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2022年,上海经济何以“稳”和“进”
分享至:
 (64)
 (7)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1-12-17 10:44
摘要:三组耐人寻味的辩证关系

距离2022年越来越近,来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已渐趋清晰。

上周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2年中国经济定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并深刻阐明了新发展阶段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上周六,上海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这是会上,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所提出的基本遵循。

而其背后,有多组耐人寻味的辩证关系。

“稳”与“进”

“稳中求进”是连续多年的经济发展主基调。两个月前,上海市委季度工作会议曾强调,“稳中求进”应当是在进取而不是保守、主动而不是消极、迎难而上而不是畏难退缩中实现的,“稳”与“进”之间应相互统一

“所谓的‘求’,就是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决不能轻言放弃、降格以求。”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当时说。

受疫情冲击及外部环境多变影响,对近两年的上海而言,稳定经济增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是一项不乏压力的任务。

上周末,上海再度明确,要科学制定预期目标,充分挖掘增长潜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李强具体列出了五大尤其需要稳定的方面——保持消费和投资稳定、外资外贸外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核心支柱产业稳定、重要经济功能稳定。这正是上海最为重要的、需要千方百计稳定的“基本盘”。

稳存量,亦要力争创造新增量,这既是为了填补一些承压较大的领域的缺口,亦是寻求新的增长点、突破点。其中,善于使用政策工具、发挥撬动作用,又被视作一大关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李强在传达会上表示,上海要努力用好宏观政策窗口期,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找准政策切入点,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紧盯重大项目的要求,亦被一再强调。

找准落点、提前发力、强调落地——“进”的关键要义正在于此。

“远”与“近”

除对明年经济定调部署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重强调了五个重大问题——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及其实践途径、资本特性及其行为规律、初级产品供给保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碳达峰碳中和。

李强在传达时表示,上述五个问题,都是当前我们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具有很强的全局性、基础性、根本性。习近平总书记科学阐明了这些问题的性质、利害关系、基本方针和工作要求,讲清楚了怎么看和怎么干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会上也对上海推进相关工作的路径和遵循分别作了明确。如对于共同富裕目标,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迈进;对于资本,要注重发挥其作为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有效控制其消极作用,促进实业资本、金融资本、创投资本等各类资本为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联动发展。

此外,上海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守住重要能源和农产品供给的安全底线。加强风险识别,抓好风险防范化解处置工作。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稳步实施。

上述五个问题,同时也是关乎中长期发展的问题,对其把握和处理,除关注当下外,更需要展现长期思路和全局眼光。如在谈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时,李强就重申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观点——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不把持久战打成突击战,也不把攻坚战打成消耗战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处理许多当下难点问题的重要遵循——处理局部问题,必须看得到背后的全局背景;应对短期压力,也应当读到长期趋势;解决近前的问题,常常要学会从未来长远方向回头看。

“危”与“机”

善于把握“远”与“近”,是一种大局观。这往往意味着,在特殊的考验面前,能更为从容,也更有希望“化危为机”。

疫情以来,“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危机中育先机”的提法反复出现。对“稳”与“进”、“远”与“近”的把握能力,则直接影响着能否更好处理“危”与“机”。

谈论当下经济,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正面提出,当前中国经济走势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对上海而言,外向型经济遭遇的持续冲击,和一些传统产业面临的转型压力,让经济常常面临“迎难而上”的考验。

“迎难而上”,首先需要的正是一种健康的发展心态。“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既要看到困难的一面,更要看到许多有利因素和条件。”李强在传达时表示,中国所拥有的制度优势、市场规模、经济韧性,上海所具有的综合性优势,都应得到充分认识,并转化为信心和动力,以政策举措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而对当前的具体问题,亦需要一种长周期思维,以此做到“趋利避害、因势利导”。对一些存在结构性矛盾、转型压力较大的领域尤其如此。市领导一再提醒,要“用全面、系统、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形势的变化”,换言之,寻找解决问题、破除瓶颈的对策,需要学会“朝前看”,而不只是“低头看”——很多时候,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思路,往往意味着打开新局面。

题图来源:张海峰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摄影:陈正宝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7)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