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艺清单 > 文章详情
上海浦东,一位诗人校长和一座诗意校园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1-12-24 21:13
摘要:“申学课堂”之“阅读与教育”直播栏目带领读者领略“教育的诗意绽放”

中华文化诗教传统源远流长,由上海报业集团旗下新华传媒打造的“申学课堂”之“阅读与教育”直播栏目,12月24日走进浦东新区新云台中学,带领读者领略“教育的诗意绽放”。

上海市新云台中学是一所创建于2008年的公办初级中学。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进程中,既着力培养家门口的学子,也承担了随迁子女的教育任务。近年来,学校被列为上海市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校”,在师资、课程、教育教学及家校互动方面都有了明显发展。

校长王晓云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也是诗人,她的第三本诗集《云上花开:教育的诗意绽放》就以教育为创作主题,以老师学生为描摹对象。一个个熟悉的教学场景,在王晓云的笔下,充满了诗情画意。

2018年8月,王晓云调任新云台中学时,100名学生中有93名学生是随迁子女。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家庭背景各有不同,给学校管理、教学质量带来了挑战。王晓云写了一首小诗《分割线》,以分割线“另起一行/领新的篇章”表达自己的决心与信心。

回首这段心路历程,王晓云在直播节目中说:“人们害怕改变,是害怕改变所带来的不确定。我们往往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把握‘不确定’。当时的新云台中学,对我来说是全新的环境,面临着诸多不确定。但我确定自己喜欢语文和诗歌教学;确定以诚相待,就能真心换真心,和老师们携手共进,和学生们教学相长;我更确定,一切变化中都孕育着机遇。”

在20多年教育生涯中,王晓云一直关注和研究诗歌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努力尝试让教育更富诗意。推广诗歌教学的目的,并非培养诗人,而是培育孩子们以更敏锐的感知力与更洞彻的表达力,激活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锐度,以语言为桥梁和载体,让思维外显,让诗歌发挥基于生命体验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当被问到“诗歌教育的核心价值和意义是什么”,王晓云在直播节目中从三个方面解答:一是审美,诗歌是最优美的文学艺术形式之一,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以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美的艺术形式。借助诗歌,我们可以描摹身边的景、物、人、事,也可以就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其次是树德,品诗,不仅是品味诗歌语言、意蕴本身,更要品读诗歌背后的人文情怀与人生格局。品的过程,也是关注内心成长的过程。

最后是传承,古典诗词是文化之根,要夯实文化底蕴,就要自觉呵护文字的纯净,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养料。这是读好、读懂诗歌的基本,也是培养情感、建立格局的基础。

在王晓云的倡导之下,诗意的种子在新云台的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不少学生的诗作在各级别比赛中获奖,还有学生的作品在刊物上发表。

直播中,王晓云分享了一个故事:一天中午,她经过六年级的教室,一个孩子追出来给她看自己的“诗集”。“诗集”只有这个孩子写的一首诗,但工工整整地写着出版社的名字、出版日期,还画了图书的条形码。过了两天,这个孩子又把诗集送来,上面出现了第二首诗。

新云台是花园学校,校园内有88种植物。王晓云用生物多样性来比喻孩子的多样性,“好的教育,不应该磨灭孩子的多样性”,而诗歌教育给了孩子丰富的体验和多元的成长。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项建英
图片来源:新云台中学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