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上书房 > 文章详情
专访林毅夫:未来,世界级的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理论,都会在中国产生
分享至:
 (19)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一 2022-03-05 13:43
摘要:不能不加分析,简单地把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作为类比,就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悲观。

中国为什么会成为领跑世界经济者?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现状,以预测其前景?涵盖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物质、精神资料总和的经济,无疑,与每个人休戚相关。

林毅夫新近出版了《中国经济的前景》和《论中国经济的发展》,书中通过对中国经济的详细解析,描绘了中国经济的光明前景。

「接受新理论有个过程,但真理越辩越明」

上观新闻:您最近出版的《中国经济的前景》和《论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提到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概念,在此之前,您也曾多次发表演讲、出版多部著作,介绍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什么是新结构经济学?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院长):经济发展是在一个经济体里由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硬的基础设施和软的制度安排不断完善来推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新结构经济学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用现代经济学的数理和计量方法,来总结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经验,提出一个经济体的各种结构和结构变迁决定因素的新的理论体系。按现代经济学的命名方式应该取名为“结构经济学”,但是,为了区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经济学刚兴起时作为第一代发展经济学的结构主义,故以“新结构经济学”命名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开始追求国家的现代化。当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普遍认为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背后肯定有其道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只要把阐述发达国家成功道理的理论学会,拿回来应用,就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也就是抱有一种“西天取经”的心态。

但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不能忽略的事实是,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必然以理论提出时发达国家的产业基础、技术水平、制度安排、思想理念为暗含前提。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前提不一样。照搬西方理论,难免会“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中国需要适合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十九届五中全会“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这一新论述的提出,将市场“看不见的手”与政府“看得见的手”之间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正是新结构经济学倡导的重要观点。

上观新闻:一个新的理论提出之后,要说服在旧理论思维下成长起来的人去接受,是很难的。目前,新结构经济学的接受度如何?还存在什么阻碍?

林毅夫:上世纪80年代,转型是个关键词。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当时国际上盛行的理论是新自由主义,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引进了西方经济学,所用的教科书就包含了这种理论。苏联等东欧国家的转型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但结果是经济崩溃、停滞、危机不断,发展速度比转型之前还要慢,而且危机发生的频率更高。  

中国的转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奇迹。我想这是因为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有按照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来转型,而是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渐进双轨的道路。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腐败、收入分配不均等。因此,不少接受了旧理论的人难免一时难以接受从中国自己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新理论。

目前,新结构经济学虽然还属于星星之火,但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2008年至今我先后在国外出版了6本和新结构经济学有关的专著,得到了11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18次推荐。我想,这是他们对这个理论的一种认可。

在转型国家,波兰政府把新结构经济学作为国家发展政策的理论基础。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的成功使得新结构经济学得到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就国内而言,我们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建立了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中心,同时还为雄安新区、东北、新疆和田等地做了政策咨询。

我想,一个新的理论替代旧的理论总需要有一个过程,但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我相信只要努力不懈,新结构经济一定能在国内外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将会引领全球的新思潮」

上观新闻:过去,我们一直使用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而像新结构经济学这样的理论,是否也能反过来推广到发达国家甚至全球各国? 

林毅夫:我认为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许多观点是能够应用到发达国家的。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个前提是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各种结构有系统性的不同。现有的主流理论以发达国家的结构为唯一的结构,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的问题和现象都映射到发达国家的结构平面来讨论,是一个二维的理论体系。新结构经济学则是一个三维的体系,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问题和现象在各自的结构平面上讨论,所以,三维的新结构经济学可以把现有的二维的主流经济学包括在内,也可以用来讨论发达国家的问题。

举个具体的例子,任何发展程度的国家,经济要发展都需要有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发达国家的技术和产业基本上都已经在世界的前沿,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只能靠自己。但发展中国家,除了和发达国家一样可以自己发展新技术、新产业之外,还可以利用和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差距,以引进消化吸收的方式作为创新的来源,到底何种方式好,取决于成本、风险和效益。所以,新结构经济学的创新理论可以包含主流经济学的创新理论,但是,主流的创新理论难以包容新结构经济学的创新理论。

再进一步讲,新结构经济学将像我国那样的已经进入世界前沿的产业分成五种类型,分别讨论其创新方式:第一,追赶阶段的产业;第二,国际领先型的产业;第三,失掉比较优势的转进型产业;第四,新产业革命所带来的换道超车型的产业;第五,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相关的战略型产业。其中国际领先型的产业、换道超车型的产业、战略型产业需要通过自主发明,追赶阶段的产业可以利用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创新的来源,失掉比较优势的产业则要考虑怎么转型或退出的问题。发达国家虽然绝大多数的产业是国际领先型,但是,也有一些属于追赶型、转进型、换道超车型和战略型,所以,新结构经济学的创新理论对于他们同样适用。

上观新闻: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世界经济学研究中心会逐步向中国转移吗?未来,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会引领全球的经济发展吗?

林毅夫: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来看,18世纪末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在英国,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绝大多数不是英国经济学家就是在英国工作的外国经济学家;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转移到美国,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绝大多数不是美国经济学家就是在美国工作的外国经济学家。

为什么大师级的经济学家会有这种时空的集中性呢?我想这跟经济学本身的理论特性有关。经济学理论无非是一个简单的逻辑体系,而且是越简单越好。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理论的重要性就决定于这个理论所解释的现象的重要性。什么是重要的现象?发生在重要国家的现象就是重要的现象。

工业革命以后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世界的经济中心,英国的现象就是最重要的现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美国的现象就是最重要的现象。

社会科学的理论既然具有时代和地区特征,难免近水楼台先得月,随着世界经济中心从英国转移到美国,世界经济学的研究中心也跟着转移到美国。根据预测,中国很有可能在2030年前后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到2050年中国占全世界的经济规模在25%左右,成为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中心。那么,中国的现象自然就是最重要的现象,能够解释中国现象的理论自然也是最重要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必然会产生一批世界级的经济学家,我相信到时候中国的经济学研究会引领全球经济学的理论新思潮。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来自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

上观新闻:如今,人们都很关注的话题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已有两年,如何评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林毅夫:这次疫情导致全世界的经济衰退,甚至比1929年和2008年全球金融经济危机导致的经济衰退更严重。

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3.3%。我国对疫情防控得当,经济增长2.3%,是所有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取得正增长的国家,2021年我国的经济增长达到8.1%。  

2022年,发达国家因为疫苗接种普及,可能会出现经济复苏,而发展中国家则可能会因为疫苗接种率低还在一波又一波疫情防控的紧张情势之中。对于我国而言,发达国家因为生产恢复可能对我国的出口依赖减轻,发展中国家则忙于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受阻,对我国的产品需求也可能疲软。在外需减弱的情况下,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将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和需求。

上观新闻:您提到,中国很有可能在2030年前后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中最重要的中心,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林毅夫: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因素来自后来者和“换道超车”两种优势。我国目前是一个还处于追赶阶段的国家,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我国的人均GDP在2019年时只有美国的22.6%,相当于德国在1946年跟美国的差距水平、日本在1956年跟美国的差距水平、韩国在1985年跟美国的差距水平。

那我们看看这个3个国家。德国,从1946年到1962年,16年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9.4%;日本从1956年到1972年,16年间年均增长9.6%;韩国从1985年到2001年,16年间年均增长9.0%,这3个国家的经济年增速都在9%及以上。当然,这3个国家那时候没有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最大的影响是劳动力不增长,如果扣除劳动力增长因素,这3个国家的人均GDP增长速度都在8.0%以上,所以,即使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增长的情况,从后来者优势来看,靠劳动生产率水平提高带来的增长,每年应该有8%的可能。

另外,和德国、日本、韩国的追赶比,我国还有新经济所带来的“换道超车”优势,所以,我认为在2035年之前我国每年还有8%的增长潜力,应该有实现6%左右增长的可能。按同样的方式来分析,我国从2036年到2050年有6%增长的潜力,实现4%左右增长的可能。如果上述预测的增长实现,到2030年,按市场汇率计算,我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到2049年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

上观新闻:人口老龄化问题,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多大的影响? 

林毅夫:我国确实已经出现人口老龄化,有些学者和舆论比较悲观,认为会像日本等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那样经济增长缓慢,但是,到现在为止,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都已经是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是3%左右,其中来自生产力水平提高带来的人均增长是2%,人口增长是一个1%;人口老龄化,人口不增长,经济增长率就从3%降为2%左右,自然表现为非常疲软。 

如前所述,我国还处于追赶阶段,可以挖掘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的优势。另外,中国目前正在逐步探索延长退休年龄,这有利于增加劳动力供给。而且,劳动力最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中国还可以靠提高教育投入来提高劳动质量。所以,不能不加分析,简单地把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作为类比,就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悲观。

上观新闻: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尤其是新产业的发展上,中国如何能够实现“换道超车”?

林毅夫:“换道超车型”的产业特征是,产品、技术的研发周期特别短,通常为6—18个月,就有一代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的关键投入是人力资本,集中在“人、机器、资源智能互联”等产业。

过去人类历史经历了以蒸汽机带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电气化带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信息化带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现在则进入人、机器、资源智能互联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这类产业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属于短周期的“换道超车型”,我国在这类产业上和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发达国家经过工业革命以后二三百年的发展和积累,金融、物质资本比我国丰富,但是在人力资本上我国没有什么劣势,而且,我国国内市场大,产业配套齐全,在这些产业上,我国和发达国家可以齐头并进,并且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典型,像华为、中兴、大疆、科大讯飞、阿里、腾讯、百度等。我国在加强教育,形成创新文化的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税收政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各地可以设立孵化基地给有创新能力的人员提供必要的软硬件,并且通过天使资金、风险投资、创业板等提供资金来支持创新,以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予我国的“换道超车”机会。

「有能力认识世界,才能改造好世界」    

上观新闻:您的新书书名为《中国经济的前景》,能否请您概括,您眼中中国经济的前景如何?

林毅夫:中国经济的未来前景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中国即将跨越中等收入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第二,中国经济按照即期汇率计算,在2030年左右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第一大经济体;第三,中国在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以后,仍然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在本世纪中叶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观新闻:您希望读者在阅读这两本书后,对中国经济有怎样的了解,对他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林毅夫:希望这两本书能为广大读者解答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由来,认识只有中国进一步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可能让世界恢复到一个新的稳定、和平的格局;也只有我们的思想不断进步,才有可能在变局之际抓住新机遇,驾驭百年未有之变局。

同时了解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共同富裕、双循环、人口老龄化、发展潜力、大国关系等热点议题,以新结构经济学思维重新认识中国经济,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世界意义,并提供一套可供地方政府和各界人士科学决策的经济学逻辑,让每个人有能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从而实现知成一体。


《中国经济的前景》
林毅夫 著
中信出版集团

《论中国经济的发展》
林毅夫、王勇、赵秋运 著
中信出版集团

(本文图片来自新华社)

栏目主编:顾学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