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外国留学生如何了解真实的中国?功夫不只在语言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1-11-16 18:15
摘要:进一步理顺语言教学与国情文化教学的关系

在国际传播中,“讲故事”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中国高校,活跃着一群向外国留学生“讲中国故事”的人。以中国概况课为核心,国内高校正逐步完善面向留学生的文化类课程体系。

近日在沪举行的中国国情与文化教学专题研讨会上,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崔永华提出,国情与中国文化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70年来,汉语教学界通过精心编写的教材、专门设置的国情文化课程、生动具体的语言实践和文化体验课程,建立了我国对外文化传播最有效的渠道和方法。今天,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对外汉语教学界应继承学界传统,提高传播优秀中国文化的自觉性,进一步理顺语言教学与国情文化教学的关系,改进教学方法,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好。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教授祖晓梅在会上透露,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即将推出《中华文化国情教学参考框架》,这是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第一部指导中华文化国情教学的纲领性文献,旨在为海内外大中小学和孔子学院(课堂)和其他教学机构的中华文化与中国国情教学提供教学依据和参考指南。“参考框架”以文化人类学、跨文化交际学、文化传播学、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法为理论依据,吸收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研究成果,包括3个一级文化项目、31个二级文化项目、800多个文化点,既体现了文化国情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突出了中华文化国情的独特性,古今兼顾、立足当代,展现立体、真实、全面的中国形象。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小兵认为,国际中文教育作为国际传播的一部分,应遵循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应与被传播者高度结合,才能产生亲和力和实效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泉分析,目前中国文化教材尚存在编写模式单一、缺乏对比和讨论、缺乏趣味性和可读性等缺陷。他主张,文化教学应该尽量当地化、故事化、诠释化。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郭鹏提出,在《中国概况》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须区分国情文化的“知识体系”与“叙事体系”。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胡文华认为,中国概况课作为国际学生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中国国情与文化为核心价值目标,同时兼顾培养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强化学术研究能力和提升汉语运用能力的三个能力目标。

1994年,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老院长陈仁凤主编出版《中国概况》,成为国内最早出版的《中国概况》教材之一。今年,复旦大学20多位专家学者跨院系跨专业合作,编写出版新版《中国概况》,旨在向留学生讲述历史之中国、传统之中国,让他们知道今日中国从哪里来,有什么样的文化根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更向他们展示发展之中国、现代之中国,理解“中国为什么能”。新版《中国概况》出版以来,收获良好反响,以此为教学内容的混合课程建设已列入2021年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计划,英文版翻译工作亦在推进之中。

研讨会由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处筹办,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提供学术支持。

图片来源:主办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