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前沿风 > 文章详情
如何跨越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的“死亡之谷”?上海北大科技园聘大咖导师授课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越 2021-11-18 18:41
摘要:高校科技成果“转不出”、科技成果企业“接不住”,怎么办?

高校科技成果“转不出”怎么办?科技成果企业“接不住”怎么办?如何跨越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的“死亡之谷”?

今天下午,宝山“科创生态与技术转移体系构建”实训LAB在高境镇召开,邀请专家学者、行业大咖做客宝山,面向宝山区各机关单位、高校成果转化部门及科创生态圈相关人员,一同探索新时期上海科创生态与技术转移体系构建的发展路径。

当前,宝山正全力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以区域科创生态和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为方向,推动宝山科创“北转型”发展。大学科技园同时连接着学界与业界,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实施路径。今年4月15日,上海北大科技园项目正式落户宝山。未来,宝山仍将以大学科技园建设为抓手,吸引和汇聚一批以北大科技园为代表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落地宝山发展。

科创生态的建设需要优质的创业项目作为支撑。为更好地筛选和培育优质项目,北大科技园推出了核心孵化产品“北大创业孵化营”,并聘请一批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接过聘书后,这些“久经沙场”的创新创业导师相继走上讲台,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思考。

回到开头的问题,高校科技成果“转不出”、科技成果企业“接不住”,怎么办?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祎提出,可以通过新型研发机构解决成果转化痛点问题。

高校的研究成果往往偏前沿、偏基础、偏理论,而市场需求则具有高度产品化、商品化、产业化的特征,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就是发挥自身市场优势,为高校提供需求指引,帮助高校和市场更好地“牵手”。而对于生产型企业普遍存在的对创新成果的应用承接能力较弱,以及难以直接将高校的前沿科技成果进行应用实施的问题,新型研发机构的作用在于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通过人才和技术双向赋能。

在活动现场,李祎还分享了2018年以来,研究院在浙江探索出的“原创在北大、研发在浙江、转化在浙江、人才在浙江”的发展模式,让在场人员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成果转化— 产业化落地”的创新链条有了新的认识。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谭瑞琮有关人才培养的发言,也得到了许多掌声。谭瑞琮提出,在当前中国工业界的硬件(设备)已经是全球最先进、企业的技术能力获得较大提升的条件下,工业界需要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然而,高校目前存在工科教师自身的工程素养不足、缺乏与工程问题的有机深度结合的问题,导致目前培养的人才对企业创新性的技术进步支撑不够。今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将以产业的需求为课题,以专业研究所和企业研发中心为平台,以研究所研究员和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为合作导师,与海内外大学实施人才的联合培养。

北京大学科技园执行副总裁王国成、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谢吉华、上海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池长昀、八戒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裁文德也在活动中做了专题分享。

本次科创生态与技术转移体系构建实训LAB的举办,是宝山对于“多校一园”“区校合建”模式的重要探索。打造一个供给丰富、机制创新、文化塑造的科创生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良性循环,是宝山融入上海城市发展格局,做好宝山科创转型的必要条件。未来,宝山将继续深化区校合作,围绕宝山区政府发展的新定位、新要求,在宝山区政府的引导下,区校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科创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助力宝山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

栏目主编:王志彦 题图来源:宝山区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