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原点 > 文章详情
​志愿军老战士指着我,对女儿说:这就是接你伯伯回家的人
分享至:
 (41)
 (4)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雷册渊 李楚悦 孔运河 2021-09-02 12:03
摘要:山河无恙,英雄返乡。

山河无恙,英雄返乡。当地时间2021年9月2日,中韩双方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共同举行烈士遗骸交接仪式。此次将有109具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1226件相关遗物返回祖国。

抗美援朝期间,有一部分志愿军战士牺牲在三八线以南,多年来由韩方发掘、鉴定并安葬在韩国京畿道坡州墓地。2013年,中韩两国达成共识,移交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2014年,双方举行了首次交接仪式,首批437具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归故里。自2014年至2021年,韩方已向中方连续八年移交825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中韩双方建立了交接志愿军烈士遗骸的长效合作机制,商定每年清明节前交接后续在韩发掘的志愿军烈士遗骸。

2020年底,上观新闻记者赴沈阳采访了此前多次执行烈士遗骸迎接任务的北部战区陆军某旅。

该旅战士、礼兵方队教练班长张国瀛清楚地记得2020年执行任务时的场面。2020年9月27日,从韩国起飞的一架空军运-20运输机降落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机上搭载着117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阔别祖国70年的英雄回家了。在桃仙国际机场停机坪上,100多名礼兵和持枪卫兵挺拔伫立。专机降落后,他们将英烈遗物和棺椁从专机机舱内缓缓移出,把鲜艳的五星红旗覆盖在紫红色的棺椁上。军号手吹响婉转低回的《思念曲》,礼兵护送着117位志愿军烈士的灵柩,缓步从整理区来到仪式区。

2020年是张国瀛第七次在沈阳迎接烈士棺椁。棺椁重30多斤,他和战友们平时训练都会加重到50斤左右。仪式上,礼兵手捧棺椁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但训练时却刻意延长到了20分钟。

为了万无一失地完成任务,张国瀛和战友们把每一步都走得精准无误。他说:“从整理区到仪式区,一共52步,每步都是50厘米。”我们问张国瀛:“在走这52步时,心里想些什么?”这位朴实的27岁军人回答:“就是想顺利完成任务。”

为了这52步,礼兵们在幕后可没少用心、用情。该旅政治工作部组织编写了小册子《70个抗美援朝小故事》,礼兵们在训练间隙常会拿出来翻阅。他们知道,70年前在朝鲜战场,志愿军战士也是如此向英雄致敬——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牺牲后,战友们从他的饭包里发现三本连环画,其中一本就是《杨根思》,那位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英雄。学英雄,做英雄,人民子弟兵的热血情怀一脉相承。

张国瀛说,他印象最深的是长津湖畔“冰雕连”的故事——志愿军三个连队几乎整建制冻死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的潜伏阵地,他们直到牺牲依然保持战斗姿势。美军在其中一位烈士的遗体上发现一封遗书——“……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张国瀛说:“看到这里,我的眼泪真的流下来了,我觉得不光我自己,每个有正义感、有使命感的年轻人都会有同样的感受。”

2020年的一个夏日,在安葬归国志愿军烈士遗骸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张国瀛偶遇一位志愿军老战士。老人的兄长也是一名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战争时牺牲在朝鲜战场。2014年,第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后,其中一具遗骸通过DNA比对,确认是老人的兄长。

站在张国瀛身边,老人激动地对一旁的女儿说:“这就是接你伯伯回家的人。”

而张国瀛则认为,自己十分荣耀,因为曾经用礼兵的方式“把英雄抱在怀里”。

栏目主编:宰飞 文字编辑:宰飞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4)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