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健康 > 医声医事 > 文章详情
“捐粪”也能助人治病?“中国人肠源模式菌种库”有望在这里建成
分享至:
 (1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侍佳妮 2021-09-26 16:40
摘要:不仅能治病,还能治疗多种看似和肠道毫无关联的疾病。

据史料记载,1700年前的东晋时代,中国古人就用“绞粪汁”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的濒死患者,称之为“金汁”“人中黄”“黄龙汤”等等。这种看似离谱又“有味道”的治疗手段,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不断得到解释和发扬。如今,粪菌移植已成为一项经过科学验证的治疗手段,技术日趋成熟。

当然,现代的粪菌移植,是从健康人的粪便中提取具有正常功能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来移植到菌群失调的患者肠道内。这种技术移植的是粪便中的有效成分,而非粪便本身,还产生了“小肠液移植”概念。因此,粪菌移植逐渐演变为“菌群移植”,再到“肠菌移植”。

9月26日上午,上海人体肠道菌群功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临床医学科创园区揭牌。该中心将以建立国内首个“中国人肠源模式菌种库”为目标,建设中国粪菌移植患者的“粪便银行”,为中国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提供资源。

能治多种意想不到的疾病

“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揭幕仪式上,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介绍,肠道微生态干预慢性病的作用已远超传统认知,不仅能治病,还能治疗多种看似和肠道毫无关联的疾病。

在治疗严重便秘、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肠道疾病外,肠菌移植也适用于自闭症、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重度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病、难治性乙肝等肝脏疾病,以及多重耐药菌感染、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肠道外疾病。这是因为肠道菌群与人体多个器官密切相关。例如人体内95%的五羟色胺、50%的多巴胺在肠道里,肠道微生态如果紊乱,就可能导致神经递质释放异常,引发神经系统疾病。

近年来,十院李宁教授团队运用肠菌技术治疗病例6000余例,移植73000多次,长期随访有效率达67%。团队历经近10年,建立了肠道菌群异常致病新学说和临床治疗关键技术体系,由十院牵头完成的“肠道菌群疾病分类模型创建及菌群移植治疗的临床应用”获得2021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结直肠病专科副主任医师陈启仪介绍,目前主流的肠菌移植方法有三种,一是将肠道菌群从口鼻处服用或灌入患者肠道,二是通过肠镜导入到小肠,三是手术直接移植菌群。肠道菌群供体为自愿报名的18-30岁健康人群,要经历非常严格的多重筛选,保证身心健康和功能状态良好,肠道菌群健康且均衡,最终入选者比例很低。

走在肠菌移植技术前沿

肠菌移植的正式应用在国内起步较晚。十院联合上药信谊、华大集团,依托临床医学科创园区平台,已建成1000 平方米达到国际先进的GMP标准肠菌移植实验室,实现产业化生产及标准化制备,走在肠菌移植技术前沿。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教授和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为中心揭牌,华大基因总裁汪建教授,上海医药执行董事、总裁左敏等均出席。

记者走进上海人体肠道菌群功能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里整洁明亮,与一般实验室无异,丝毫看不出研究的是一种“有味道”的技术。中心集供体筛选与管理、标准粪菌库和菌群库、标准化菌液和胶囊制备、功能菌筛选与开发、宏基因与宏代谢等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生信分析、数据采集与管理于一体,拥有P2实验室和GMP车间。

作为一种流行保健品,益生菌产品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一般以冻干粉或胶囊形式出售,直接口服即可。那么肠菌移植技术和市售的益生菌有什么不同?

陈启仪回答,市售益生菌产品多为人工培育合成,肠菌移植技术采用的肠菌则来源于健康人体。服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只对一些轻度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有效,效果因人而异。要治疗一些中重度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和非肠道疾病,可采用肠道菌群移植术全面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客观认识到肠菌移植的重要作用,但也不能一味吹捧,这种技术并非包治百病。”

栏目主编:顾泳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