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党史 | 习仲勋在绥德与“郝家桥经验”
分享至:
 (5)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余钊飞 2022-01-09 06:34
摘要:郝家桥村调查是习仲勋就任绥德地委书记后进行的一次重要调查研究活动。

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边区党组织和边区政府全面开展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工作,陕甘宁边区成为抗战的坚固后方。绥德分区是边区“北大门”,陕北著名的“旱码头”,绥德分区由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等六个县组成。1943年1月,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结束后,为了加强北线工作,中共中央西北局决定调习仲勋同志任绥德地委书记。为迅速响应党中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号召,习仲勋到绥德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组织地委、专署领导研究绥德财经问题。习仲勋认为,机关干部要带头响应党中央号召,不仅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且要深入农村、亲自实践,以推动大生产运动。经地委研究决定,习仲勋同志亲自带领一个调查组前往绥德县沙滩坪区一乡郝家桥村进行蹲点调查。1943年3月14日,习仲勋率领地委秘书长安志文、绥德县委书记宋养初、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邹文宣、专区妇联干部张力、《解放日报》驻绥德记者田方、《抗战报》主编梅行等同志从九贞观地委大院出发,开启了著名的郝家桥调查,总结了著名的“郝家桥经验”。

一、“农村楷模”郝家桥

郝家桥村离绥德县城不远,村前有一座碎石桥,村里又多为郝姓人家,故名郝家桥村;该村由郝家桥、侯家坪、刘家渠、庙沟等四个自然村组成。习仲勋将调查组同志按照自然村进行分工包村,确定调查内容和调查重点;他要求在普遍调查的基础上,各自选择生活状况和生产条件不同的上、中、下各两个农户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典型,总结经验。

调查组驻村后,随即开展“好受苦人”民主评选工作。“好受苦人”系绥德方言,意指特别勤劳的庄稼汉;调查组认为“好受苦人”不仅要会受苦、能受苦、能劳动,更要“为人忠厚老实、关心他人、热心公事、能考虑群众利益、能团结自家”,这样的人才是“好受苦人”,即“劳动英雄”。

首先,调查组主持召开郝家桥全体党员干部会议,推荐产生了一份80多人的“好受苦人”候选人名单。其次,调查组主持召开民主评选“好受苦人”会议,由调查组全体成员、各自然村村长、行政村村主任、支部书记、减租委员、移民委员、调解委员、全体共产党员、乡参议员、乡政府乡长、支部书记、乡文书、“好受苦人”候选人等共计100余人参加,运用“投豆选举法”选出刘玉厚等15人为“好受苦人”。再次,调查组在评选“好受苦人”的基础上,经群众推选、民主评议后投豆选举,评选出农业劳动英雄、纺织英雄、锄草英雄、拦羊英雄等各路英雄。“好受苦人”刘玉厚又被选为村“农业劳动英雄”和“优秀共产党员”。习仲勋在郝家桥生产动员暨劳动英雄颁奖大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春耕生产动员讲话,号召全体村民向“好受苦人”看齐,向刘玉厚看齐。

把广大“好受苦人”评选为各类英雄,在当时陕北是破天荒的大事,引起巨大反响。从此,“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响彻绥德,“郝家桥经验”也成为绥德大生产运动的一面旗帜。1944年7月,习仲勋亲自将“农村楷模”的称号授予郝家桥村,郝家桥村成为陕甘宁著名模范村。

二、“郝家桥经验”的六个调查报告

“郝家桥经验”总结主要由调查组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谈收夏》《记两个变工队》《谈除草》《移民问题》和《抗战报》上发表《王德祥谈务庄稼》《模范村郝家桥的纺织小组》等文章组成。其中《谈收夏》《记两个变工队》《谈锄草》这三个调查报告由绥德地委宣传部副部长邹文宣主笔。《谈收夏》一文全面总结了郝家桥夏收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问题。《记两个变工队》则详细介绍了郝家桥两个变工队的构成和特点并提出了优化建议;该报告触及在极端贫瘠的黄土高坡如何高效配置劳动力的问题,反映出调查组的研究开始从对农业生产的一般现象描述走向深层次的生产关系研究,从实践调查开始走向理论思考。《谈锄草》聚焦“锄头底下出金子”的锄草工作,报告全面运用统计数字分析,对变工在锄草过程中的效率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移民问题》由《解放日报》记者田方主笔,他选取了刘家渠自然村6户贫农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活收支状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对移民的时间节点等细节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为绥德分区制定移民政策、开展移民运动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王德祥谈务庄稼》一文由参加后期调查工作的地委秘书刘稚农主笔,该文收集了王德祥从事农业生产近40年的心得和经验,全文通俗易懂大受群众欢迎。《绥德妇女纺织中的变工—从模范村郝家桥纺织小组谈起》由专区妇联干部张力主笔,总结了郝家桥妇女纺线和织布过程中的“变工”经验,对绥德乡村纺织业产生了重要指导作用。

上述六个调查报告构成了“郝家桥调查”的主要内容,其所总结的郝家桥村大生产建设经验就是“郝家桥经验”的主要内容。事实上,“郝家桥经验”并非局限于大生产经验,也是边区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深入群众的党性教育经验和调查研究经验。实践中,“郝家桥经验”从大生产经验逐步发展为边区党委政府组织群众、保障民主、推动发展的乡村建设典型经验,从而载入史册。

三、“郝家桥经验”的历史启示

“郝家桥经验”是以习仲勋为首的绥德地委调查组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精神,深入郝家桥村发现和总结的典型经验。蹲点结束后,习仲勋批准了调查组根据“郝家桥经验”制定的《绥德分区大生产运动组织计划》《绥德专区移民工作方案》等重大决策,直接推动了绥德大生产运动。“郝家桥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是绥德各级党组织全面统筹布局大生产运动的重要决策部署,历史意义深远。

(一)乡村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乡村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陕甘宁边区时期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到乡村建设的全过程。1941年的延安“整风运动”,旗帜鲜明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大大加强了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建设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43年1月,习仲勋赴任绥德前,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其题写了“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八个大字;到绥德工作后,习仲勋将此精神贯彻到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1943年3月2日,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和西北局关于发展生产的指示,中共绥德地委常委扩大会议在九贞观召开,习仲勋指出:“今年分区有两项重大任务,一是在继续贯彻边区政府关于减租减息政策的基础上开展大生产运动,重点是开展大生产运动;二是搞好整风学习,积极开展全民教育,开办冬学扫除文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其中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是当务之急,也是全部工作的基础”。基于此,绥德地委在习仲勋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分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把郝家桥的大生产经验予以总结推广,不断充实和发展党领导边区人民推进乡村建设的“郝家桥经验”。

(二)乡村建设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调查前,习仲勋就调查人员的分工和调查方式方法等事项作了具体安排;他强调在调查过程中,全体人员必须遵守群众纪律,尊重群众风俗习惯,做到入乡随俗,切不可喧宾夺主。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充分贯彻了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群众工作方法,充分吸收了群众智慧并取得卓越成效。在“郝家桥经验”的总结、提炼、推广过程中,调查组全体成员深入群众实际生活、深入劳动生产一线,和群众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从中真实、完整、准确地记录群众生产生活经验。调查组拜群众为师,学习耕作经验、锄草经验、纺织经验,围绕中心工作撰写六份高质量调查报告,形成系统完整的“郝家桥经验”,有力推进了大生产运动在绥德的高水平完成。此外,习仲勋非常关心劳动英雄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通过他们了解农村和社会实际情况,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机关作风,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调研组从郝家桥蹲点调查开始,就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深厚的友谊一直传承至今。

(三)乡村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毛泽东同志历来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是保障政策和策略正确性的重要基石。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是克服“主观主义”的利器。郝家桥村调查是习仲勋就任绥德地委书记后进行的一次重要调查研究活动,通过实事求是地记录一线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全面分析了郝家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以后,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绥德特色的大生产建设方案,有力地推动大生产运动在绥德的全面贯彻落实,至今依然影响巨大。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沈钧儒法学院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