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伴公汀 > 文章详情
为上海这项战略任务,一份提案改了13稿,她说:值得!
分享至:
 (11)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顾杰 2022-01-20 07:26
摘要:一篇篇反复打磨而成的提案,凝聚了她和众多委员的关切

1月8日零时,一份关于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提案正式提交,王俊手机微信群里的消息霎时响个不停,参与提案的委员留言刷了屏:“改了13稿,凝聚所有人心血的提案终于完成!”

“消费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更事关上海的长远发展,值得反复打磨!”作为这份联名提案的主要执笔人之一,市政协委员、上海国金投资有限公司总裁王俊长舒了一口气,“要把所有人的好建议吸收进去,像跑了一场马拉松。”

王俊担任市政协委员三年,从首次执笔联名提案至今,多次磨炼让她成为“提案达人”。这些年,她关注人工智能、新基建等上海城市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走访企业、政府部门,扎实调研,一篇篇反复打磨而成的提案,凝聚了她和众多委员的关切。

国际消费中心建设,重点关注

“王委员,免退税通道建设和消费法治环境这两条一定要加上,这是国际化的标配!”1月4日晚,一位参与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联名提案的委员连着给王俊打了三通电话,眼看就快提交,这位委员急得不行。

凌晨3时,刚结束工作会议的王俊看到消息便立刻回复:“我赞同您的意见,法治环境的改善对国际化城市至关重要。”经过一番沟通,王俊更坚定自己的想法,得争取把这两条写进提案。

去年7月19日,商务部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等五个城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12天后,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动员大会举行。两个多月后,上海推出规划方案,从七个方面予以保障实施。

与此同时,一个30名委员参与的提案选题也酝酿成型。已有多次提案撰写经验的王俊自告奋勇执笔,她连熬几夜,整合委员们的思考,完成了长达15页的第一稿。当时,免税通道和法治环境建设是她关注的重点问题。

“国际性消费,没有免税店怎么行?”王俊调研发现,上海市内免税店目前仅有两家,退税店日均开单也就100单左右,而日本、新加坡、韩国等退税服务行业均有5—10家金融机构,日均开单在1万单以上,能级差距明显。

“不仅数量少,机场和市区的免税店没有形成联动效应。”王俊发现,市内免税店消费对象主要针对外国人,对本国消费对象限制较多,导致免税购物规模相对有限,不利于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她建议,加快市内免税店和机场免税店联动布局,丰富免税购物的渠道、场景和体验,同时完善立法,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消费法治环境等。

王俊的问题意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标的思维习惯,在国外读书工作的经历也为她履职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在她看来,虽然上海的各类文化演出数量已经不少,但和国外相比,文化消费依然缺乏亮点。在今年提交的提案中,王俊建议,学习伦敦西区SOHO、纽约百老汇等运营方式,增强上海文化消费吸引力,重点发挥环人民广场“演艺大世界”系列品牌、滨江艺术博物馆带等文化演艺资源优势,梳理整合全市商旅文体活动资源,统筹推进演艺市场体系建设。

建言新基建,一份提案花了180天

王俊身上有股子韧劲。去年,因对新基建早有关注,她主动请缨撰写提案。在一个月内啃下收集到的所有资料,向不同专家请教后,她执笔了上海新基建建设提案的第一稿,建议出台建设规划方案等,从提案群正式建立到最终定稿,花了180天。

这份苦工没有白费,相关建议转化为政府部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为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核心领域数字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能级等各方面提供了决策参考。

“作为提案撰写人,说不累是假的,但累并快乐着。”王俊最难忘的是履职经历,非前年首次担纲联名提案执笔工作莫属。那是一份关于人工智能的提案,经历了一次次热烈研究讨论、好多个夜深人静挑灯夜战,王俊整整改了12稿,最终在元旦当天凌晨零时许提交。

“虽然一份提案改了12遍,但我觉得值得。”在撰写提案过程中,她多次和政府部门沟通,发现虽然上海的人工智能核心企业已超过1000家,相关产业规模超7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梯队,但仍缺乏本地领军企业,人才缺乏是其中重要一环。

这几年,上海大力引进汇聚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军人才,相关部门结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新型研发机构等重点科研单位的需求,研究编制了人工智能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围绕创新链构建人才链。

“人工智能可不能没有人。”王俊发现,对比深圳的“孔雀计划”等引进政策,上海的人才引进政策缺乏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对应性,导致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养不出”,甚至流失到北京、深圳等地。她建议围绕境内、境外高端人才、稀缺人才、关键人才等分别制定办法,建立优质人才库,分级分类设置技术研发费用补贴、科研成果奖励等支持政策。

相关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和积极采纳。市经信委表示“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对于提案中“引进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人才”的建议,研究将其纳入重点科技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中,人才所在单位经认定确实符合本市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可积极协调争取纳入重点机构予以扶持。

到产业前沿听从业者呼声

在王俊看来,不调研不发言,做好调研不能局限于查资料,更要创造条件去实地研究。在“新基建”提案调研过程中,尽管已经开展了学习研讨,但王俊总觉得“差口气”,十分希望能到产业前沿听听从业者的呼声,看看真实发展情况。

不久后,她便和委员们来到创新示范基地实地调研,和科创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了解到区级层面在开展新基建方面有关政策落实不畅、资金获取渠道欠缺等实际问题。这次“接地气”的调研给了她很多启发,不少想法融入提案中。

大学时,王俊学习研究的方向侧重于宏观经济学,更关注宏观战略,这一意识也体现在她的履职中。今年,除了参与上海国际消费中心建设的联名提案,王俊自己还撰写了一份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的提案。

“我工作地点离虹桥比较近,自己也在做投资开发,对这块领域比较熟悉。”王俊从自己身边发现问题,并且直言不讳:“这两年,我感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发展还不够有力,与规划仍有差距。虽然商务区内造了很多办公楼,但空置率不低。”

王俊走访调研了不少企业发现,曾经有很多对高铁依赖性比较高的企业确实会搬到虹桥枢纽附近办公,但逐渐地一家一家离开了,周边配套没有及时跟上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年的提案中,她建议要加强政策协同和机制优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支撑环境,并列出了具体事项。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王俊认为,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建设中,南北两带发展的差异仍较为明显。北向拓展带较南向拓展带经济基础更好,GDP总量占南北向拓展带总和已超过60%,南向拓展带则发展相对滞后。她建议,应布局“总部+基地”的产业空间,实现“两带”错位和联动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好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一核”的引领作用。

对产业布局的关注,和王俊的职业身份不无关系,作为投资人和决策者,必须对产业的优势劣势有清晰的判断。“在工作中,我习惯带着疑问去和企业交流,询问他们的短板和不足,下一步改进的方向,某种程度上这和政协委员的履职是相辅相成的。”王俊说。

栏目主编:张骏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 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