发出暂缓开学的指令;经历一个月的宅家网课,3月14日第二次开学,结果又是凌晨宣布暂缓,复课失败。到现在又一个多月了,不仅没有第三次开学的迹象,反而不时听到这边、那边封闭管理的消息——可不是在开和封之间,开封。

一直开不了学,小朋友们并没有之前自以为的开心。大孩子担心学习,小孩子想念同伴,“中孩子”则两者兼有,我一位朋友家的初中生娃,就在思虑和思念中备受“煎熬”。当然,更煎熬的是家长,虽然家长们对于上网课的软件和流程已经十分熟悉,但每日三餐、打印讲义以及安排好做核酸和上网课的时间,都是无法摆脱的硬任务。

各有各的难。最难的当然是在苏州的封控区里足不出户的居民,我认识的一位“做一天吃一天”的灵活就业者C,封控前期每天有三餐送到门上,也就是没钱进账的焦虑;等到后期社区任务吃紧,他不得不自己觅食的时候,生存的压力让他差点崩溃。可是把他们封控起来的人也难,一日深夜,我一个毕业十年的学生J突然跟我发消息说,老师我很想你。J是儿童医院的护士,2月14日之后她一直在外面参加闭环管理的核检支援,特别怕自己被感染。她解释:“一人感染整个医疗队就全军覆没,我们的支援就没有了意义,反而拖后腿。”原来“大白”还有更深一层的焦虑,而且不能跟父母亲人讲,也不能跟单位同事说,忍不住的时候,只能找十年前的高中班主任做“树洞”。

即使不是家长、没有被封、不做大白,好像许多人这几个月的日子,也都要花掉比平时更多的力气。譬如我,正常一周煮三次饭,现在一天煮三次;譬如我的同事,因为去父母家送东西,就被封在里面,天天视频中看着孩子干着急;又譬如我的一位长辈,每次出入小区、菜场,都要努力回忆打开各种“码”的方式;又譬如物业,要面对的除了繁重的防疫工作,还有倍增的业主情绪:许多人原本披星戴月早出晚归的,和物业相安无事,如今居家办公,还隔三差五要下楼做核酸,小区各个角落都被业主们“巡视”了个遍,于是小区微信群里不断有各种要求或投诉:某处有个卫生死角啦;某处有根树枝太低啦;某某停车位上老有鸟屎袭击啦……物业没及时回复,情绪漫开来,就激发成对小区某些工作人员的集体不满——用苏州话说,原本按部就班的生活,变得“一天世界”。

说起来,苏州本轮疫情中被严格控制足不出户的小区也不算很多,可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感觉到不便。说到底,最大的不便,就是失去原本驾轻就熟的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方式。园林全关了,习惯去园林里看花的苏州人只能在朋友圈里分享往年的花树美图;早早抢好票的演出纷纷延期,预留好的时间从值得期待变成了需要消磨;公交常常会调整运营,菜场也会:我常去的彩香一村菜场,曾被美食博主们各种打卡,这阵子的运营时间也充满了神秘莫测感,如果不是有好邻居常常在小区群里提醒,恐怕我很难在对的时间抵达菜场。

好邻居大约就是这段各种失去的时间里,最可喜的收获了。“收获邻居”的现象比较常见。一位朋友的住处是独立的一栋老公房,共三十六户人家,前些日子楼被管控了,要求每天定时下楼核酸。朋友是个热心人,常义务承担邻里事务,就这样也有十多户人家平时是不认识的,这一封,都认识了,还在排队核酸的时候互相提个醒,调个侃,再诉个苦,互通一个有无,悄悄地好像也感觉到一种苦中作乐的开心。

而那些主动去制造快乐的,则可以颁个好邻居奖了。一位业主要去开市客,在小区微信群里招呼,愿意给大家帮带,然后呼啦啦片刻间就拉起了一个好几十人的吃货群,接下来每天有人自告奋勇组织团购,从小圆子、绿豆汤,到新鲜的河虾、手工的馄饨,大多是被疫情影响了出货的商家,因为有朋友是小区业主,就正好中间搭桥,一举两便。大家当然纷纷表示感谢好邻居,被谢的人就发个掩嘴笑的表情,说:“人家小区天天团吃的,我羡慕死了,我们小区老是没啥动静,感谢各位好邻居,现在我们也有组织啦!”从业主到邻居,再到好邻居,称呼三级跳,邻里生活也迈出三大步。

所以,不论是好是坏,生活的确变了样子。那天下午,我去给学生小向送课本。两个多月的网课下来,家里没有打印机的小向用电子课本,已经眼泪汪汪直呼吃不消了,幸好我有一本旧的。约在学校边上碰头。好久没有到校了,当车子驶入我每天上下班走了二十多年的桃花坞大街时,竟有些微微的陌生感。

于是又微微恍惚起来。这种陌生感并不陌生,两年前那次居家坚守,两三个月里我下楼不超过10次,以至于某次扔垃圾,走在楼与楼之间,好像走在异时空一样:楼的高度、道路延展的深度,还有参差招摇的明媚植物,构成巨大的立体空间,蓦地闯进我的感知。对,以前我只是路过,从未注意,这让之前走过千百遍的熟视无睹,变得陌生有趣。

这次也是这样,微微恍惚间,我竟生出一种因为陌生才有的注意。桃花坞依旧是桃花坞,学校也还在那个位置,可再看一眼,如同一个字看上十几遍就不认识了一样,路和建筑都有了许多没见过的细节。我看到如高树般的巨型月季,在风中张扬着比手掌还大的花朵;两边的香樟树更高,却在他们落叶的季节里深幽地静默;每一阵风过,浅红深黄的香樟落叶簌簌奔走,翻滚到路边的店招下,店招中“苏州”两个字在我的眼里熠熠生辉……这是怎样生动鲜活的世界啊!

到了约定的地方,小向已经早早等在那里。我把书递出去,再稍一抬头,就可以看到他的笑脸。十七岁的少年已经当得上“俊美”,但面对老师的调侃,还是面红耳赤地自辩了一番,大意是说,实在是用电子课本用得不舒服了,还是纸质课本好,而且还能做笔记批注……还是老师说得对,电子屏幕这类东西,稍微看看就好了……想起这位小朋友一直以来“誓与手机共存亡”的态度,又是觉得好笑,又是唏嘘,上个学期我想方设法让他放下手机拿起书的情景,如今想来已大不同。

回程的路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心底升起:有个“能量守恒定律”,是说能量的总数是保持不变的,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生活也是守恒的呀!日子就在那里,除非极特殊的情况外,都得一分一秒地过,既不会因为人生得意而额外拥有,也不会因为日子艰难而能选择跳着过。居家不出的日子,让生活中失去的许多原本熟悉的内容,必然会有另一些等量的陌生来填补。就如我发现了小区里原本被我忽略的广玉兰、杜鹃与冬青形成的阔大的三角构图;小向发现了“古早”纸质课本的好处;业主们对小区的管理上了心,又彼此收获了美食和好邻居;J以她的焦虑,让人们了解到医务工作者的担当和责任心;还有苏州市刚刚发布的通告,向12类困难群众发放总计4千万元的特别补贴,C虽然不在其中,他也替他人开心期待……

这样说起来,好像有些轻飘飘,因为疫情的确给一些人的生活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和无可弥补的伤痛,可生活总得一天天“活”不是吗?既然生活会“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那么是不是可以更多些主动的努力,让这种转化、转移朝着想要的方向?用“生活守恒”的心态看待无奈的失去,用积极的干预去影响获得的内容,那么,苏城的“疫”居,也可以“易”居:横、竖、快、慢、开、封、喜、悲、注重于得、拘泥于失,皆是生活。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