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救命文档”能否纳入抗灾救援预案?
分享至:
 (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封寿炎 2021-10-11 19:35
摘要:“求助文档”堪称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抗灾救援利器,实施成本不大,但效率很高,效果也很显著。

近日,山西遭遇持续强降雨和严重洪涝灾害。在救援工作中,一份“求助文档”持续热传网络。这份由山西女孩、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祁一菲创建的在线表格,实时收集、更新、发布求助信息,为深陷困境的灾民提供发声渠道,也为救援机构和救援人员提供救援线索,被赞誉为“救命文档”。

祁一菲的灵感来自上海财经大学学生李睿。今年7月,河南遭遇强降雨和洪涝灾害时候,李睿创建的“待救援人员信息”在线文档也在抢险救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同样被誉为“救命文档”。对于此次祁一菲创建“求助文档”,李睿也鼎力相助。

再往前追溯可以发现,在抗疫中,一些媒体机构也开展了类似工作。他们收集散落网络的求助信息,还主动向市民征集求助信息,经过汇总、整理后发布,分类提供给相应的救援部门和医疗机构,为遏制疫情蔓延、扭转抗疫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接连几个案例,都为传统的抗灾救援工作提供了创新模式。一般来说,抗灾救援注重于从整体着眼,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物资的调度分配、灾民的安置安抚也从整体上通盘考虑。这种救援模式行动统一、指挥有力,具有很高的执行效率,从而保证整体的抗灾救援效果。相对来说,受灾群众一些个别性、特殊性的困难和问题,一些个体化、千差万别的求助需求,可能就难以得到充分兼顾。受限于过去的技术手段,也使一些差异化、个性化需求难以照顾。

但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这些技术难题已经迎刃而解。灾民通过手机就可以把求助信息、救援需求发布到网络,救援机构只需要借助网络,就可以收集到大量求助信息。略经汇总、整理和分类之后,就可以分发给对应的救援人员,实现救援供需双方的匹配衔接,从而使救援工作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也更具人性化和人文温度。

“求助文档”堪称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抗灾救援利器,实施成本不大,但效率很高,效果也很显著。这些成功经验值得认真总结推广,甚至可以考虑纳入今后的抗灾救援工作方案之中,使其成为常态化、常规性的抗灾救援手段。

把“求助文档”纳入整体抗灾救援工作方案之中,使其常态化、常规化具有多方面优点。由媒体机构或者志愿者开展此项工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没有人牵头创建“求助文档”,这项工作就有可能缺位。此外,媒体和志愿者毕竟不是专业的救援机构,他们的时间、精力、专业能力和资源调度能力都存在局限性。事实上,在此次山西的抗灾救援中,一些参与“求助文档”的大学生志愿者就承担了超负荷的工作,有些人每天睡眠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这种状况显然难以持续。在与灾民和救援机构的联系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志愿者也很难获得信任,沟通成本很高。志愿者掌握的资源相对有限,能够调动的资源更有限。即使收集到了足够的求助信息,由于缺乏足够资源,志愿者也很难组织、调度相应的救援行动,从而无法发挥求助信息、救援线索的最大效用。

在山西版“求助文档”的维护工作中,志愿者还面临新的困难。由于很多灾害发生在农村地区,一些农村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也不会上网,根本就无法发布求助信息。要收集这些灾民的求助信息,往往需要会上网的村干部、农村教师、年轻人等群众提供帮助。如何获得他们的信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成为志愿者难以克服的难题。

如果“求助文档”得以纳入整体抗灾救援工作,上述这些困难和问题都有望解决。在救援供给端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基础上,来自救援需求端的求助信息和救援需求,可以在整体的抗灾救援工作中起到补充作用,为一些不尽完善的环节拾遗补阙。这种工作模式还可以延伸到灾后重建环节。在充分了解灾民的物质、精神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在灾后重建中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帮扶和帮助,有助于恢复和提高灾民的身心健康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从抗疫到河南和山西的抗洪救灾,收集整理网上求助信息的,都是对新技术和信息工作比较敏感的媒体机构和大学生群体。实际上,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都已经不是新生事物,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已经对它们习以为常、熟练运用,完全具备了开展这项工作的技术基础和群众基础。让“求助文档”等信息手段成为抗灾救援工作的一项标配,可以使抗灾救援更加精准、高效,更有温度。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