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企示录 > 文章详情
上海电力:红色百年,绿色能源
分享至:
 (45)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任翀 2021-09-24 07:01
摘要:百年上海电力,是中国电力工业诞生的见证者,也是中国电力工业大发展的参与者。

不久前,杨浦区定海叙事展在杨树浦发电厂的杨树浦驿站电厂党群服务站正式开放,市民游客纷纷来到杨树浦发电厂的两根大烟囱下“打卡”。

这两根大烟囱,曾经是上海的地标:100多年前,人们乘船航行到黄浦江上,只要看到杨树浦发电厂高耸入云的大烟囱,就知道“上海到了”。

这正是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上海电力”)与上海的渊源之一:始建于1911年的杨树浦发电厂,是上海电力旗下历史最悠久的电厂。

百年上海电力,是中国电力工业诞生的见证者,也是中国电力工业大发展的参与者,如今成为世界500强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旗下最主要的上市公司和国际化发展平台之一。

作为一家集清洁能源、新能源、智慧能源科技研发与应用、现代能源供应和服务于一体的现代能源企业,上海电力是上海主要综合能源供应商和服务商之一,也是上海最大的热能供应商。

国家电投的LOGO由红绿两色组成,其中红色代表红色基因,绿色意味着绿色能源。这一标志对上海电力尤为重要。“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上海电力这个企业的血脉。随着‘中国3060’目标的提出,上海电力深耕上海,积极创新,不断将上海电力在‘绿色能源’上的探索成果从上海辐射全国、推向世界。”上海电力党委书记、董事长胡建东说。

传承红色,夯实发展基础

“电力是为人民服务的,不应该作为压迫人民的工具。我一定用我的生命保卫工人阶级崇高的电力事业,永不动摇,一直革命到底!”今年“七一”前,沉浸式原创红色情境戏剧《王孝和》在杨树浦发电厂成功首演,讲述了电力行业杰出工人代表王孝和带领上海电力工人同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直至壮烈牺牲的故事。

在上海电力,无人不知王孝和。他于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46年参与领导“上海电力工人九日八夜罢工斗争”。1948年1月,王孝和当选为上海电力工会常务理事。同年2月,他代表工会参加“申九惨案后援会”,在厂里发动工人缠黑纱、捐款、抗议当局血腥暴行。之后,王孝和为维护工人利益,多次领导工人与厂方开展斗争。1948年9月24日,国民党反动派以“连续教唆、意图妨碍戡乱治安未遂”的所谓“罪行”,判处王孝和死刑。9月30日,他被残忍杀害,就义时年仅24岁。

就义前三天,王孝和在狱中给父母、妻子、难友写下了三封感人至深的遗书。他对父母说:“儿子不能再为双亲尽孝养老,请多谅解”;对妻子说:“教育孩子一定要继承父志,完成未竟事业”;对难友说:“为正义而继续奋斗下去,前途是光明的,那光明正向大家招手呢,只待大家努力奋斗!”

这三封信始终鼓励着上海电力人:昔日,王孝和为了信仰、为了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定,舍弃了自己的小家,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今天,上海电力人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人民的美好生活奋斗。

沉浸式原创红色情境戏剧《王孝和》主创团队在杨树浦发电厂合影

带着对烈士的缅怀和敬仰,上海电力党委始终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业务发展结合在一起,制定了“红色百年”特色行动方案,并开展“问认识”“问能力”“问行动”等“三问”活动。

浦东干部学院智慧能源项目(以下简称“中浦院项目”)和金山工业区碳中和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金山工业区项目”)是“红色百年”特色行动中的两个项目。上海电力或是成立党员突击队,或是由党员带头“领任务”,从学习党史中汲取力量,推动项目成为创新典范。

其中,中浦院项目是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部署的重要实践。上海电力作为低碳综合智慧能源项目投资、建设和运维主体,在编制规划时,主动升级低碳方案,引入多能互补、能源智慧化等新技术,对项目进行近期和远期规划建设。

例如,党员突击队按照“替代一部分、减少一部分、优化一部分”的原则,用大面积屋顶光伏、储能、景观风机等替代一部分现有能源;又通过综合节能改造,减少一部分能源损耗;再开发能源管理系统,实现智慧供冷供热、多能协同,优化一部分能源使用。如此改建完成后,预计在2023年6月底可实现碳中和。

在金山工业区项目中,党员带头,围绕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绿色园区建设工作,利用当地屋顶空旷、集中连片的条件优势,提出建设分布式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解决方案。项目一期拟在13个政府公共建筑和高楼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屋顶光伏,规模约2.96兆瓦,以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远期将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及用能发展需求,进行低碳绿色滚动开发。

“中浦院项目和金山工业区项目各自独立,但它们面向不同场景,积累的经验可供更多地区和场景借鉴。”参与项目的党员这样谈体会。

自去年11月起开展的“三问”活动同样成果斐然。上海电力本部及所属单位以党支部为单位,每位党员对照岗位职责开展“三问”,反思认识上的偏差、能力上的不足、行动上的差距,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并将变化体现在整改措施上。截至今年7月,公司本部及所属单位共查摆问题1118个,制定整改措施1138项———

可再生能源中心将学理论、学业务、学党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转变作风、带头钻研业务,积极营造“用做学问的态度做工作”的良好氛围;

田集电厂提出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开拓发展、服务安全生产、服务职工群众的理念;

长兴燃机的班子成员在“问”上带好头,中层干部在“问”上担好责,普通党员在“问”上站好岗,使全体党员坚定信仰信念,厚植担当精神;

燃料公司干部职工制定了强化燃料经营风险管控举措,优化激励机制、强化航运生产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措施,正逐步落实;

能源科技将不同用工体制下的员工融入企业发展体系,形成混合用工等同化管理,干部员工队伍积极性显著提高……

通过“三问”,上海电力党员干部和职工加深了对公司战略规划、重点任务等重要部署的理解,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

上海电力本部

扎根上海,谱写绿色文章

最近,从日本传来好消息:上海电力成功收购日本山口岩国75兆瓦光伏项目100%股权,这是迄今为止上海电力单体容量最大的境外光伏项目,意味着上海电力在国家电投国际化发展的版图上再次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海电力扎根上海,除了以上海为创新策源地,不断实践新技术外,也要依托上海的领军作用和辐射作用,在全国、全球留下‘上海电力’的名字,展示中国发展新能源的实力。”胡建东说。

清洁能源比例逐年上升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底,上海电力控股的装机量已突破17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超过50%。

就能源企业而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发展宗旨,“以能源清洁替代和清洁发展为主线”已成为上海电力干部员工的共识。为了探索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今年,上海电力新组建了可再生能源管理中心、新产业管理中心和海上风电管理中心,旨在进一步加强区域发展资源整合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提升清洁能源的占比。

新成果随着3个管理中心的挂牌,层出不穷。

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亮月沙北侧海域,有上海电力自主开发建设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工程(以下简称“大丰海上风电”)。该项目总装机容量302.4兆瓦,共安装72台风机,单机额定容量为4.2兆瓦,可研年利用小时数约2792小时、年发电量约8.4亿千瓦时。

在2018年年底建成时,大丰海上风电是当时全国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项目。距离远,意味着建设难度和运营难度都增加,可大丰海上风电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同等规模的海上风电项目中,投资最省、工期最短、见效最快。运营两年多来,大丰海上风电还在创造新纪录:去年全年缺陷发生数同比下降51.8%;综合弃风率0.06%,同比降低0.98%;风机可利用率达99.67%,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大丰海上风电总经理助理陈伟透露,他们还在打造“智慧风场”,不仅要让风电发电效率更高,而且基于物联网、无人机等新技术、新设备,在海上风电项目的高效运营、维保上积累经验。

在上海化工区,上海电力又根据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需求,尝试新的绿色能源供能方式。化工企业用能需求很大,又十分渴望清洁能源,且希望尽可能降低能耗。对此,上海电力旗下漕泾热电深入分析了上海化工区科创中心的用能需求,投资设计并建设了以“创新、绿色、高效、智慧”为理念的综合智慧能源项目,集冷热能源供应、光伏发电、储能及直流微电网于一体。该项目除引入多种供能方式外,还融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创新的服务机制,预计能成为国内第一座利用冷凝水预热阶梯且利用综合智慧能源集成的能源站。

新理念、新技术加快落地

在浦东新区前滩地区,有一栋被绿化草皮堆坡覆盖的建筑,圆弧形的顶部设计显得柔和流畅,水平向的降噪百叶自然过渡至顶面,极具未来感。很多人不知道,它是前滩地区的“能源大脑”———综合智慧能源中心(以下简称“前滩项目”),供应几乎整个前滩地区的能源。

这是国家能源局“城市综合智慧能源供应服务系统”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电投第一个综合智慧能源项目,能为前滩区域内约217万平方米的办公、商业和酒店建筑提供高效环保的绿色能源。

在上海电力的发展史上,有很多个“第一”:投入运行了世界第一台1.2万千瓦双水内冷发电机组、国产第一台12.5万千瓦双水内冷汽轮机发电机组……现在,上海电力在谱写绿色低碳的文章上,创造更多的“中国第一”。前滩的分布式能源中心只是其中之一,却已成功为新理念、新技术落地探路。

上海电力新产业中心主任王国弟介绍,在技术创新上,前滩项目采用高效蓄能技术,建设了“互联网+”分布式控制系统,充分运用“云”控制技术,高度集成的信息采集和设备运维管理系统,全站运行实现全时自动化。这一项目节能35.6%,减排温室气体40.3%,相当于植树1万棵以上;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达到81.9%,而一般行业标准仅为70%。

前滩项目的设备大多安装于地下室和屋顶,实现就地供能,能减少远距离传输引起的能源损耗。用电客户无须自建供能系统,避免了设备振动、噪音等影响,并节约大量设备机房空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前滩能源站很“聪明”,它实时搜集不同客户的用能数据、用能需求、用能计划等,基于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后,确定供能方式。比如,仅光供冷方式就有五种:水槽蓄冷、三联供供冷、离心冷冻机供冷、离心热泵供冷、空气源热泵供冷,而且不同供电方式有峰谷电价差。前滩能源站能在安全可靠供能的前提下,灵活调整供能方式,用最合适也最经济的方式为客户供能。

据了解,前滩项目的经验还将应用在上海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上海世博A片区等项目中。同时,基于互联网,这些项目里的能源站可在前滩地区实现“智慧远程集控”,进一步体现互联网时代“能源智慧大脑”的作用。

立足上海,走向全球

在上海电力总部大楼的陈列厅里,有不少颇具“含金量”的证书和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质量金奖、全球卓越绩效奖(世界级)等一系列荣誉。它们不仅代表了荣誉,而且为上海电力提供了立足上海、走向全球的底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电力的资产及业务已分布全国20多个省级行政区以及近10个海外国家和地区。上海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地区,立足上海的上海电力,在“走出去”的号召下,将在上海积累的能源服务经验向全球推广。

最近在日本收购山口岩国75兆瓦光伏项目,是上海电力“走出去”的又一力作。

“疫情导致国际贸易往来大幅减少,但我们认为危中有机。这是上海电力快速发展的契机,因为我们可以引用国内的创新做法,对海外光伏电站进行技术优化,增加收益。”上海电力日本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2016年4月以来,日本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发展新能源。同时,本土企业大量涌入,使得日本的新能源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经过几年发展,日本优质新能源项目资源几乎被开发殆尽,剩余的项目资源或是有瑕疵,或是因为收益率低等原因,导致开发缓慢甚至长期无人问津。

上海电力日本公司却从这些“鸡肋项目”中发现机会,继今年上半年那须乌山光伏电站、伊贺谷光伏电站两个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后,又全面筛选了日本市场上300多个待开发项目,率先对山口岩国项目开发。

该公司开发团队表示,将对山口岩国项目进行二次开发,通过二次开发,既能为当地提供绿色能源,又能提高投资回报率。此前,上海电力日本公司已经对日本茨城筑波电站进行了多次技术改造,走出一条“大规模、高电价、可二次开发”的持续高质量发展路径,并使资本金收益率大幅提升,为本次收购提供了底气。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都有上海电力的身影:黑山、马耳他、土耳其……以黑山为例,当地的莫祖拉风电项目自2019年底投入商业运行以来,年平均发电量达到1.118亿千瓦时,占黑山年社会用电量的5%,同时发挥了良好的减排环保效应。该项目不仅展示了中国能源企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成果,而且为上海电力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中奠定了基础。

上海电力在马耳他投资的D3电厂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崔家琛
专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