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企示录 > 文章详情
公益组织怎样和互联网平台结合?“一个鸡蛋的暴走”发起方如此说……
分享至:
 (0)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解晓宇 2021-09-07 15:57
摘要:公益组织与互联网平台有共同价值,共同目标。

刚刚过去的9月5日是第六个中华慈善日。今年中华慈善日的主题是“汇聚慈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相关部门测算,近年来,中国社会捐赠总量稳定在千亿以上,社会组织总量和慈善捐赠总量持续增长,志愿服务等领域取得明显进展。

不久前,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公益机构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近年来,我国公益机构的发展也越发贴近时代,与互联网平台、商业机构、社会公众的互动越发密切。

新时代下,公益机构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结合互联网力量建设价值共同体、推动社会公益大协同?对此,公益项目“一个鸡蛋的暴走”发起方、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谈了她的想法。

王志云认为,随着与以阿里公益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的合作越发加深,公益机构和互联网平台、企业、中小商家、社会公众之间形成价值共同体的可能性在变大。本着实实在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初心,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推动社会公益大协同,会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社会目标的实现

以下是王志云访谈实录。

问:您认为怎样的公益项目才是一个好项目?

王志云:好的公益项目应该具备四个要素:首先公益项目要“因需而生”,社会需求要真实存在;其次,解决方案逻辑必须是自洽的,从目标到活动到产出,再到成功指标,环环相扣、逻辑清晰;另外,项目落地非常关键,要确保能够达到项目最初的目的,符合项目初衷;最后一个好的公益项目,还需要面对捐赠人、受益人和利益相关方,能准确传递和沟通公益价值。以上要素都存在的话,就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好项目。

问:能以您的公益经历举一个例子吗?

王志云:联劝基金会推出的“一个鸡蛋的暴走”项目算一个典型案例。这个项目最开始的时候,面对的问题很聚焦,就是回应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儿童的营养问题。我们通过项目的落地,帮助了这些儿童应对了“隐形饥饿”这种营养不足问题。

与此同步,这个项目在不断地优化和演变,包括两个维度和方向的发展:第一个维度是孩子年龄段的延展。最初这个项目针对的主要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阶段的学生;后面经过项目评估,加上国家营养午餐等资源开始有投入,我们发现与小学生相比,学龄前儿童蛋白质的补充更为紧迫。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又进行了第二个维度的项目延展。比如小朋友吃鸡蛋前,手部不清洁等。这些涉及卫生知识和意识,以及清洁设备和用具匮乏的问题;在这个问题发现的基础上,我们又发起了一个叫做“清洁小手”的项目。

这就是一个公益项目层层演变的过程。不过,不管是设计还是执行,始终聚焦在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上,不断去细分问题,聚焦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个项目能够保持生命力的原因。

问: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对公益机构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王志云:中国公益事业较为集中发展也就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而在这个阶段,公益行业大部分机构,关注的还是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原因在于,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需求仍非常旺盛,因此,直接为农村群体等弱势群体谋求福祉的提升,是很多公益组织开展公益项目的首选。

而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国家的政策也向这些人群倾斜,并取得了很多成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益组织也要不断磨砺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力,推动公益项目纵深发展。这是公益组织有所作为的大空间。

同时,公益组织开始关注到,除了弱势群体的需求,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社会多元群体也提出了个性化的社会服务需求。对关注这些问题的公益组织而言,也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

问: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公益机构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王志云:公益是专业度要求很高的行业。比如,在发现社会需求上,公益组织要体现专业能力,应该先于社会大众察觉,形成判断,并整合资源落地服务。提前社会的广泛认知而做一些资源的投入和配置,这是一个合格的公益机构应该做的事情。

某种意义上,公益机构在推动公共政策行程或完善的过程中,要承担探路者角色,要承担试错成本;同时,要积累并验证有效的服务方案,为政策的广覆盖、标准化提供可行性建议。

举个例子,联劝基金会从2014年起关注“认知症”(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一群体,从社区筛查以及支持认知症患者家庭这两个方面,支持一些专业机构探索。这两方面工作在当时的社会认知中还比较有限,但经过几年探索,2019年,上海民政局在全市推广认知症友好社区,这意味着联劝基金会的探索有了价值——不论在构建成熟组织还是形成服务模式上,都提供了若干借鉴。

另外,公益机构要配合政策,做好国家政策的补充。眼下,国家非常注重未成年人、特别是困难儿童保护工作,为很多困境儿童在生活层面提供了不少物质帮扶;不过,在安全保护这个议题上,公益机构可发挥的空间就很大。

同时,就现在的社会公益生态看,公益机构的专业和行动也能给互联网平台、公众、热衷公益的企业单位带来方向和启示,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公益机构的责任。

问:互联网已经深入民众生活方方面面,联劝基金会什么时候开始和互联网结合、做数字化升级的?

王志云:联劝是国内基金会中较早与互联网结合的。早在2010年,联劝开始做具体的业务;2011年,与支付宝E公益平台有了若干合作探索;同年,在微博等平台上开展相关工作;2012年,“联劝公益小铺”淘宝店成立,联劝成为第一批开设淘宝公益网店的公益组织之一。现在,联劝又是阿里XIN益佰计划的共同倡议方,我们和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公益平台,一直结合得很紧密。

除了和互联网公益平台合作,我们认为和互联网的深度嵌入也包括基金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化。从2014年开始,联劝公益基金会就启动内部信息化系统建设,并持续升级迭代;到2016年,我们内部的各项流程,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数据分析、捐赠人服务及管理等都实现了全面升级,同时完成了“指尖办公”的建设目标。

问:在公益机构和互联网结合上,联劝有什么心得?

王志云:我个人认为,中国公益机构和互联网的结合,经过了四个阶段。如果说1.0版本是借助互联网传播公益组织的声音,那么2.0版本就是利用互联网实现公益活动的O2O,3.0版本是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内外管理的信息化;而现在,是4.0版本,通过互联网推动公益活动更透明、更便捷,更好地传播公益价值观,并提供方便的参与方式。

公益机构有一个共识,即不管一个公益项目规模多大,都必须有社会公众参与。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公众不参与公益,公益就没有生命力,这是最基本的价值判断。

引申出来,就是“人在哪儿,公益就应该在哪儿”。我们对互联网价值的一个判断,就是人在互联网上。现在每个人的生活都与互联网高度融合。早些时候,互联网对公益机构的作用是信息传递和资源募集,而到了现在,互联网本身就有了参与公益的可能。

所以我们也一直思考,生活中各种公益场景与参与渠道,能否嫁接到互联网上去。线上的公益场景,是不是也能像线下一样,给到参与者成就感、获得感。当然,这部分我们要和像阿里公益这样的互联网平台一起碰撞、思考。

问:在公益项目执行中,互联网平台给了公益机构哪些帮助?

王志云:首先,互联网打开了一个公众参与公益更便捷的机会。参与公益这件事,不仅是参加线下活动或单纯的捐款。公益场景和动作非常多元和丰富。我们也在尝试,让公众在网上扮演一个专业公益人的角色,让他们来模拟一个公益项目的决策过程。比如,大家希不希望在家门口看到这样的项目落地?即使是那么单纯的一个表达,也是一种公益参与。

除此之外,互联网给了我们很多新“玩法”,也拓展了我们的能力。比如,怎样运营淘宝店,我们就得从头学起;再比如,怎样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进行信息传播,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帮助和启发。

还有,我们有一句价值观:要对每一份善意负责。这一点,互联网也提供了机会:通过互联网,受益人和捐赠人之间的互动、公益价值的传递都更加便捷。我们甚至思考:能不能像电商一样,做一个评价系统,让大众来评价一个项目的好坏。这方面,阿里平台在商业上已经有成熟经验,下一步我们想看看,能否借鉴到公益项目的运营中。可以说,这种信息的双向流动,也是互联网赋予公益机构的价值。

问:对公益机构和互联网下一步的结合,你还有哪些展望?

王志云:有很多展望,最基础的仍旧是公益价值的传递。

中国公益行业快速发展了十几年,但在公众端,还有很多人对公益的认知不足,公益价值的传递十分有限,诸如“公益为什么存在”“到底能改变什么”等最基本的认知仍没有建立。所以仍有很多人参与公益的意愿和动力都不足,我们在执行项目时,还要花大量的工作在宣导公益价值上。

但另一方面,中国又涌现出了几个亿的公益人群,他们都有过公益行为。这部分人对公益有认知。

面对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群,怎样分开运营?我们非常希望得到类似阿里公益这样平台的支持。因为在用户分层运营这个话题上,阿里在电商领域已经做了很多年,有很多经验,我们希望能够向互联网公司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问:互联网和公益机构在下一步结合上,建立了哪些共识?

王志云:联劝参与了阿里公益的XIN益佰计划,我非常喜欢这个计划的调性,这是一个在凝聚共识、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计划。公益的发展依赖长期稳健、行久致远的价值共识。

在公益领域,互联网和公益机构正在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做公益首先要解决信任问题。如何给公众足够的信心?公益机构要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互联网平台也要向公众有效传递这些公益价值。

再深一层说,公益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注。公益所有工作的展开,都离不开对人的关注和了解。对于人、社会的洞察,公益机构有自己的认知,互联网平台也有自己的认知。我们希望能够与互联网公司多碰撞,多沟通。

问:您提到了“价值共同体”这个概念,能详细说说这个概念的内涵吗?

王志云:简单地说,“价值共同体”是政府部门、公益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中小商家、公众之间,达成的一种信息互通、价值分享。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公益,特别是快乐地参与公益。

要知道,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公益且快乐地参与,不是简单的事情。不管多大的基金会、多大的互联网平台、多大的企业,都不能单独做到,因为公益的每个参与方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能量有限。我们希望大家能统一价值,真正为解决一个社会问题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形成真正的社会公益协同。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俞宏浩
专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