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一场中年人的爱情内卷,浓稠得如熬出牛奶色的鲫鱼汤
分享至:
 (2)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方家骏 2022-01-07 14:26
摘要:中年人的爱情就是这样,兜兜转转,无非是为寻求一份安心

“心安即是家”是电影《爱情神话》中多次出现的一句歌词,它在银幕上匆匆掠过,很容易被忽略。我却瞬间被它打动,有如在一幅凌乱素描中发现了一处格外用心的勾线。

感受生活的况味

影片中两男三女的故事,多少都源自内心的不安——不知什么时候,“木知木觉”就把爱情弄丢了。丢失了爱情也就意味着拆了自己的家,即便有都市里一方屋檐可供栖身,但终是守不住内心的宁静。于是,一场中年人的爱情“内卷”在五个人中间展开,浓稠得如一锅熬出牛奶色的鲫鱼汤——

上海爷叔白老师约李小姐在安福路话剧中心看了一场话剧,他像所有花心思讨女友开心的男人一样,看话剧多半是要打瞌睡的。这一晚的问题不在于白老师有没有在剧场里打呼噜,而是一场话剧加速了爱情的进程,让他感觉生活其实很像一杯半真不假的鸡尾酒。白老师在安福路拐角处一头撞上了“神话”,撞得有点生猛,那句“男人活着活着就活成了笑话”再次在心头泛起,他一时分不清“神话”与“笑话”之间的区别。

李小姐离婚后带着混血女儿生活,有一份看似不错的事业,原本是不怎么需要爱情的,然而像所有一把年纪还依赖娘家生活的女人一样,她和母亲之间的抵牾乱了她的心。经历过一次失败婚姻、日子过得有点糟心的李小姐,不知道找一个能做私房菜、能接送孩子上学、活得还算精致的实惠男人是否更适合自己?“找一个爱我的还是我爱的”这个爱情考题,一辈子无解。况且,这道题对于现阶段的李小姐来说,是道“加分题”,而不是“必答题”,这是她内心深处最大的纠结。

围绕男女主人公,其他三个“内卷”人物也各有特色,各具风情:跟着白老师学画画的格洛瑞亚以“有钱有闲,老公失踪”自诩,宣扬着自己的“野猫”人设。她努力塑造着这样的人生角色,不断给自己加戏是她现阶段人生的最大乐趣。蓓蓓是白老师前妻,离婚后热衷于跳探戈。她注定是五个人里头最无法安心的一个,即便为自己的人生失误找到了嘴上说的理由,并当着前夫的面云淡风轻地把它说出来,也掩饰不住对自己的质疑。她无意中被卷入一场像煞“妇女大会”的饭局,原想以看笑话的心态,看看“剩饭”似的前夫,因何有人“打赏”,为何变得抢手。席间,她突然就不安起来,究竟前夫是一口“剩饭”还是自己是“剩饭”,这是个问题。蓓蓓的后半辈子也许都要被“剩饭”问题所纠缠。老乌是白老师的邻居加老友,在影片中动静不大却格外出彩。老乌这个人物没有按照上海老克勒的套路来写,而是突出了他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少年感。他的懵懂、不着调、自说自话都自带一份天真,是“男人至死是少年”的生动写真。他沉浸在20岁时的“罗马邂逅”里,于是他的人生留在了20岁的那一年、那一刻。那段异国情史,他一遍遍说,说着说着,自己也恍惚了,眼神变得空洞,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在时光的磨蚀中越发混沌。说到底,老乌才是爱情神话的制造者,一个编爱情故事的民间高手。上海老克勒本质上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状态,这一点影片把握得格外精准,且描画出了新意。

这样一组人物关系必定有戏,戏也必定有些许好看。他们从五原路、长乐路、永康路那样的老街坊里走出来,走向簇簇新的沿街小咖啡馆,脚下踩着暖阳照射下的琐屑,身后的衬景是西班牙式的老洋房,红色坡顶、小拱券。文化石外墙涂上了与房龄不登对的俊俏颜色,于是,这一道街区风景便与白老师的油画有了某种意念上的契合——幽静中有一丝不安,低调中有一份躁动。年轻人把这一类情绪统统归类于“闷骚”,我以为这词不雅,不如称作“不安”较为妥帖。新上海人可能不大清楚所谓新式里弄、老洋房里头的情况,其实很容易向他们解释清楚:就像从那里走出来的影片男女主人公一样,看着光鲜亮丽,却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窘迫。影片的每一个场景都很带感,仔细看,不仅能看到市井,还能品出真实的生活况味。

体察情感的流变

《爱情神话》描写了三代人的生活境遇,虽然着重是刻画70后中年一代,两头都“带带过”,属于色彩人物,但一座城市的生活底色往往是在“补色”和“撞色”中完成的,没有底色就无所谓主题色。对此,影片作了精细的布局和设计——

白老师、李小姐母亲这一代,生活在精于算计的自缚状态,不可谓典型,也不可谓不典型。白老师母亲一径数落儿子“十三点兮兮”,从头到脚嫌儿子不会为自己打算。她要为儿子做出榜样,以至于“恶死做”地把儿子家吃剩用剩的统统带回去送人。这种教育自然是不灵了,但是,白老师粗着脖子对抗母亲的同时,也禁不住想,自己是不是真有些“十三点”?他以俏皮的文艺腔说“女人活得复杂,男人想得简单”时,潜意识里已经受到母亲的影响。

影片中母亲这代人的基本生活状态是“虐生活”,因为生活也曾经虐过她们。她们就像老洋房楼道里的那盏灯,明明灭灭,明知道“线路坏脱了”,换根电线就能解决问题,但终是无法以一己之力攀上那架吱吱呀呀的木梯,于是得过且过地等着换电线的师傅出现,等着灯泡最后的暗灭。

白老师的儿子白鸽这一代,对不符合自身生活理念的事物以及社会负面情绪,均采取不予理会的态度。他们不会以强硬的态度表示不接纳,表现得软弱而笃定,看似温吞吞,但你改变不了他们什么,内心强硬得很。白鸽这代人追求的是“让自己感觉舒服”,无论择业还是恋爱,都以“感觉舒服”为准则。他抹护手霜、画眼线也都是为了让自己舒服。传统观念中“男人要像个男人”,是他最不屑的一句话。

白老师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感性上更愿意向儿子这代人靠拢。他习惯穿棉布“老头裤”,但在恋爱阶段也想到要为自己添两条带LOGO的时尚内裤;他看见房客意大利小伙子穿衬衣袒着胸,于是见女友前,不自觉地就解开了自己衬衫前两颗扣子。年轻人的审美不断地沁入这个过气男人的心,他做着和年轻人同样的事,讨论着同一个话题,迭代共情在悄无声息地滋长。儿子号称要做“美妆达人”,这事让白老师最感不忿。然而,当妈妈级的女性都成为儿子的拥趸,儿子比自己讨人喜欢时,他服帖了,心怀妒意,暗自认输。接过护手霜漫不经心地涂抹起来的一刻,是白老师最后的妥协。这些细节刻画,将代际界限划分得十分清晰,将时代氛围的变化和相互间的渗透诠释得不动声色却耐人寻味。

李小姐脚上的高跟鞋是真货还是假货?格洛瑞亚的老公到底有没有在土耳其被绑架?老乌与好莱坞明星的爱情神话是否确有其事?如果说,这些接二连三抛出来的小悬念充满玄机,充满话题性,在不断提升观众的观影兴趣,那么餐桌上的糯米糖藕、百叶包,盘子里的蝴蝶酥,街口的皮匠摊和国际学校的校车,这些精心设计的镜头语言,则为观众提供了各种打开上海的方式。尽管“红拂杂货店”“夜奔咖啡馆”这些“场景梗”有些深奥,但也能让观众从细微处体味到主创打造影片质感的用心程度。

片尾出现的“咖啡梗”充满暖意,也很俏皮,它让人想到,中年人的爱情就是这样,兜兜转转,无非是为寻求一份安心,抑或说,为了在这座城市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状态。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