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非虚构 > 文章详情
松江雷家往事|序
 (9)
 (1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郑宪 2017-02-18 14:12
摘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文革后恢复高考时考入大学读中文系,期间沉迷于写作,编造虚构的小说。母亲便对我说:与其虚构写别人的事情,不如写我们家里真实的故事,那些人和事啊.....

母亲雷曾慧(小名吉弟),1925年生,祖籍松江。松江那时属于江苏,现在早已隶属上海。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文革后恢复高考时考入大学读中文系,期间沉迷于写作,编造虚构的小说。母亲便对我说:与其虚构写别人的事情,不如写我们家里真实的故事,那些人和事啊.....
   

母亲出身于松江一个大户人家,但那些封存久远的真实故事,在当时无法让我提起多少兴趣。没有经历的事情要将情感靠近上去,还要将其一点一滴一笔一划表达出来,确实有难度。再则,陌生的再回首,那回首的往事有多少现实意义呢?而那些流水的过往,是不是瑰宝,起码那个年轻的我感觉难以驾驭。所以当时,我对母亲的提议响应消极。
   

于是母亲沉默,不语。母亲是个淡然的人,从不强迫人做任何事。
   

时间一晃几十年。
   

前段时间我自己想起来,对母亲说,现在大家都在回忆过去,从社会性的回忆深入到个体性的回忆,并从个体性的回忆再辐射整个社会的记忆。所以,要不要找个人帮你记录口述历史?那次是母亲一口拒绝,说:我不会让“别人家”来写“自己家”的历史。
   

当时,我也一下懵住。是不是母亲在责怪我?
   

有一天很随意地,我和大姐、母亲吃了午饭闲聊,说,现在我又有了一些写东西的冲动了,当然不是写小说,是以真实故事为背景的文章。母亲脱口而出,那就写我家的故事啊。
   

我还能不响应吗?我对母亲说:“那我们就要一起静下心来,我来听你的叨叨。”母亲笑了笑,说:“你总算想起来啦。”于是她起身,走进卧室,窸窣一阵拿出几页文稿交到我手上。我瞪大眼睛看。以下摘录其中一段——

母亲的爷爷雷补同。

雷补同字谱桐,祖籍江西,幼年丧父,11岁随母亲来松江投亲后定居松江。因家境贫寒无法上正规学堂,只能由母亲教读四书五经之类文章。补同从小勤学苦读,17岁中了秀才。中秀才,需游街告知相邻父老。补同没有新蓝布长衫,于是向族人借穿,才得以上街。以后又中举人。光绪11年去北京朝考为一等,经殿试又中进士。于是留京任外务部官员。后为外交部右侍郎。再后为左侍郎,红顶花翎正一品。数年后,封其为钦差大臣,派驻当时的奥匈帝国大使。1911年雷补同任满回国,遂辞官回到松江野桥南小桥浜南埭路置屋建园,占地60亩,为中西两种风格的庭院洋房.....
   

雷补同是母亲的爷爷。这个爷爷出身贫寒,却做到清末的一品大员,官职到外交部长(左侍郎)等级,出使到欧洲。清末民国初年,雷补同回到松江,其家族就是当时松江著名的“雷家”。
   

今天,母亲如何评价自己爷爷的?“曾经是奋发有为的青年,最终成了重男轻女的老封建。”母亲竟然这般应答。
   

于是我和母亲正式开始对话——说她的雷家,说她雷家的人,以及,她和雷家的故事。

 

题图为母亲和她的大妹妹。图片来源:由郑宪供图  图片编辑:笪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