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上海新添“网红体质”菜场:“卷”起来的农贸市场,老百姓都买账吗?
分享至:
 (13)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2-01-19 06:31
摘要:年轻人到Prada菜场打卡,阿姨爷叔们在前滩太古里的LV、Dior围板前拍照,本质是互通的。

1月17日,武夷路304号“我家菜场”开业,特别之处在于,这是菜场因武夷路城市更新,暂别三年后的首度回归。与之前刮着穿堂风、稍显脏乱的老菜场相比,重新开业的武夷路菜场紧邻沪上新的“网红打卡地”武夷MIX320园区,全新的装修设计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摊位品类,使其刚开业就显露出时尚与烟火气兼具的特质。

从去年吸引了一大波关注度的乌中市集“Prada菜场”,到再早些时候开业的真如·高陵集市、陆家嘴“万有集市”、松江大学城龙源菜场,一批颜值和功能兼备的“网红菜场”满足了周边居民、白领对“15分钟生活圈”的需求,也引发了人们心底的疑问:上海的菜场,已经这么“卷”了吗?

居民们担心颜值提升后菜场的菜价“高攀不起”,店主和运营方担心自家“相貌平平”的菜场没有人气……“非顶流普通菜场”应该如何提升品质?菜场变成“网红”,到底是好是坏?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探访了上海市区几座历经更新改造的菜场。


“我家菜场”:位处“网红”园区,用上最新科技

开业首日的武夷路“我家菜场”。

1月17日清晨,4时30分不到,李安群就起床出门。当天是武夷路“我家菜场”开业首日,也是她和丈夫经营的“小胖蔬菜”摊位回归武夷路菜场的日子。回到已经工作近20年的老地方继续经营,环境还比之前大大提升,李安群一家都很兴奋。

更高兴的还有住在武夷路周边的居民。刚退休不久的周融华17日一大早就到了“我家菜场”,虽然嘴上说着“我很懒,只在周末买一次菜”,但他仍赶着菜场开业的第一时间来光顾“小胖蔬菜”的生意。和李安群一家认识近20年,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顾客与摊主,更是相互尊重的朋友。

“我家菜场”所处的武夷MIX320园区,是长宁区武夷路城市更新的旗舰项目。菜场所处地块曾是上海第一泵厂,老工业退出市中心后,这里在2008年改建为了美加乐菜场。2018年,新长宁集团承接了武夷路城市更新项目,李安群也在当年年底接到通知,暂时搬离菜场。

李安群在她和丈夫经营的“小胖蔬菜”摊位。

但市场管理方同时承诺,3年左右,菜场便会回归原位。当时,李安群还想象不到,改造后的武夷路菜场会如此漂亮——

工业厂房遗留的结构被悉数保留,8米高挑空的顶棚配上面朝武夷路的大型落地窗,从菜场内就能欣赏百年老马路的四季更迭。菜场的外观是时下流行的清水混凝土风格,内部装饰则是橙白相间的搭配,灯光也都是暖色系。李安群新的摊位有13平方米,足够摆放她每天售卖的近百种蔬菜。

上海长宁花园住宅置换有限公司经理李舸介绍,更新后的武夷路菜场面积有800多平方米,摊位从原来的100多个减少到50余个,但瓜果蔬菜、南北干货、牛奶、半成品、品牌猪肉、海鲜河鲜、早餐熟食等业态齐备,还有裁缝、钟表维修等便民服务,还配置了1个平价菜摊位,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出生”在“网红”园区,大门口就是上海风貌保护道路,重新开业的菜场是否会变得“不接地气”?

“菜场是民生服务,归根结底是要老百姓满意,生意好不好,居民们会‘用脚投票’。” 李舸说。

事实上,在菜场重新规划时,运营管理机制也同步做了提升。目前,“我家菜场”的招租率已达到100%,商户呈新老搭配。针对原来菜场蔬菜和猪肉摊位数量多、布局分散、品质不均的情况,菜场精简了重复性业态,留下了“小胖蔬菜”等在内几家顾客口碑好的商户。菜场的摊位租金较原先增长了10%左右,但摊主们大多表示在可负担的“舒适区”中。

走出菜场看武夷路

智慧菜场大屏,实时显示当日菜价、全场销售额。

今年,长宁区商务委将持续推进智能菜场建设。新开业的“我家菜场”也引入了一块大型的智慧电子屏,显示实时菜价、菜场的总销售额等数据。“我们还会对每一家商户打分,评估摊位环境、有无纠纷、租金支付率、是否积极参与菜场促销等,适时采取末位淘汰。”李舸介绍。

探索“湿垃圾不出菜场”也是“我家菜场”的一大特色。菜场地下车库专门辟出了垃圾处理房,一台采用生物菌转化技术的湿垃圾处理机就在这里工作,每天“消化”并转化菜场和园区餐饮商户产出的湿垃圾,通过发酵分解成为小颗粒有机肥,用作种植绿化的营养土。


广元市集:“面子”“里子”要兼顾

更新后的广元市集外立面。  徐汇区天平街道供图

广元市集内部。

同样身处梧桐树下,位于广元路153号的广元市集乍一看与普通农贸市场无异,但这个面积850平方米的菜场,却肩负着服务天平路街道西片区1万多户居民“开门七件事”的重任。

去年10月,菜场完成了开业2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改造,目前有摊位71个,覆盖肉类、水产、水果、蔬菜、干货、禽蛋、豆制品及面油调味品等类别,还设有平价菜专柜和平价猪肉专柜。

天平街道副主任蔡辉介绍,早在5年前,广元市集已经进行了一次改造,主要是提升摊位卫生、调整布局、划分出水产等特殊区域、上线信息追溯系统等,都是一般菜场更新中常见的内容。但居民们对广元市集最大的意见,却来自菜场的外立面。

“原来的菜场台阶很窄,早高峰、下雨天很快就会站满人,老年人容易踩空,在台阶上摔倒。”蔡辉说。


章云龙在自己的锅贴店前。

此外,菜场沿广元路一侧有大饼油条、烤鸭、熟食等一排餐饮店,但店招却与商户的橱窗分离,不少居民要站到外面台阶上抬头看店招,才知道自己光顾的是哪一家。而由于排烟设施的分布问题,这些商户的油烟味经常会乱窜到菜场和楼上的街道党群中心,让在此购物、活动的居民都体验欠佳。

看似细碎的问题,却每一条都关乎居民在菜场的安全和感受度。

2021年,天平街道完成了高安路“一路一弄”治理的试点,开始在天平路、广元路、吴兴路、余庆路和康平路等五条重点道路推进品质提升和精细化治理。抱着“我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有实质性改变的决心,天平街道把广元市集作为广元路品质提升的突破口,对菜场外立面和内部管线重新进行排布。“面子”和“里子”要兼顾。

锅贴店更新后的排气通道。

眼下,完成品质提升的广元市集有了更科学排布的排烟管道,菜场台阶不仅完成了外扩,还结合每家商户的业态特点设计了个性化橱窗。店招牌与商户从分离变为一体,字体变得更大、更便于老年人识别。

“我们配合菜场改造,重新装修了店面,生意真的比原来更好了。”章云龙在菜场一楼经营一家锅贴店。去年9月店铺新开业后,由于店内排烟管道接入了市政管网,不再有油烟乱窜的情况,加之菜场内外也焕然一新,来店堂吃的顾客和首度进店的新客人明显增加,让小章大为惊喜。


美天长支菜场:公厕改造让老菜场逆袭

贾阿姨的猪肉摊位距离长支菜场的公厕最近。

去年,上海成立了标准化菜市场公厕行业党建联盟,打通绿化市容部门和商务委等专业管理部门的业务,以菜场公厕为切入点,提升管理能级、补足服务短板。位于长宁区的九华美天长宁支路菜场,就于去年6月率先完成了公厕改造。

让菜场经理倪慧超没想到的是,常年散发异味的公厕焕然一新后,原先因为菜场环境不佳而渐少光顾的居民,又回来了。

建成于1998年的美天长支菜场,面积有1370余平方米,是周边曹家渡、华阳地区居民经常光顾的一家中型菜市场。在加入公厕联盟之前,菜场的厕所鲜少有人注意,唯一的“存在感”就来自于因管道老化、排污不畅而散发的臭味。

去年,长宁区计划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区内18家便民菜场的公厕改造,并以此为契机,提升菜场整体的环境品质和管理能级。

长支菜场随拍,摄于2021年9月。

通过区绿化局的先行排摸,长支菜场的公厕属于要“大修”的一类,不仅要重新铺设地砖、加装无障碍扶手,还要彻底更换上下水管道,从根本上解决“臭气熏天”的隐患。在此基础上,整个菜场的便民标识、防疫标识和值班管理模式也进行了更新,走进菜场就能看到公厕的标识,方便来买菜的居民以及往来的快递员、外卖小哥和行人。

摊位距离公厕只有一步之遥的摊主贾阿姨,在长支菜场售卖猪肉已有近20年。对于公厕改善为菜场带来的变化,她的感受最深。“以前顾客来我这里,时不时要捏着鼻子,吐槽两句‘厕所的味道好大’,现在环境终于变得清爽,顾客选肉时也不会被臭味‘赶跑’了。”

硬件更新只是开始,改造后的菜场是“三分在建、七分在管”。长支菜场采取了2名保洁员轮班打扫的机制,每小时对公厕进行一次消毒,保洁人员在岗期间会一直在菜场内“兜圈”,厕所有人使用后都会及时打扫。

长宁九华集团团总支书记陈慧娴介绍,长支菜场只是一座普通的、标准化的便民菜场,但下一步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在便民菜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将逐步叠加早餐、便民服务等功能,让菜场变成居民家门口可以长久停留的地方。


挖掘“隐秘角落”,守住便民初心

近几年上海“火”起来的菜场,大多有着颇具特色的“装潢”,工业设计风、文艺小清新风、马赛克拼贴风等不胜枚举。但一些菜场在改造后,却让居民产生了“装饰性强、不够实用”的感受,用上海人常说的话总结就是,不实惠。

在视觉效果上,武夷路“我家菜场”的工业设计风传承了其老厂房的“出身”,也具备了成为“网红菜场”的“资质”。但在武夷MIX320更新项目的建筑师秦曙看来,平衡设计感与菜场本身的功能,首先要考虑的是菜场本身的属性。

周融华(左)来看望忙着回搬到武夷路菜场的李安群,老周光顾“小胖蔬菜”已经有10多年。 舒抒 摄

“菜场不仅是交易场所,也是交流机制发生的地方,尤其对社区里的老年人来说,菜场是他们的社交平台,是粘合社会关系、邻里关系的纽带。”秦曙说。

年轻人来到印着Prada标识的菜场“打卡”,阿姨爷叔们则在前滩太古里的LV、Dior围板前拍照,这两个现象本质是互通的——菜场和商场,都具备了强有力的社交属性。

但当身兼民生保障功能的菜场出现了“网红体质”,甚至有运营商想要刻意打造“网红菜场”,以此人为地塑造“烟火气”,这就容易出现事与愿违的效果。

“改造社区菜场,首先要保证一部分老商户可以延续经营。”秦曙介绍,以武夷路“我家菜场”为例,新开业后仍有近60%的商户是原来的摊主,这让菜场与周边居民的亲邻关系得以延续。李安群则告诉记者,在等待菜场重新开业的3年间,自己和其他相熟的摊主在武夷路上租了门面房,坚持在这条路上卖菜,就是因为“这里老生意很多,不想离开认识了十几年的老主顾们”。

装修中的武夷路菜场。  受访者供图

从“我家菜场”看向武夷路,街景透过玻璃窗与菜场融为一体。

其次,从空间匹配度来看,一些“网红”菜场存在业态配比失调,五颜六色的蔬菜瓜果摊位众多,因为“容易出片”,但海鲜、肉类等容易出异味、管理难度大的摊位较少。久而久之,居民对菜场的功能就并不买账。

此外,一些菜场改建时只重视视觉效果,忽视了菜场基础设施的规划,造成后续的管理难度增大。而“我家菜场”在更新时,提前规划了湿垃圾处理机的位置、运输动线和管理机制,虽然短期内垃圾处理的成本有所提升,但长远来看,对菜场、园区和整条武夷路都将有所助益。

“我家菜场”的水产摊位。

记者采访中发现,改建效果好的老旧菜场,不一定是“颜值提升”最显著的,而是把菜场“隐秘的角落”挖掘最深入的。尤其在上海市中心历史风貌区,地下管线复杂,菜场上下水管、通风管道的改造往往牵一发动全身,需要政府部门和市场运营方拿出魄力进行彻底改善,从硬件上首先解决菜场常见的异味、污水、油烟,才能进而在视觉效果和智慧管理上有更好的表现。

“这个道理其实跟老旧小区改造首先要更新雨污水管道,解决居民急难愁的漏水、积水问题,再粉刷墙面、美化楼道是一个道理。”一位街道基层干部这样感叹。

照顾各年龄段,尤其是“一老一小”的居民诉求,也是菜场改造中要重点考量的。MIX320项目建筑师苏婷透露,“我家菜场”早先的设计方案是嵌入园区的2、3层,但考虑到周边老龄人口占比较高,最终菜场开设在了园区一楼沿街。虽然损失了一定的商业效益,但却大大方便了老年群体,守住了菜场便民利民的初心。

眼下,人们往来武夷路,已经能感受到“拎着小菜喝咖啡”的街区生活体验。一位规划专业人士这样评价菜场对一条老马路的重要性:可以防止街区更新中的“绅士化”,即“不接地气”,更能让“兼具时尚和烟火气”不止停留在一句口号。

“我家菜场”门口售卖的新年节庆花卉。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舒抒
本文图片:舒抒
视频摄制:舒抒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