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周小川: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抓大放小”,上海股票市场设国际板“很有必要”
分享至:
 (2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1-12-25 14:57
摘要:“一定要抓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大的要点,不要让小的因素影响大的政策,要抓大放小。”

12月25日,在徐汇滨江上海西岸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2021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中国金融学会会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在提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时表示,上海此前曾尝试在股票市场开设国际板,这一想法现在看来很有必要。

本次论坛主题为“新发展格局中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周小川通过远程连线在演讲中表示,一定要抓住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大的要点,不要让“小”的因素影响“大”的政策,“要抓大放小。”

周小川提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的工作。因而,为了确保演讲内容的流畅性,他提前录制了演讲的主体部分,从3个问题切入讨论。

第一个问题与国际金融中心的概念变化有关。

“过去,大家认为国际金融中心主要是因为资本市场业务的集聚,因为相当一部分业务需要金融机构,比如投行、商业银行、投资基金、评估机构以及会计师、审计师等经常交流、讨论,这样集聚到金融中心,才能把事办成、办好。”因此,一直以来,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都很注重产业的聚集性。

然而,当下受新冠疫情冲击,人们需要保持社交距离,减少高密度的人群接触,因此远程办公得以大力推进。人们通过互联网办公、交流、开会、路演,金融中心的概念也因此与过去产生了新的变化。这使得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上述与产业聚集性有关的先决条件可能不再那么强烈。

这就要探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更深层的第二个问题。

周小川表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首先是资金要产生大量的流进流出,其中一个必要的推进条件,就是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事实上,从最早出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构想至今,已20余年历史,为何推进始终存在一定难度?“主要考虑到时机是否成熟,还有利弊的比较,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经济发展的早期,金融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人们看到的或许是利小于弊;而经过一段时间发展,金融市场变成熟,人们看到的可能是利大于弊。”周小川表示,利弊分析,其实与每个人的思维、个人经历、所了解的国际国内经验和相关案例有关,也与人们的理论思维、分析框架、掌握的利弊比较的素材有关。

他同时提出,金融改革历来是系统性转变,不仅在功能上要达到效果,更要从理念、规章制度、操作上有系统性转变。因此,不能用现存的管理框架、管理水平进行理解。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现实要求,也不仅仅是从经济学的价值判断,而是在当今世界的现实情况下,能否获得国内外的金融投资者认可、让金融发行实体认可。“这是一种现实选择,不是一种抽象讨论。”

第三个探讨的问题也由此引出——国际金融中心的资金和投资主体应该来自多方面,有国际也有国内。而资金的流进流出,就涉及可兑换问题。“上海很早尝试过,在股票市场开设国际板。这个想法刚出现时,时机不成熟,但现在来看是很有必要的。”

周小川表示,虽然目前从整个国际环境来看,或许尚未到一个很好的时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很多企业都与中国企业有密切合作,这些国家的企业可能很难通过股权融资或者债券市场融资,因此中国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允许“一带一路”国家中相对比较好的企业在中国市场发行。

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主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上海市金融学会联合主办。

栏目主编:徐敏 题图来源:主办方供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