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民声 > 民声直通车 > 文章详情
自述:真没想到,为了这次疫情防控,年过四十的我还能连续奋战36小时
分享至:
 (11)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唐乙隽 2022-04-07 16:38
摘要:治病救人我不会,但做驾驶员19年了,开车我行。

顾洪亮是奉贤公交二分公司的一名普通驾驶员,也曾参加奉贤区“贤锋队”,曾于2020年3月参与奉贤公交“机场接驳车”突击队。此次疫情突袭申城,奉贤区于3月28日5时起进入封控状态,顾洪亮第一时间申请参与支援。4月3日,他正式上岗,执行奉贤区医护人员的接驳任务。4月6日,当记者与顾师傅通话时,他已近三天没有好好睡过一觉。才刚放下电话,他告诉记者自己又“接到了新的任务”……    

以下是顾洪亮的自述:

这轮疫情刚开始时,我就表达了参与支援的意愿,但通知是在3月27日突然接到的。

那天,领导发微信给我,让我看见后立刻回电,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第一反应不是支援的事儿,而是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反思了一遍自己最近有没有在工作中出问题,忐忑不安地回了电话后,我才知道是支援的通知来了。根据领导要求,我将公交车停到金海路公交站,做好常规的车辆清洁工作后,便赶紧回家整理换洗衣服、等待正式上岗——我不是第一次参与支援了,这些“动作”我也并不陌生。要有一段时间不能回家、保持随时待命的紧张状态,这些心理准备我都做好了。

左等右等,上岗的通知就是不来。3月28日起,奉贤区进入了封控状态,还在家里待命的我有点着急,担心是不是公司把我遗漏了,还反过来打电话询问了领导。我妻子倒是很开心,每天支使着我做饭。仔细想想,做驾驶员19年了,陪伴家人的时间确实少了点。一直到4月2日傍晚,终于有人来接我上岗了,我没来得及吃晚饭,立刻办了出门证、提上箱子便要走。关键时刻,妻子又让我放心去,她说没有大家,哪来小家。当晚8点,我入住了酒店,接送区内医护人员往返方舱医院的工作就这样交到了我的手上。


△顾洪亮在工作岗位上。

按照安排,医护人员每天会分6批前往方舱,每一批间隔4小时,第一批在每天早上七时左右出发。但4月3日是我第一天上岗,执勤的车辆又曾运送过物资,有些灰尘,所以那天我五时就起床了,检查了车辆的灯光、轮胎、刹车,还清理了所有的车椅和地面。我想着,接送医护人员的车总要干净些,能让辛苦忙碌的他们坐得舒心点。

其实,和2020年支援浦东机场接驳转运的任务比起来,这次的驾驶时间要短得多,从医护人员的住宿地到方舱医院,单程也不过10来分钟,但难就难在往返次数多。在2个班次中间间隔的4个小时内,我要在方舱医院等待陆续下班的医护人员,把他们送回去休息后,再开回来等待下一批医护人员返程。不过,由于要排队脱卸防护服,即使是同一批下班的医护人员,第一位和最后一位之间也常常要间隔一两个小时。所以,我就决定多跑几趟,几个几个地送,我觉得医护人员们宝贵的休息时间,不应该浪费在等车上。平均每天算下来,我要在这段路上往返四十多趟。说实话,到后来绕得都有些晕了。


△顾洪亮的闹钟。

让我措手不及的是,才干了半天,原本和我一起负责接驳工作的另一名驾驶员就被临时抽调,同伴一走,我就得额外承担突发的接驳任务。但特殊时期人手紧张,我想自己必须坚持一个人“战斗”。没想到,年过四十的人了,这一坚持,就坚持了36个小时。期间也不是完全没有休息的机会,比如等待医护人员下班时,我可以在驾驶室眯一会儿,不过总也睡不踏实,老记挂着有没有人出来、手机会不会响、会不会耽误了重要的事……

其实,我也只是做了自己能力范围内应该做的,只是奉贤公交这次抗疫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我们不会治病救人,最拿手的就是开车。除了我之外,奉贤公交的很多同事们也在支援区内的转运、接驳工作,还有不少人24小时在单位待命,就为了能随时出发。这两天,我看到很多医护人员一上车、歪着头就能睡着,我觉得跟他们比起来,我们也不算辛苦!

栏目主编:毛锦伟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