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科教 > 教育在线 > 文章详情
教育局长话“双减”黄浦篇|课堂要成“育人场”,“增值提效”带来积极变化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龚洁芸 2022-01-19 14:11
摘要:我们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要用怎样的方式去培养人。

编者按:2021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21学年第一学期,是“双减”落地后的第一个学期,创新作业设计,提高课堂效率,上海的校园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2022年开年,解放日报·上观请来各区教育局“一把手”,谈谈“双减”下,如何提质增效,真正成为教育的“主阵地”。 

本期嘉宾:黄浦区教育局局长 郭金华


政策落地是挑战更是机遇

记者问:在教学任务没有减、教学难度没有降、家长期待没有少的前提下,“双减”工作将给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带来怎样的挑战?

郭金华答:在我看来,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应对挑战的事业,老师这个职业就是在应对教育情境不断变化当中历练成长起来的一个工作。

在“双减”背景下,在我们教育改革处在一个大调整大变革的时期,对我们老师来讲,肯定面临着很多挑战:比如说新的理念如何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比如说新的政策的适应性,比如说我们对新的问题的探索,这必然会给我们老师带来一种转型期的阵痛。我希望这个阵痛是短暂的,特别是在“双减”背景下,可能有短暂的不适应,比如说老师在校的时间长了,他的教学研究的重点转移了,他陪护学生时间长了,怎么处理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以及教学研究的这种关系。这确实带来一些挑战,考验了学校和老师的智慧。

这就需要老师和学校在转型过程当中拿捏住“公转和自转”“规矩和规律”“热闹和冷静”的关系。“公转和自转”是指落实国家的政策和学校个性化表达之间的关系;“规矩和规律”是指学生需要遵守的规则和孩子们生长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热闹和冷静”是指新的政策来了之后,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的“冷思考”。

蓬莱路第二小学的美术课,老师把自行车搬进了课堂。

“增值提效”让学生真正“习得”

问:提质增效是“双减”让学习回归学校主阵地的主要抓手。像每节课40分钟要质量,确保课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我们有怎样的思考和实践?课堂又有怎样积极的变化?

答:和“提质增效”相比,我个人认为,“增值提效”是这次“双减”背后学校的积极变化。

“增值”,指的是“双减”政策让学生回到校园主体,实际上也是让学校和老师都回到育人的初心。因为我们所说的“质量”不应该仅仅理解为是一种知识的获得、一种学业的质量,而是应该关注人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关注一个人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增值”就是在保证学业质量的基础上,把课堂真正变成一个育人场。

“提效”应该是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老师的教学关注了学生的习得,让他经历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他收获了我们所说的核心素养,我觉得课堂的效率就会提升。

增值提效,关键就在校内,在课堂提升育人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能力。

格致初级中学,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进行分享。

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后,通过探索和改进,我们的课堂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或者叫“静悄悄的革命”:知识讲授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被动听老师的少了,自主的探究多了;知识识记的任务少了,能力发展的空间多了;单向灌输的少了,合作互动的多了;低阶思维的东西少了,深度学习的东西多了。

问:在作业布置方面,如何增加作业的“性价比”,怎样在减量的情况下增效?

答:“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无论是基层的老师、备课组、教研组还是学校,或是整个教育层面,都非常强调对作业做一些设计。

黄浦区通过落实“三个强,三个不”,在坚决把过重的作业负担减下来的同时,整体提升作业的育人效能。

一是“强管理,不超量”。比如上海市实验小学,学校完善了《上海市实验小学作业管理制度》,明确以教研组为单位实施作业备案、练习文印备案,合理确定各学科作业比例结构,以“作业报表”的形式建立作业公示和备案,将减负增效落到实处。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则领到一本精心设计的“作业自评本”:今天有哪些作业、完成作业用了多长时间、完成作业时心情好不好、有什么话要对老师说……作业自评本上,学生将每一天完成作业的时间一一记录,除了语数英,也会有音乐、美术作业,还有需要天天完成的体育作业,动手实践类的作业也会定期下发,并进行展示。“作业自评本”加强了学生与老师、家长与教师的沟通,给教师创新作业形式、提高作业质量提供了依据。

二是“强设计,不盲目”。学校通过对各类作业的科学设计、系统设计,重点探索全面性的素质发展作业、差异性的选择弹性作业和综合性的项目学习作业。

金陵中学强调通过作业设计优化学习,创新设计体现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作业,改善学生学业状态,促进学生的学识、素养、精神品质全面提升。如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古城公园》融合了多学科知识,旨在让学生思考“城市公共空间与街区”的关系,加深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认识和理解,在真实的社会参与中提升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要撰写一篇事物性说明文,有时要录制英语导游词,有时要设计校园微型生态景观,有时可能是用陶泥制作公共座椅,或是为课程内容选配一段舞蹈等,这些作业都指向学生全面性的素质发展。

三是“强效能,不焦虑”。学校聚焦规范批改、个别辅导、资源支持和教研指导四个关键要素,提升每一位教师控制总量、精选内容、适切把握、有效指导的专业能力,提升作业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可持续发展的育人效能。

比如,向明初级中学致力打造教、练、考相一致的教学体系,在作业管理中加强作业内容的精选和个别化的跟踪辅导,提升作业效能。学校作业布置遵循分层递进、先减后增、动态调整的原则,根据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C基础型必做作业、B能力型选做作业、A创新型选做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从基础型、能力型和创新型三个层次作业中选择相应的作业,并在老师指导下及时进行动态调整。

这种作业的优化设计,作业全过程的管理,尤其是个别化的推送和精准化的指导,提升了作业的“性价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在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 

卢湾一中心小学的作业自评本。

改革带来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问:提质增效,对教师队伍建设,对学校教研有怎样的促进作用?

答:“提质增效”让学校教研始终处于一种被激活的状态,因为学校要不断地去研究问题,不断地去探寻路径,所以我感觉,我们基层学校的教研更扎实了。第二个,基层学校的教研氛围也更浓厚了,大家聚焦问题,突出重点,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老师的学习和创作力被大大激活起来了。

第一,我们所说的课程改革,以往可能理念多过实际。通过这样一个政策的驱动,很多新理念提倡下的一些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着实都落地生根了。大单元设计,大概念驱动,项目化学习,探究活动,情景教学,跨学科探索等,都在各个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二,教学研究的重心更接地气了。过去,可能有些备课教学活动大多都是挖教材多一点,挖知识点多一点,现在,我们的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研究学习,研究因材施教的策略和方式更多,这个转型是非常可喜的。

第三,我们老师对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赋能和助力我们学生成长的研究,变得更自觉了。利用新科技提高教学质量,老师们尝到了甜头,或者说增加了体验,由被动变成了主动。

第四,老师在教学探究上的创造力被激发了出来。老教育家吕型伟讲过三句话:教育是事业、教育是科学、教育还是艺术。教育是艺术,需要我们去创造。比如卢湾中学,老师们在课堂上创造性地设立了“FM”环节,然后每个学科老师根据学科的特点,对这个理念进行了深度的诠释和创造性的探索。比如语文,是“放慢”节奏,由学生带着大家来回顾课堂的学习;把数学叫“follow me”,跟着我做解题小达人;英语学科则是 Focus On Me(关注我),走上讲台成为全班聚焦点,开展英语自我表达。其他像物理、化学、都有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思考,这样有创造性的探索越来越多了。

卢湾中学数学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起跑线”》。

问:一段时间之后,怎样衡量“双减”工作的落实情况,如何将“提质增效”量化?

答:“双减”政策的落地,我们可以从即时也可以从历时的角度来评论它。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学生有没有获得感,老师有没有幸福感,大家对学校的认同度、感受度、体验度怎么样?

但是更重要的是,“双减”政策通过政策的驱动,切切实实让我们的基层教育工作者思考: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要用怎样的方式去培养人。可以说,评价确实是有挑战性的。

黄浦教育一直在打造“精品教育”,通过精致的教育、精彩的课堂和丰富多彩的课程以及我们架构的育人体系和办法,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和学校。我觉得,国家政策的驱动和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东西都是同频共振的。

栏目主编:徐瑞哲
摄像:沈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