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经济 > 城事更新 > 文章详情
野草不拔、农药不打,上海中心城区有块绿地“无为而治”
分享至:
 (11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陈玺撼 2016-12-28 19:15
摘要: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内的生态走廊绿地成为上海首块试点综合生态养护的公共绿地,野草长出来不修剪、野果成熟了可以吃、害虫爬出来不打药。

野草长出来不修剪、野果成熟了可以吃、害虫爬出来不打药……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原生态的地方居然“藏”在上海中心城区。

 

12月28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获悉,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内的生态走廊绿地成为上海首块试点综合生态养护的公共绿地。

 

同时,借助综合生态养护等特色,新江湾城街道拿下第三块“上海市园林街镇”牌子,此前全市只有浦东的东明路街道和松江的方松街道创建成功。

 


 

放任自然生长,植物“发型”多变

 

由北往南,沿着政悦路、闸殷路绵延2.7公里的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绿地漫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发现,不少乔木和地被植物并不像其他公共绿地里见到的那般“规矩”,而是错落有致,充满野趣。

 

新江湾城生态走廊

 

“减少对植物生长的干预,是一种生态养护。”杨浦园林绿化建设养护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韩嘉寅介绍说,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内的“高”、“中”、“低”三层植物都坚持了这一原则。比如高层的水杉、池杉、枫杨、乌桕等乔木,除了个别在外围容易接触到人类活动的需要适当修剪,其余大多数时间都任其自然生长。

 

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副站长许晓波表示,这和行道树的养护有明显区别,为了满足遮阳、安全等功能,行道树往往要人工抬高树冠、倾斜的要扶正,并修剪掉全部枯枝。

 

又比如低层的野草,除了加拿大一枝黄花、豚草、菟丝子等需要严控的高风险品种,以及白茅、小飞蓬、芦苇等相对需要管控的品种外,对于有把握的野草品种,养护方始终坚持“无为而治”。据介绍,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内可以“放任”的野草品种,主要有阿拉伯婆婆纳、泽漆、繁缕等,这些野草自己长到一定高度就不再增高,还会开出淡蓝、黄绿、白色等颜色的小野花,稍加组合,可以营造出类似高山草甸的景色。

 

相比之下,目前在许多公共绿地内流行的黑麦草、狗牙根等野草品种,往往人工修剪痕迹明显,一般七八天就要修剪一次,而且多以块状等形态示人,少了些许野趣。韩嘉寅打了个生动的比喻:如果说人工频繁修剪的野草坪像“板寸头”,那么采取生态养护的野草丛就有无数种“发型”可以变化。

 

自然生长的棣棠

 


 

以天敌治害虫,农药少动物多

 

良好的生态环境,会吸引一些“不速之客”,对付它们,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内很少用农药,而是采用了在上海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内罕见的无公害生物防治技术。

 

以防治刺蛾为例,生态走廊从2015年起引入周氏啮小蜂,人工把即将羽化出蜂的茧挂在刺蛾频繁出现的树上。小蜂羽化飞出后,对刺蛾“情有独钟”,能将产卵器刺入刺蛾蛹内,其后代寄生其内,吸取营养,消灭刺蛾。

 

释放花绒寄甲的卵盒

 

又比如防治天牛,生态走廊早在3年前就选取了20株树木试点,采取与周氏啮小蜂相似的“工作原理”,让花绒寄甲幼虫寄生在天牛幼虫体内,在天牛变成成虫之前就消灭它。结果显示,20株树木原本有约100个天牛孔洞,投放花绒寄甲后,锐减到10个左右。现在该技术已在整个生态走廊推广。

 

以天敌克制害虫,不仅可以减少农药投放量,还能大幅提高人工防治效率。据了解,以前防治天牛,主要手段是用钢丝钩探入虫洞内,或往虫洞内灌药,效率连生物防治的两成还不到,还容易对本已脆弱的树干造成伤害。

 

花绒寄甲成虫

 

在多种方式的生态养护下,新江湾城生态走廊的环境明显改善,2015年该走廊土壤的平均pH值从7年前的8.62下降到8.21;有机质含量增至35.84克/千克,相当于2008年的2.5倍。

 

近期,新江湾城街道还将尝试健全生态走廊的生物链,创造足够的动物迁移通道。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该生态走廊内已有300多种绿化品种,成为许多小动物的家园。2015年据观鸟爱好者不完全统计,走廊内能看到30多种迁徙鸟和11种留鸟,还有松鼠、刺猬、黄鼬等动物。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文中图片来源:韩嘉寅 摄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gcggkj@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