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启动,形象大使胡彦斌发低碳倡议
分享至:
 (17)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俞陶然 2021-10-23 13:56
摘要: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异常,已经成为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五个驱动因素之一。

“黄浦江畔给了大家最好的人行跑道,苏州河也越发干净,河面上还经常会有鸟类盘旋,这就是令人向往的‘生态之城’的一个缩影。”

今天(10月23日),第七届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启动仪式上,男歌手胡彦斌分享了他对于“低碳生活”和“生态之城”的理解。

作为本届国际自然保护周的形象大使,胡彦斌带头发起了低碳生活行动倡议: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做到人走灯关、人走水停;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尽量1公里内步行、3公里内骑行、5公里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倡双面打印,及时关闭不使用的办公设备;践行光盘行动,主动选购、使用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制品的使用等。

乍看之下,低碳生活似乎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没有太紧密的关联,但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气候异常,已经成为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五个驱动因素之一。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公布的数据显示,约有上百万个物种将在几十年内面临灭绝的风险,这种速度比过去1000万年的平均水平高出了数百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罪魁祸首。据IPBES评估,温度仅升高2℃,就有5%的物种面临灭绝风险;升高4.3℃,这一比例将骤增至16%。

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中国科学院院士魏辅文表示,根据2015年发布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多达43.1%的两栖动物、29.7%的爬行动物、26.4%的哺乳动物、20.4%的鱼类、10.6%的鸟类濒危。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近期在我国昆明顺利召开,明年上半年举行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决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魏辅文透露,目前框架的初稿结构已基本形成,多项重点指标已经量化。

比如,未来10年,使全球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得到保护;防止外来物种引进或定居,或使其引进率和定居率至少降低50%;使进入环境的营养物质流失至少减少一半,农药至少减少三分之二,消除塑料废物排放;每年至少减少1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改革或取消对生物多样性有害的补贴,每年至少将其减少5000亿美元;资金支持每年增加至少2000亿美元,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金每年至少增加100亿美元。

不能等到框架出炉才采取行动,中国坚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走在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前面。通过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持续加大生态空间保护力度、大力实施生态修复重大工程等工作,中国物种受威胁状况明显改善,2004—2015年,109种兽类受威胁状况得到了改善。

接下来的一周,名人讲坛、环保科普活动、青少年主题活动、生态践行活动、主题摄影展、手机随手拍大赛、人与自然市民科普活动、主题电影展映、科普场馆主题活动等九大主题活动将在申城遍地开花,市民朋友可以在科普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中学习体验,还可以走进苏州河畔、东滩湿地、动植物园、郊野公园,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呵护多样之美,用实际行动共建生态之城。

题图来源:蒋小威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