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上海屋檐下 > 文章详情
蜗居在上海平凉路:“前店后宅”24年,今天老房旧改动迁了!
分享至:
 (3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黄尖尖 2021-09-12 18:31
摘要:在这个隐匿于城市的老街坊里,许多人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压缩在极其狭小的空间。

刘春红的“斌斌食品商店”在上海杨浦区平凉路沿街已经开了24年。今年3月,当旧改征收的一纸告知书贴到平凉路上,她满怀不舍地把这家以儿子的名字命名的食品店关掉。即将步入60岁的她没有想到,这一年自己的人生会迎来新的转变。

9月12日,杨浦定海路街道137街坊、延吉路街道201街坊两个旧改征收基地同步启动“二次征询”正式签约,截至中午12时,两个基地签约率分别达到了98.63%和93.09%。杨浦今年已累计启动10个基地旧改征收,让9068户和刘春红一样的老居民告别旧居。


年轻时辞职“创业”,一个小店养活三代人


定海路街道137街坊东至贵阳路,南至平凉路,西至上海电力大学杨浦校区,北至河间路。在被征收居民和非居住单位的219产中,有91.8%是私房。刘春红的房子就是父母自己搭建的。1971年,他们一家从虹口的虹镇老街搬到杨浦,在平凉路上搭了一间小棚户房,她和哥哥在小阁楼上度过了整个童年。

刘春红年轻时是国棉十二厂的纺织女工,儿子出生后,为了兼顾带孩子和帮补生计,她便辞职自己开店。“他们说我是那个年代的早期‘创业者’。”刘春红拿出一幅镶在镜框里的营业执照,仔细擦拭。

21.6平方米的房子“前店后宅”,临街一侧摆上货架和食品,对外开门营业,里侧则作为她和老伴的生活区。

卧室只有8平方米。进门处放着洗衣机,左边是卫生间,右边是衣柜,一条狭窄的过道连转身都变得极其困难。走到房间最深处,是一张宽1.2米的窄床,床尾摆着一个小电视机,所有角落都充分利用上,几乎不留任何空隙。

食品店生意红火的时候,街坊邻里成了常客,夫妻俩每天进货、摆货、招待客人、算账,从早到晚十分忙碌。只有到半夜,夫妻俩在忙活了一天以后,“钻”进这个小窝里。“虽然拥挤,但总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熬一熬,日子就过去了,她总是这样对自己说。“熬到儿子大学毕业,他会赚钱了,我们就可以不用再这么辛苦了。”

如今,刘春红的一对孙子孙女已经开始上小学,她认为小店也是时候“功成身退”了,就把前面的店面收起来,装修成一个厨房,夫妻俩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吃饭、喝茶、休闲的空间。


街道首个征收地块,他们开发出“巧办法”


刘春红一家的故事是137街坊的一个缩影。在这个隐匿于城市的老街坊里,许多人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压缩在极其狭小的空间。老弄堂曾经也有过“七十二家房客”的热闹与烟火气,但随着时间流逝,年代久远的房屋变得破败、拥挤,安全隐患突出,居民生活日益艰难。

为了让居民早日圆新居梦,负责地块征收的杨浦区旧改办、区第二征收事务所自今年3月启动一次征询以后,对基地内房屋及居民情况进行超前、充分、细致、周全的内查外调,以高质量、精细化的“四清”调查数据作为居民签约及征收补偿工作的支撑。7月,补偿方案张贴到基地,8月14日政策宣讲在基地举行,8月20日张贴征收决定,9月6日开始预签约……

与137街坊同日签约的延吉路街道201街坊,相比起前者难度也不小。“201街坊是延吉路街道首个实施旧改征收的地块,居民们对旧改征收政策有许多的疑问和不理解。”杨浦区旧改办综合部负责人周国强告诉记者。

在艰难推进中,区旧改办、延吉路街道、区第三征收事务所率先向基地内党员开展政策宣讲,从政策法律法规,到征收范围,再到旧改“三块砖头”,从每一个征收时间节点,到每一笔奖励费计算,再到居住困难的申请认定,一点一点地把政策讲深讲透,把居民工作做通做实。

征收工作组通过对被征收居民逐家逐户地过堂摸底,深入了解居民的诉求,预判居民可能选择的安置方式,从而对症下药,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遇到工作难度较大的对象,工作组还运用了“搭平台”、“找关键人”、“公信人士参与”等自己在多年征收工作中开发出的“巧办法”,逐一破解难点。

再过一个星期,刘春红就要离开老街区,未来他们将搬进位于临青路上的新家。而137街坊、201街坊“二次征询”签约成功约一周后,杨浦还将再启动2处旧改基地签约工作,更多的旧里居民将迎来新生活的阳光。

栏目主编:周楠
图片摄影:黄尖尖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