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文化观澜 > 文章详情
首位普利策摄影奖华人得主眼中的上海:一座世界城市的肖像
分享至:
 (2)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施晨露 2021-11-12 18:59
摘要:“上海无人是客”

1977年,一个出生在中国香港、在美国读大学的年轻人,第一次来到上海。

他发现,一个罗马尼亚油画展在这座城市举行。展览上的几幅人体画像,在当时看来颇为大胆。

一手拿着相机,一手拿着一台小型摄像机,他逛到了上海音乐学院。课堂上,学生们正在学习肖邦的作品。

这个年轻人叫刘香成,当时26岁。他拍摄的这段影像作品,后来在美国广播电视公司的新闻节目中向全美播出。这个敏锐的年轻人觉得,中国在变化,“很可能向改革的路走”。

44年后回忆这段往事,首位普利策新闻摄影奖华人得主刘香成说,对上海这座城市,他始终有一种感恩之心。因为这份情感,“想为上海做一些事”,2015年,他在上海西岸创办了一家艺术机构——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摄影家刘香成

今年是刘香成常住上海的第7年,11月12日,由他编著的大型画册《上海:一座世界城市的肖像》在距离上海摄影艺术中心不远的国际传媒港首发。“6年前搬到上海后,我花了很多时间行走于这座城市。我发现,20世纪初,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将‘何为最佳建筑设计’的想法带到了上海,但少有人想到这座城市如今变成了什么样子,以及未来我们会居住在一座怎样的世界性城市里。在这座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策划并制作了26个展览。当我们有机会再次仔细审视1991年以来浦东发展的30年,可以清楚地看到,上海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性城市。”刘香成说,希望这本画册把上海展示给海内外读者,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座伟大的城市。


外滩街道的建筑更新  沈忠海 摄 2010年

“伟大城市”是2010年刘香成出版过的一本画册的名字——《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这本画册以“迈向未来”作为收尾的章节。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说,时隔10年,收到《上海:一座世界城市的肖像》样书,他迫切地关心,刘香成眼中,上海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未来已来了吗?“翻阅一幅幅影像,看到书中展现的不仅有这座城市的雄心崛起与经济发展,更有市井生活和艺术人生。”


上/下:浦东开发开放前后的陆家嘴外滩对比 陆杰 摄

美国建筑师伊利尔·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人民在文化上的追求”。这句话也是《上海:一座世界城市的肖像》第四章“人文生活”的引语。从“春天到了”“进入新时期”“创新之城”到“人文生活”“城市更新”,刘香成与图书编辑共同写下一句句提纲挈领的引语,比如“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比如“每座城市都会寻找一个坐标,以此镜像自己”,又比如“只有上海人能够懂得我的文不达意的地方”。在他看来,这些引语仿佛为影像的页面汇入“人的声音”,让读者与这本书贴得更近。但更多的时候,影像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收集世界各地的摄影师表现上海的画面,刘香成说,自己就像一位把脉的中医,将一座城市的跳动表现出来。


新书首发式现场

在“人文生活”的章节中,读者能看到1993年在上海街头的外国模特、2006年给模特补妆的阿玛尼、2020年在迪奥展览展墙下的安保人员;1998年上海弄堂里,一位穿着运动鞋、运动短裤的女孩踮起脚尖,那是“弄堂里的舞步,足尖上的上海”;2020年疫情期间,上海芭蕾舞团推出直播排练课,舞者们在团长辛丽丽的带领下戴着口罩练功,这是动人的“口罩芭蕾”。


张国荣与陈凯歌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风月》 Gerhand Joren 摄 1995年

2001年,两位工人推着装载建材的手推车,行走在即将开业的卡地亚品牌店前,这个画面和刘香成记忆中的一幕重叠。1978年,他回到上海,捕捉到南京路上一个很有新闻性、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画面,那是一群挑着扁担的农民经过一整片国际产品的广告墙。“作为摄影师,我通过画面感到一座城市、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的温度。”刘香成这样觉得。

“之所以在书名中一定要放入‘世界城市’,有两点理由:一是硬件建筑方面,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发展,二是上海人的精神,尽管很难形容,但你看到就会觉得上海人的精神和纽约、巴黎等其他城市有些不一样,上海人希望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城市里的人群,这种精神是世界级的。”刘香成说,上海是一座很适合用影像表现的城市,因为它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让图片可以呼吸”。这7年来,他在一座最适合的城市做了最适当的事情,这册《上海:一座世界城市的肖像》就是成果之一。


武宁路的街头一景  郑知渊 摄 2008年


虹口区通州路的街头,远处是陆家嘴。 Jackal.Pan 摄 2020年

“还记得新世纪初,我们申报世博会时,与其他城市相比,申报书里最缺的是人的风景。现在,我们把人作为城市的主体、主人,我们既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也要培养卓越的全球城市人。”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郑时龄说,翻看这本画册,可以看到上海在保护历史建筑、保护文化方面做的诸多努力,“‘世界城市’有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上海正体现了这样一种发展趋势。”


老城厢乔家路,爷叔与猫咪正在用餐。席子 摄 2010年


静安区,弄堂里休息的人。刘禹扬 摄 2020年

“这是一本集艺术性、收藏性、审美性于一体的摄影作品集,重点收录了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动人瞬间。这些瞬间既是记录性质的,又是指向性质的,以视觉形式诠释了世界城市的中国面貌。在这本画册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城市面貌的巨大更新、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更能由此预见上海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成就为探讨世界城市的内涵拓展了广阔的舞台,希望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市民、每一位游客、每一位关心和热爱上海这座城市的人,都能通过展示上海城市形象的鲜活读本走进上海、体验上海、读懂上海。


人们在外滩建筑的露台上聊天,欣赏城市夜景。 Dave Tacon 摄 2017年

“上海是世界的上海,更是中国的上海,望上海无人是客。”在为《上海:一座世界城市的肖像》所撰的序言中,王伟强写下这句结语。

新书首发式后,背着“上海无人是客”的帆布袋,刘香成和他的摄影家朋友们,重新汇入这座城市。


《上海:一座世界城市的肖像》
刘香成 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图片来源:出版方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