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区情 > 浦江眼 > 文章详情
苏州河畔这段900米岸线2年前已贯通,为何今年要“回炉提升”再开放
分享至:
 (36)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舒抒 2021-09-12 06:38
摘要:一片百年建筑群,一道“5米”难题,一片“纯手工工地”。

编者按

眼下,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除今年6月已经开放的“思孟园”和“格致园”两个点位外,今年9月底前,校园内位于苏州河畔的“倚竹院”“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文化廊”“法剧场”“银杏院”和“海棠园”等8处点位也将一同亮相,构成苏河岸线独一无二的“一带十点”,国庆期间正式向市民开放。

“一江一河”沿岸,是上海城市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今年7月起,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蹲点采访苏州河长宁段华政校园景观提升工程,见证了苏州河畔现存最大历史建筑群一处处“宝藏景观”揭开面纱的过程,也将持续记录这一“苏河明珠”全新的空间演绎与历史传承。

苏州河华政段“一带十点”1号、2号点位更新后鸟瞰。   供图:长宁区建管委


历时一个多月的反复研究,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中,屹立苏州河边长达120余年的古银杏树,终于确定了景观实施方案:树不动,树的周围也“什么都不动”。

这棵古银杏,是苏州河华政校园滨水景观提升工程中,一个意料之外的发现。

在对校园内苏州河沿岸景观进行梳理时,人们突然发现一棵被夹在河岸围墙与三棵高耸的水杉树之间的银杏树,不仅树干粗壮、生长势头良好,还恰好位于苏河标志性的U形弯附近,具有独特的历史、自然和人文价值。

在苏州河华政段的景观提升中,类似这样被意外发现的“宝藏”还有不少,随之而来的难题与挑战,同样令人出其不意。

古银杏树“本尊”。  摄于2021年8月初


为什么两年前贯通了,还要再做景观提升

8月2日下午2时,台风“烟花”过境后的第二周,苏河华政“一带十点”景观提升现场会准点开启。

相较前一周的现场会主要盘点受台风影响的施工进度、绿化和构筑物等情况,这一天的例会,来自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市古树办、长宁区建管委以及项目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的相关负责人全部到场,讨论的主题正是位于“一带十点”9号点位的银杏树。

现场会的地点树人堂,是校园里距离苏州河岸线最近的建筑之一,今年4月起成为了苏河华政“一带十点”景观提升的现场指挥部。这栋始建于1935年的三层老楼,在华政长宁校园内已经算得上是较为“年轻”的建筑。

已经更新开放的“格致园”。   摄于2021年9月

出了树人堂大门向右拐,就是苏州河上唯一以学校命名的桥梁“华政桥”。华政桥连接的苏州河东西两岸,虽然都为华政校园,但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东岸普陀校区主要是新建建筑,西岸长宁校区则有多达27处历史文物,构成了中国高等学府中最著名的建筑群之一。

事实上,这一段苏州河岸线,早在2019年夏天就实现了贯通,铺设了彩色沥青步道,还有多处花坛、座椅等沿河设施。

然而,当年的这一轮开放,始终有一个“bug(漏洞)”存在:沿河不少位于华政校园内的历史建筑,仍旧隐藏在围墙、篱笆、树木和大片围挡身后。人们能惬意走过这段有着特殊历史意义的岸线,却迟迟无法与围墙内的人文内涵“神交”。

前身为圣约翰大学的华东政法大学,曾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学校长宁校区三面环河,校园历史距今已有140余年,分别于1994年、2014年和2019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风楼

为这所苏河名校点睛的,则是其深厚的海派文化与红色文化内涵。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在指挥淞沪战役中,于5月26日凌晨进驻上海,其第一宿营地就是位于圣约翰大学的交谊楼。当日,天空下着细雨,次日凌晨,东方微白时,陈毅从交谊楼走至大草坪,与学校的地下党学生交谈。5月27日,上海解放……

6月底首批开放的格致园和思孟园,分别得名于华政校园内的格致楼和思孟堂。前者始建于1899年,原名科学馆,后者建于1909年,曾是校内的学生宿舍。

一旁的韬奋楼更为知名。1921年,后来成为我国杰出出版家、新闻记者的邹韬奋在圣约翰大学毕业。现在,韬奋楼仍是华政学子的上课自习之处,一砖一瓦、一窗一檐中,一代代学子在此追寻先人足迹,奋发求学迈进。

即便身处有“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的上海,华政校园内圣约翰大学的近代建筑群,仍有着不可比拟的独特性。

可以想象,当校园内900余米长的苏河岸线景观开放,人们漫步于滨河步道时,或远眺古老的校园,或细品近在咫尺的历史建筑,对历史的敬畏和对当下生活的思考,都将是沿河景观提升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苏州河华政段“U型弯”西岸。   摄于2021年9月初


景观提升难在哪儿?“老物件”多,且情况复杂

在“老地方”挖掘新景观,意外和惊喜就像一对连体婴儿,总是同步出现。

有着120多年树龄的一棵银杏树,就是本轮苏州河华政校园景观提升中意料之外的“特殊情况”。这棵古银杏位于U型弯西侧,东面、南面均有房屋,西面即苏州河,只有非常有限的空间供树木根系生长。

根据最初的方案,设计方本想围绕这棵银杏,打造9号景观点“银杏院”。但在现场考察、测算后发现,想要“动”一下银杏树,哪怕只是其周边区域,困难和挑战就不胜枚举——

银杏树周边本身有水泥围挡,是敲掉围挡,还是改建成供人休息的座椅?

银杏树所处地势与岸线步道有约35厘米的高差,是在树周边覆土做成缓坡,还是保留高差?

银杏树周边步道的地面材质,是使用原本的大理石板,还是换成弹石路面,或是透水砖?

银杏周边环绕的三棵高大水杉,要迁移还是原地不动?

一些细节到厘米甚至毫米的问题,在每一周的现场会上,都会被事无巨细地提出。原因很简单,与其他的历史建筑修缮,或是苏州河其他岸线区段的施工不同,华政校园段集齐了历史建筑、古树、河岸、新设景观功能等多重要素,用“牵一发动全身”概括再贴切不过。

1986年颁发的古树铭牌,当时银杏树树龄已达100年。

今年8月,银杏树的保护现场。专家和施工、设计团队正在评估古树现状。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何保护条例设定,古树的保护区域为5米范围。”8月初的一次现场会上,市古树办项目负责人做了一次“科普”。

根据《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树冠投影外5米范围内均为古树保护区。这一规定来源于“自然法则”:树木吸收营养主要靠表层根系,这一根系的范围较大,因此一般认定树冠的投影范围基本与地下根系范围重合。因此,古树保护范围就取决于树木最大树冠的辐射范围。

如果要在滨河步道与古树之间建造人工缓坡,那么就要在根系表层进行覆土,而这一做法,存在减弱土壤透气性的风险。古树办专家也因此对“建坡道”持保留意见。

对于在银杏树下设立座椅或休憩点,专家也提出了担忧。等到深秋,银杏树下满地金黄,一定会成为苏河沿岸新的“打卡点”。但过多人流涌入,踩踏古树周边土壤,容易把土地踩实造成土壤板结,同样会影响树木根系的“呼吸”。十年、二十年后,树木的长势会存在逐步减弱的风险。

透水、透气、根系保护,这些人们看不见的地方,让在场不少身经百战的“老工地人”感叹,从业二十多年,还是第一次那么详细地了解古树保护。

银杏树保护评估现场。   

古树周围滨河步道的铺装材料也是预料之外的难题。古树保护专家建议,尽可能不改变现状路面,因为树木为了生长需要,会将根系下方和上方的铺装结构“顶”开一些,因而目前银杏树很有可能早已适应了生长环境,达到了透气、透水的平衡。

然而,出于景观整体性、连贯性考虑,周边步道的确到了需要重新铺设的阶段。为此,现场会上,来自华政、市古树办、长宁建管委和设计方的参会人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

其中一位参会专家提出了两个重要意见:不管表层铺设什么样的透水路面,地下基础也要透水,不能为了路面找平或是后期维护方便,而在地下基础采用水泥“一封到底”,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不管是拆除还是铺装,一定要保护古树根系,建议全人工操作,防止机械“不知轻重”挖断树根。

“有一点要记住,古树在,景观才在。如果古树生长受到影响,可能当下我们发现不了,但五年、十年之后就会有所显现,景观也就慢慢消失了。”一位参会专家的殷切之词,既是对施工方、设计方的鼓励和鞭策,也是对整个苏河华政段景观提升的更高期许。

还未拆除围挡的银杏树周边区域。


变化的环境与全方位考验

记者每一周采访时,不管现场施工人员换了几拨,只要待上两三天,有几个人的面孔,工人们都会马上熟悉——建设方总包项目经理老黄、副经理老朱、设计方副总工程师郎工,以及长宁区建管委交通管理科负责人陈慧。

一些精益求精的执着,和“一样开挖了不如一次性都做完”的实干精神,让这片洋溢着精妙工艺和复杂难度的“纯手工工地”,每一次走进都像剥洋葱一般让人有新的认识。

说是“纯手工”,因为施工场地有限,且华政段步道两侧紧邻小区和校园,无法使用机械施工。所有的步道铺装、压平,只能采用人工操作。

于是,现在来到华政校园的苏州河岸边,你会看到这样一幅“复古”的施工图景:工人挑起长担,把水泥、石子装在铅桶里抬到岸边;时不时有声音和长相都酷似小型拖拉机的板车路过。更多的是人工推土车,在路面铺设期间,三不五时就能遇到推着小车的工人说:“来,前面小心,让一下。”

U型弯“小白楼”修缮施工现场

开学前,施工方加急完成华政桥台阶的部分更新。   摄于2021年8月中旬

台风、高温、开学季,是意料之中的变化,但仍因施工区域的限制而被放大了解决难度。

从6月梅雨季到7月下旬台风“烟花”过境,塑料雨棚几乎没有离开过施工现场,每铺设一段步道,或是铺装一段水磨石的防汛墙,工人们都要提前“搭棚”,确保施工质量。

8月底,华政学生们开始陆续回校,施工方抢在8月30日前,将华政桥新的石阶先铺设了一半,便于学生来往两个校区。但随着开学日临近,学生们途经施工区的安全以及出入口的防疫措施,都需要校方和施工方重新商讨,快速制定有效方案。

“我最近闭上眼睛做梦都梦见,步道铺好了,用的就是露骨料,结果睁开眼发现还没铺完,晚上又要睡不着了。”老朱幽默一把的玩笑话,何尝不是工程组其他人此刻最大的愿望。

古银杏树保护现状。  摄于2021年9月初

好在,截至记者发稿时,古银杏树已经确定了保护和保留方案。不仅树冠辐射的方圆5米范围不做任何改动,树木周边原本存在的围挡也已经小心拆除,只增加排水沟加强排水,铺设一些透气的椰子壳。树木周边的石材、表层土壤和环抱古银杏的三棵水杉,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变化。

而这样的“不变”,在岸线步道更新、周边建筑外立面修复、校园围墙打开后,反而成为了“透气”的点睛之笔。即便周围还是一片工地场景,古树“定海神针”的巍峨气质已经开始散发魅力。

“有这么好的机会,能把景观一起提升,我们能不能不怕麻烦、不惧工期紧张,再努力一把?”记者印象中,每当讨论遇到瓶颈时,总有人会站出来说类似的话,为大家也为自己打气。

再过不久,当苏州河华政段珍贵的“一带十点”景观齐齐亮相,当人们从历史遗存中品读城市精神内涵时,人们为之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

栏目主编:唐烨 题图来源:舒抒
本文图片:舒抒
视频摄制:舒抒
题图说明:画面右侧为树龄超过120年的银杏树“本尊”。摄于2021年8月初。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