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董晨院士研究成果入围过去20年中免疫学20项标志性进展
分享至:
 (1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杨子 2021-09-28 19:46
摘要:这一发现打破了免疫学家20余年来对辅助性T细胞只有Th1和Th2两类的认知。

为了庆贺杂志创办20周年,《自然免疫学综述》(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杂志筛选了过去20年中免疫学20项标志性进展,包括肿瘤免疫、免疫代谢、神经免疫以及宿主—菌群免疫互作等,并邀请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进行介绍。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院长董晨的研究成果成功入围。

董晨于2005年在国际免疫学领域顶尖杂志《自然-免疫学》(Nature Immunology)发表研究论文,与Casey T Weaver教授共同发现一类新型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这一发现打破了免疫学家20余年来对辅助性T细胞只有Th1和Th2两类的认知。由此,董晨受邀介绍了Th17细胞的发现,并撰写《界定TH17细胞谱系》一文,已于2021年9月27日在线发表。

学界通常认为,Th1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直至2003年,研究发现Icos和Il23缺陷能够显著缓解小鼠自身的免疫反应,而这一过程与IL-17分泌减少密切相关,但不依赖于Th1细胞。2005年,董晨和Casey T Weaver课题组发现,这群分泌IL-17的细胞是一类由初始T细胞发育而来、独立于Th1和Th2细胞的第三类细胞谱系。Casey T Weaver课题组发现,体外抑制Th1和Th2细胞能够增强Th17细胞发育,IL-23能进一步促进这一过程。此外,董晨课题组还发现,这一过程在Th1和Th2缺陷小鼠中依然存在。同时,IL-17在体外试验中能诱导成纤维细胞分泌趋化因子和金属蛋白酶,在体内,过表达IL-17能诱导组织炎症,而阻断IL-17则抑制了多发性硬化症小鼠模型中免疫细胞向中枢神经系统的浸润,在功能上建立了这类新型细胞与组织炎症的紧密联系。

综上,这两项研究鉴定出第三类CD4+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通过分泌IL-17来调控感染和慢性炎症反应中的组织炎症。靶向Th17细胞相关分子已经在多个临床实验中取得成功,包括治疗银屑病和强制性脊柱关节炎

然而,并不是所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都能被IL-17中和抗体治疗。Icos在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发育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这类细胞在介导体液免疫和抗体介导的自身性免疫疾病中发挥重要功能。董晨与其他课题组共同鉴定了BCL6在调控Tfh细胞发育中的重要功能,这一发现也被列为20项标志性进展之一,并在《用BCL6揭示T滤泡辅助细胞》一文中进行介绍。

Th17和Tfh细胞的发现,极大地促进了免疫学家对免疫性疾病,特别是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也推进了新型免疫药物的研发。

据了解,董晨于2020年8月加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今年4月29日,上海市免疫治疗创新研究院落户仁济医院,董晨担任首任院长。

栏目主编:顾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