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海上记忆 > 文章详情
【海上记忆】培文公寓,宋庆龄与马海德,以及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往事
分享至:
 (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邱力立 2021-10-23 15:50
摘要:​在电视剧《理想之城》中,女主角苏筱流连的那个天台。

1

1934年11月的一天傍晚,一位名叫乔治·海德姆的年轻人步履匆匆地赶赴培恩公寓(现淮海中路培文公寓),他要来参加在此举行的一场小型聚会。在当年这幢闻名上海的外侨公寓内,像这样小规模的侨民聚会本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这次却因为一位中国客人的到来而显得非比寻常,甚至还彻底影响了乔治·海德姆之后的人生轨迹。

位于如今淮海中路449号—479号的培文公寓,在20世纪上半叶,和时下广受关注的武康大楼一样,同为法商万国储蓄会下属中国建业地产公司投资建造。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而培文公寓则旧称培恩公寓,两个名字均取自法国的地名。

培文公寓的设计者是在近代上海颇具知名度的法国建筑事务所赉安洋行。创办于1922年的赉安洋行,在当时上海的现代建筑及高层公寓设计领域内享有较高声誉。建成于1930年的培恩公寓,是该洋行完全摆脱复古主义风格进而全面转向装饰艺术派的开端,从此之后,更多装饰艺术派与现代主义元素开始频繁出现在赉安洋行的建筑作品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淮海中路淮海公寓、建国西路道斐南公寓、复兴西路麦琪公寓、高安路高安公寓等。如今,这些建筑都已进入“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之列。

或许是因为赉安洋行建筑师们对于培恩公寓的钟爱,在该公寓建成约一年后,他们便将自己的建筑事务所搬入这幢大楼中,并在此一直运营到1942年。有着“赉安三杰”之称的赉安、韦西埃、克鲁泽三位法国建筑师在此结下深厚友谊,并设计出许多经典作品。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在当时上海的建筑设计领域内不断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培文公寓内部

2

当年,“赉安三杰”在繁忙工作的同时一定不会注意到,就在这同一幢楼内,还有另一批外侨正在为另一个更为宏大的梦想而孜孜不倦地奋斗着。

一股红色的暖流在这幢培恩公寓内流淌: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著名作家、记者。20世纪20年代末,她来到中国,并于不久后与宋庆龄相识,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史沫特莱在上海居住的地方有很多,如吕班路(现重庆南路)85号、奉贤路西王社区等,培恩公寓是她在30年代中期时居住过的地方。

1934年11月,居住在培恩公寓的史沫特莱邀请宋庆龄到她的住所参加一场纪念十月革命的聚会。参加这次聚会的还有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等。年仅24岁的乔治·海德姆医生也在被邀请之列。

当时,乔治·海德姆医生刚来上海一年多。拥有医学博士学位的他,原本只是为了考察当时在东方流行的热带病而来到上海。但就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此,他开始考虑是否留在中国继续为那些贫病交加中的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而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留在中国的,正是这场在培恩公寓内举行的小型聚会。

3

在这场聚会中,宋庆龄对乔治·海德姆说:“我知道你是一位很进步的医生,你能够为中国的进步做更多的事情!”

在与宋庆龄的交谈中,乔治·海德姆隐隐感到一个崭新的使命正在向他发出召唤。出于一名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良知以及对于中国人民深深的同情,乔治·海德姆最终决定留下来。他在给同学的信中这样写道:“此时此刻,我将尽心做我能做的,帮助这里的人。”

不久后,在宋庆龄的关心下,史沫特莱、路易·艾黎、乔治·海德姆等国际友人还组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在培恩公寓内开展学习活动。乔治·海德姆位于九江路的私人诊所还成了中共地下党开展地下工作的秘密联络点。(《宋庆龄在上海的印迹》,刊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公众号)

1936年夏,乔治·海德姆在宋庆龄的推荐下与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踏上了西行之旅,来到陕北。在这里,埃德加·斯诺写下了陕北之行以及他对毛泽东的访问记录,引起巨大反响,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而乔治·海德姆则选择留在陕北并继续朝着他的梦想努力前行。1937年,乔治·海德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不久后为自己改了一个更响亮的中国名字——马海德。

正是这位马海德,在新中国成立后率先加入中国籍,并为消灭麻风病立下汗马功劳。2019年,在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发布的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名单中,第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马海德榜上有名。

4

短暂造访培恩公寓的乔治·海德姆,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在培恩公寓,“奋斗者”的故事仍在继续。

位于公寓底层的“仁昌绒线号”,承载了工艺美术师黄培英与绒线编结技艺的很多回忆。黄培英自幼酷爱绒线编结,童年时即显露出极高的绒线编结天赋。1928年,学成后的她创办培英编结传习所,并参加了中华国货展览。在这次展会上,其作品获特等、一等奖,得金、银质奖章。从此,黄培英的编结技艺蜚声沪上。

创新,是黄培英在其编结生涯中始终不变的目标。20世纪30年代中期,由她独创的桃、李、梅、蔷薇等花型的镂空毛衣一经推出便广受欢迎,成为当时女士们喜爱的时髦外套。1933年,由黄培英编写的《培英丝毛线编结法》一书,发行量高达30万册,打破当时的纪录。由此,黄培英成为绒线编结领域的专家,与冯秋萍、鲍国芳并称为“绒线编结设计三大家”。

20世纪40年代中期,位于培恩公寓底层的“仁昌绒线号”为进一步扩大影响,主动提出与黄培英合作,向来店的顾客赠送《培英丝毛线编结法》等书刊,以培养大众对于绒线编结的兴趣。黄培英有时也会到“仁昌绒线号”,向绒线编结爱好者们当面传授技艺。

黄培英与培恩公寓的结缘,与她就居住在培恩公寓一旁的永业大楼有关。永业大楼位于淮海中路、雁荡路西南角,建造时间比培恩公寓稍晚,原名杨氏公寓。据1944年3月9日《申报》的一则消息,“永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将杨氏公寓改名为永业大楼”。

永业大楼

曾为永业大楼业主的永业地产公司创设于1942年,由上海永安集团的郭顺、大中华火柴厂的刘念义和律师徐士浩等发起筹建,郭顺任董事长,徐士浩任总经理,当时经营的主要业务涵盖地产买卖、收租和代理经租等,曾一度被视为最具实力的华商房地产企业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永业地产公司终止营业,而“永业”二字则伴随着这幢大楼一直留存至今。

1956年,承载着无数上海人温馨记忆的“上海妇女用品商店”,在培文公寓底层开业。黄培英继续往返于培文、永业两幢大楼之间,为绒线编结技艺的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

2021年,一部以展现职场奋斗为主题的电视剧《理想之城》登陆电视荧屏。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剧中女主角苏筱经常登临并演绎“励志”戏份的那个天台正是在培文公寓的顶楼取景的。一旁,永业大楼那个标志性的圆弧状转角楼顶,也在该剧中频频出镜。这两幢老建筑再一次以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向大众讲述了一段关于理想与奋斗的故事。


(参考《上海近代建筑风格》,郑时龄;《来自法国的上海人:建筑大师赉安传奇》,吴飞鹏)

栏目主编:沈轶伦 文字编辑:沈轶伦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