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上海PM2.5刷新“最低值”,向着“甜蜜的烦恼”再攻坚
分享至:
 (108)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21-10-23 07:32
摘要:环境治理符合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越往后,即使治理力度更大,效果也可能很不明显。

去年上海的PM2.5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创下“史上最低”;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达到87.2%,是有监测以来的最好水平。

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感到幸福,却让一些专业人士有了“甜蜜的烦恼”——环境治理符合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以前治理力度一大,污染减轻的效果就很明显,而越往后,即使治理力度更大,效果也可能很不明显。

不过,今年前三季度的生态环境质量,再次让公众看到上海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效果。

今年前9个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达到91.6%,同比提高5.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上海地表水环境质量也明显改善,在消除劣五类断面的基础上,今年前8个月,上海77.3%的地表水断面水质达到优良水平,占比同比提高了5.1%。


大气:盯住“跷跷板”的病根

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有一个经典的“跷跷板”现象:好不容易压住了PM2.5的浓度,对面那一头的臭氧等污染物的浓度却升高了。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的深入,上海正面临“跷跷板”问题。PM2.5“一家独大”的日子已经过去,在防止其“反扑”的同时,臭氧等污染物的问题开始突出。2019年起,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数占比超过PM2.5,数值出现上升趋势。

虽然新的“拦路虎”令人担忧,却让治理者找到了当前的病根——挥发性有机物。PM2.5浓度往下掉,臭氧浓度却升上去了,说明作为臭氧和PM2.5共同前体物的挥发性有机物总量还有大幅削减的空间。

早在2015年至2017年,上海就启动了第一轮挥发性有机物的系统治理,2026家排污单位通过治理,共减排挥发性有机物9.8万吨。

去年起,新一轮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启动,到2022年底,全市2000多家企业要完成挥发性有机物的深度治理,全市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总量要在2019年的基础上再减少10%左右。

生态环境治理进入“深水区”,哪一块骨头都不好啃。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一轮治理是针对前一轮达标排放基础上的“超量减排”,如何激励达标排污单位“跨前一步”是难题,任务艰巨,但依然得到大多数经营者的理解与支持。

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就是两轮治理的亲历者。自2014年开始,该公司将部分生产线由溶剂型喷涂工艺改为喷粉工艺,叉车厂将涂装工艺改为喷粉工艺,通过一系列减排措施,一年少排放挥发性有机物400余吨。

公司负责人透露,目前正按照相关要求推进第二轮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尽管有一定压力,但要在上海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污染治理能力,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者才能笑到最后。

环保工作人员对汽车维修企业进行挥发性有机物监测  图片来源:新华社


河湖:“手术”后做调养美容

今年春天,暖阳洒在航头镇长达村的园沟河上,河边的桃花粉粉嫩嫩,正在“孵太阳”的十九组村民倪秦妹和马林芳脸上写满惬意。

“住了30多年,没想到臭水沟竟变成了这样!”倪秦妹说,自己家正对面的这片水域原本只是五六个不相连的土坑,里面积的雨水和烂泥每到天气晴好时就发臭,还不断飞出蚊虫。

作为航头镇“生态清洁小流域”试点,园沟河把土坑打通,引入周边河水,形成总长700多米的水网,再铺路修桥,在河岸边种植自然草坡,辅以原本农家自种的桃树,如今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打卡点”。

园沟河  陈玺撼 摄

园沟河是上海水环境治理新模式的缩影。今年,上海全面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到2025年,建设50个生态清洁小流域,覆盖约3200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51%;到2035年,覆盖全市的151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全部建成。

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刘晓涛表示,和以往的河道治理不同,“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更重视三点:治理目标从水环境改善转变为水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方式从单条河段整治转变为集中连片治理,治理内容从以污染源治理为主转变为生态综合治理。

“十三五”期间,上海治水重在找到并拔除污染水体的病根,让5000余条河道消除了黑臭,1.88万个水体的水质摆脱了劣五类。新的五年,上海治水重点是给水体做“手术”后的调养及美容,让市民因身边有健康美丽的河湖而幸福。

水环境治理迈入“深水区”,还要坚持流域治理,只有上下游齐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

秋风中,苏州吴江的汾湖大桥上出现一支“陌生”的环境监测队伍,所有成员来自上海青浦。站在桥中央,抽检员放下水桶,抽取太浦河水样。

为何要跨省采样?“这是为将来青吴嘉47个跨界河湖的联防联治打基础。”青浦区环境监测站副站长王阳表示,三地的监测设备、流程、方法等多方面还在磨合,将来,用统一标准获得的监测数据会汇总到一个平台上,提升整个区域水环境治理的效率和深度。

联合保护水资源、联合执法巡查、联合监测水生态、联合防控水污染以及联合评估管控,这正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水环境治理上的愿景。

太浦河汾湖大桥段  陈玺撼 摄


空间:优先供给绿色产业

蓝天白云、碧波荡漾,它们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既是治理之功,也是上海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上海,更多的便利和空间优先让给了绿色产业,减轻了后期治理污染的压力,形成了产业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卡特彼勒再制造工业(上海)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主要从事内燃机及零部件再制造的该企业属于循环产业,享受到了环评改革政策的便利。

对许多产业造成负面影响的疫情反而给循环产业带来机遇。为满足市场需求,卡特彼勒今年要改造升级两条生产线,由于项目不属于《临港新片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重点行业名录》,便采用了告知承诺的环评审批方式,当天提交材料当天完成审批,比常规审批流程节省了约20个工作日。

此外,该项目单项污染物新增排放总量在0.5吨/年以下,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可免于提交主要污染物总量来源说明,又省去了收集材料和在多地之间奔波的大半个月时间。

临港新片区行政服务中心  孟雨涵 摄

进一步为相关市场主体减负,优化营商环境,今年9月起,上海环评改革政策升级。

此次环评改革新政有两大特点,其一是优化调整既有的市区环评分级审批名录,把环评审批权留在属地“父母官”手里。

新政实施后,位于上海自贸区保税区、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以及浦东新区范围内的项目,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及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审批。大型主题公园、新建燃气发电项目、330千伏以下输变电工程等部分污染治理工艺成熟、环境影响可控的建设项目,审批权限下放到属地生态环境部门。

其二是立足群众视角进行减负,对涉及面广、办件量大且环境影响小、环境风险可控的高频事项,简化环评形式或不纳入环评管理。

新政实施后,简单机加工的制造业、单台容量20吨/小时以下的天然气锅炉等23个行业46个项目类别中的部分项目实施环评豁免。单纯分装混合的化工、医药行业研发中试等3个行业4个项目类别中的部分项目降低环评等级。

特定区域和特定行业的项目推行环评行政审批告知承诺管理。环评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减少至1个工作日,实现即来即办。

题图来源:解放日报记者 海沙尔摄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