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天下 > 纵览 > 文章详情
周恩来接连向香港发出几封密电,紧急布置营救任务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CCTV国家记忆 2021-12-06 14:49
摘要:这封电报是一个事先约定的暗号。

1941年12月8日,日军大本营发出了一封只有3个字“花开矣”的绝密电报。这封电报是一个事先约定的暗号。日军第23集团军司令官酒井隆接到这封电报之后,立即下达了进攻香港的命令。

此时,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梁漱溟等大批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因各种原因聚集在香港,几乎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文化界的“半壁江山”。

日军偷袭香港,这批文化人生命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就在日军发动突袭的1941年12月8日当天,中共中央立即发出指示,马上营救文化精英和爱国民主人士。

周恩来此时正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南方局肩负着领导南方各省工作的重任,直接领导广东、香港、澳门等地区的党组织。

周恩来向香港党组织接连发了几封紧急电报布置营救工作,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临危受命,承担起大营救的组织工作。

接到中央的指示,廖承志紧急召集会议。会上,廖承志宣读了党中央和周恩来同志发来的紧急电报,大家仔细研究了营救方案,并做出了详细分工。

大家深知当务之急是先把处于日军炮火威胁下的文化人转移到安全地带,他们还研究决定,火速通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尽快派一支精干的突击队,到九龙协助进行抢救工作。

日军攻破英军防线后,进入香港境内,香港市民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本地市民投亲靠友,四处逃难,文化界人士人生地不熟,大多也不会粤语,更是孤苦无助。

邹韬奋一家居住在九龙的弥敦道,他们听到日军的炮火声越来越近,炮声隆隆地动山摇,不时有炮弹在四周爆炸开来。九龙半岛与香港岛隔海相望,但是此时维多利亚湾的轮渡已经停驶了。邹韬奋一介书生,如何才能保护一大家子人,从处于战火中的九龙半岛安全撤离到香港岛呢?

就在邹韬奋一筹莫展之际,党组织派人安排船只护送他们过海,把他们一家人安全转移到尚未被战火波及的香港岛。

短短一天时间,日军就攻破了香港的第一道防线,攻入了香港新界境内。这使得日军指挥官酒井隆欣喜若狂。12月9日10时30分,酒井隆下达了进攻香港第二道防线——醉酒湾防线的命令。

醉酒湾防线横贯九龙半岛,基于九龙半岛北部多个山峰组成的天然屏障而建,是坚固的钢筋水泥结构。日军派出重炮进行强攻,炮声轰鸣硝烟漫天,九龙半岛狼烟遍地。

国民政府派来迎接在港人士的飞机降落在香港启德机场,启德机场位于九龙半岛南端,十几公里开外就是正在交火的醉酒湾防线,机场随时都可能被日军炸毁。很多国民党高官都想挤上飞机,尽快离开战火中的香港。

9日晚上,日军趁着雨夜向醉酒湾防线上的英国守军指挥中心城门碉堡发起突袭。英军继续抵抗,双方激战一夜。直到10日凌晨4 时20分,日军为减少伤亡,暂时停止攻击,醉酒湾防线上的炮火声才停歇了下来。

凌晨5点 ,趁着日军炮火停顿的空隙,宋庆龄乘坐的飞机紧急起飞,冲破笼罩在香港上空的硝烟,安全飞离了香港。

宋庆龄乘坐飞机离港十几个小时之后,日军就占领了香港启德机场,国民党继续派飞机营救在港人士的计划也落空了。

廖承志为宋庆龄安全脱险而感到庆幸的同时,也面对着更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营救滞留在香港的其他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呢?迎着日军的炮火硝烟,廖承志望向祖国大陆的方向,他知道那里有一支武装队伍,正在奔赴战火中的香港,配合他们完成这次艰巨的营救任务。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