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我连续三年深入青海,为4200米高原上的儿童带去光明
分享至:
 (2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21-10-17 11:01
摘要:教育公平,从看得清黑板开始。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飞机从上海出发飞抵玉树后,志愿者还要再驱车5小时才到达曲麻莱县第一民族完小。这是“看见爱”团队第三次踏上这片土地。

“第一天分发物资到半夜,第二天对当地老师进行培训,培训教室在3楼,那段路比登山还难。”志愿者李蕾至今回想起在高原的日子仍“心有余悸”。“同行5人中,有一个每天都在吐,有一个几乎没有吃过饭,我也是每天整夜地失眠。但是大家都觉得,既然来了,就不能轻易放弃。”

上海看见爱志愿者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看见爱”),是一个致力于儿童早期视觉健康教育的公益组织。在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的技术支持下,团队开发出一套《儿童视觉健康系列课程》,累计在全国17个省(区、市)服务9岁以下低龄儿童超过12万名。


把一堂堂“光线课”,从城市带到高原

位于曲麻莱县的一间乡村学校教室里,一堂“光线课”正在进行中。老师在一块写字板上先后覆盖上三块光线板,分别代表黑夜、黄昏和白天,让孩子们以游戏方式来数写字板上的数字。“在代表黑夜的板子上,孩子们总是数不清正确答案。当最后蒙上代表白天的透明板时,孩子们一下子就数对了。”

这样的课程,是让山区孩子明白光线对于阅读的重要性。“不能在太阳底下看书,天黑了要开灯,写字时要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姿势,这些看起来是常识的事情,对山区的孩子来说是需要引导的。”李蕾说。

“看见爱”从2016年开始从事儿童早期视觉健康的公益教育工作。“我们发现全国的中小学校中,对于儿童视力保健的举措只有眼保健操,普遍缺乏眼部保健的公共课程。”2017年,“看见爱”针对儿童用眼行为问题开发的《看见爱儿童视觉健康系列课程》开始从上海的小学和幼儿园试点。而相较于大城市,偏远地区对儿童眼睛保健的资源更加匮乏。

2019年起“看见爱”尝试将儿童眼健康公益项目聚焦于高海拔地区,第一期来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当地开展了千名儿童试点项目。在高海拔地区,日照强烈容易让人患白内障;山区贫困,室内停电、阅读照明不足等加大了孩子们近视的发生率;学校和家长缺乏视觉健康意识,孩子们对此更是知之甚少,当地孩子经常患有青光眼、眼底病变。

而这种情况,在海拔越高、教育资源越匮乏的地区更为突出。2020年,团队来到上海市合作支援的、海拔3800米的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针对3所小学3所幼儿园的2000名低龄儿童开展眼健康干预项目。2021年,“看见爱”又到达平均海拔4200米的玉树州曲麻莱县,开展第三期“青海看见爱与光明”公益项目。团队所到地区,海拔逐年升高。


送上高原儿童视力健康包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志愿者团队第一个踏足的高原,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典型的高寒干燥大陆性气候区,当地人多从事畜牧业。“我们跟小学里的孩子们聊天,发现当地经常停电,学生们大部分是寄宿,父母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经营牧场,只会说蒙语和藏语。

学校只有11个老师,一个年级就是一个班。学校设施有限,孩子越来越大,凳子变得越来越小,许多高年级小孩都驼着背读书。为了省电,教室里很少打开灯,又因为空间太小,学生们的桌椅以包围式摆放来节省空间,导致很多孩子都是侧着头看黑板,时间长了会产生斜视。还有的学生长期背对光线来看书,造成眼睛疲劳。

在高原地区,对于过亮的光线、过强的紫外线,当地孩子如果没有在18岁以下做好适当防护,将大幅增加未来白内障发生的概率;而室内普遍的阅读光线不足,也是造成大多数儿童近视的主要成因。“孩子们需要尽早学会在过强或者过暗的光线下采取正当的应对方式,比如过强户外光线下佩戴儿童太阳镜,室内读书开合适的阅读台灯。”

每位参加项目的孩子都会拿到一个“高原儿童视力健康促进包”,里面有墨镜、太阳能台灯、培训手册、反馈卡,还有课堂上使用的小道具。“孩子们第一次看到墨镜,不会戴,把眼镜戴反了,但他们会非常珍惜地把眼镜装好。有一个男孩,平时星期一到五上课自己戴,双休日让给弟弟戴。”

轮流用的还有台灯。在当地孩子的家中,志愿者发现村民的房子窗户都很小,采光不好,家里的灯基本上都照不到写字台。“志愿者教他们把台灯放在手边做作业,兄弟姐妹几个轮流用台灯,逐渐养成了习惯。”

通过与学校合作,“看见爱”团队在当地的5所小学开设了课程,分别面向老师和家长进行培训,提供教学工具包和培训手册。“经过3个月的指导后,我们在海西州对1000名孩子进行视觉安全健康保护知识的抽样调查,发现受助儿童的认知理解率达到29%。”


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坚持

每一次去高原做公益项目,对于志愿者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一次艰难的挑战。

黄卫和李飞夫妇是一对热心公益的摄影师夫妻,也是“看见爱”的资深志愿者。在青海最贫穷的果洛州玛沁县,他们的任务是拍摄藏语老师的教学视频,并完成剪辑,在当地进行传播和推广。

到达高原的第一天,黄卫就感觉到极度不适,身高一米八的他难受得几乎没有吃过饭。妻子李飞则一直在吐,“经常是工作到一半不行了,去吐一下回来再继续坚持”。“中途我们想过要下来,但组织一次项目不容易,每个人都竭尽全力在坚持。”

自从负责青海项目以来,李蕾每次带队前往高原地区都要承担起协调团队、组织策划工作。从海拔3800米的果洛州玛沁县,到海拔4200米的玉树州曲麻莱县,第三次旅程刚开始,志愿者们就出现了比以往更大的高原反应。“有的志愿者第一天晚上整夜都没有睡觉,第二天吸着氧气工作;有的志愿者一天吃四颗止痛片都没有用,脸肿得不行,只能从4300米下到3800米的地区休息……”

在高原的7天6夜,每个人都一直在坚持。“我那7天里其实只睡了7个小时。”李蕾说,“一躺下去,心脏就怦怦地跳,根本睡不着。但是项目活动都准备好了,孩子们都准备好了,作为领队,我不能轻易放弃。”

每到一所学校,都要对当地老师进行课程培训,通过讲解、演练、点评,直到老师完成测试,才能跟孩子们上课。“那几天精神一直高度紧张,没有时间去想身体的不适,当最后一天把所有工作都做完,我才开始感到剧烈的头痛、胸闷,走路时连腿都抬不起来。”

团队里还有一位特殊的志愿者,李蕾12岁的儿子谢昀蒲,他是团队的评估小帮手、摄影小帮手。“我儿子暑假期间跟我一起去了乌兰和曲麻莱。在培训过程中,他经常和年纪相仿的小朋友交流,指导他们填写问卷,帮不会汉语的家长写名字。”高原的艰苦和贫穷是小小年纪的谢昀蒲所没有经历过的,但他和大家一起坚持到了最后。

志愿者团队。


教学视频用三种语言普及

在曲麻莱,志愿者发现在当地普及视觉健康课程的最大障碍在于语言。“当地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汉语,但他们的父母大多都不会说汉语,当地老师也大多是藏语老师。”在海拔越高的地区,汉语的普及率越低。

过去,“看见爱”的教学课程是以PPT为主,但课件交到当地老师手上再传授给学生的效果并不好。后来,团队采用了录制教学视频的方法,形成了2.0版本的教程。再后来,为了能帮助到更多当地家庭的孩子,团队萌生了一个想法:把教学视频做成汉语、藏语、蒙古语配音的三个版本。

目前,经过专业评估,团队整合了三年来针对高原地区儿童用眼健康行为的系列课程,在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一完小师生的协助下,完成了最新的课程。未来这套公益课程可以服务高原地区超过95%的儿童家庭。

“曾经有人问过我们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李蕾想起第一次去青海的时候,她曾问过当地一个女孩。“你知道自己近视吗?”“不知道。”“你看得清楚黑板吗?”“眯起眼睛能看清楚。”

她发现当地孩子中,戴眼镜的很少。“其实很多孩子都患有近视,只是他们不知道近视是怎么回事,甚至连视力表都没有见过。”曲麻莱县还有很多孤儿学校,学生是留守儿童和孤儿,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得不到充分的关心,更鲜有人去关注预防近视的问题。

“从这些孩子中,我看到了这份工作的价值。教育公平,首先要从看得清黑板开始。”她说,未来团队希望开发出一套儿童用眼健康的标准化课程和教学规范,提高视觉健康课程在高原地区的覆盖率,让高原的孩子能充分享受读书学习的乐趣。

栏目主编:周楠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