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企示录 > 文章详情
江南造船:数字化引擎赋能百年船舶
分享至:
 (6)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王力 2021-08-27 08:25
摘要:新时代下,江南造船也肩负起全新的历史使命,持续打响“上海制造”和“中国制造”品牌。

1865年,在上海这一当时中国离世界最“近”的地方,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负责制造船炮军火和各种机器。后来,造船业务独立出来,逐步演变为江南船坞、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最后成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经历了156年的沧海桑田,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江南造船已成长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军工造船企业,并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无数个“第一”。

从晚清时期开始,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车床,自行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蒸汽推进的军舰“惠吉”号和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研制了中国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磅无烟火药,炼出了中国第一炉钢。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制造出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还有我国最现代化的导弹驱逐舰和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远望”系列航天测控船。

改革开放后,江南造船率先跨出国门与世界接轨,其建造的“江南巴拿马”型系列散货船,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国际著名品牌。

如今,江南造船依旧扎根在上海,并从黄浦江畔搬迁至长江口,离世界更近一步,而中国造船业与世界领先造船业的关系,也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已在部分领域实现领跑。

新时代下,江南造船也肩负起全新的历史使命,在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行,持续打响“上海制造”和“中国制造”品牌。

上岛再创业  与长兴岛相互成就

2008年,配合上海市对世博地区的新规划,江南造船离开了奋斗了131年的黄浦江畔,正式搬迁至紧邻长江口的长兴岛上。

公司早就在岛上相中了一块风水宝地,江南造船的母公司中船集团也决定在那里建立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那里不仅有优质深水岸线资源,也有广阔的空间与土地资源,这对造船企业来说,意味着可以拥有更多生产线,建造更大型的船舶。

更重要的是,搬迁上岛是江南造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20世纪80年代,我们就向日韩学习现代造船模式,但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造船流程和组织架构都没有太大变化。这是因为黄埔江畔厂房的条件无法实现很多想法。”江南造船一位老员工回忆,上岛,意味着公司终于有了施展拳脚的空间。

许多“江南人”都把上岛视为百年老厂的二次创业,因为在长兴岛的土地上,江南造船实现了造船理念的转变,建立起新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理念转变带来的是整个生产流程和组织架构的重塑,它的影响远胜过单一环节的技术创新。

“过去,船舶建造采用的是分段建造模式,上岛后,我们实现了总段建造。从分段到总段,这是串联到并联的变化,意味着我们可以同时建造不同的分段,最后进行总装,这使船厂整体生产效率显著提升。”江南造船董事长、党委书记林鸥解释道。

用空间换时间,在总段建造模式下,江南造船以中间产品为导向,实现生产、设计、管理的一体化,以及壳体、舾装、涂装的一体化。同时,公司把专业化车间调整为混合作业区,并建立起现代化的区域造船模式,实现总装化、节奏化生产。此外,在新模式的基础上,公司又不断摸索推广先进的工艺和工法,进一步提高生产组织效率。

到2012年,江南造船0号船台7.6万载重吨散货船年交付能力已从7批次提高到12批次;军品方面也具备了年交付多艘舰船的能力,从而成功突破“批量关”。

始终扎根上海的江南造船在长兴岛找到了自己的新舞台,并“脱胎换骨”,蜕变为现代化的造船企业。但在搬迁之初,岛上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源也不能满足需求。

为此,崇明区政府全力推进各个配套项目,并通过产城融合的顶层设计,服务好江南造船等落户长兴岛的央企。

“有人说江南造船搬迁至长兴岛后,不仅带来了税收与就业,还拉动了当地的消费需求,促进了长兴岛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在我看来,江南造船与崇明长兴岛是相互成就,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公司员工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这对企业吸引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江南造船相关负责人表示。

如今,长兴岛的居民数量已从江南造船刚搬迁上岛时的3万人增长至14余万人。当地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交大研发中心等科研院所实验基地也纷纷落地。江南造船联动政府及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擦亮长兴岛海洋装备岛的名片。

脱离舒适区  完成产品转型升级

2012年,散货船市场火爆,已经实现批量化生产的江南造船发展前景良好。可就在这一年,江南造船做了一个改变公司命运的决定——暂停承接散货船新订单,优先把精力放在研究建造高附加值船舶上。

主动放弃当时最赚钱的业务,选择需要持续资金投入并且有失败风险的新项目,这不仅让客户感到吃惊,也让许多公司员工感到不解。

做出这样的决定也确实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当时江南造船总经理办公会先后进行了3次深入讨论,最终形成共识——简单追求载重吨,这条路走不远,江南造船要成为世界一流的造船企业,必须要做强,要从追求载重吨改为追求营收的增长。在产品端,必须向中高端转型。所以,尽管散货船能带来稳定的收益,但从长远来看,高附加值船舶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产品向中高端转型,意味江南造船要主动脱离舒适区。有员工回忆,当时公司建造散货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领导完全不用操心生产,但选择转型,就必然需要面对各种技术、管理上的挑战,压力不小。

好在江南造船作为老牌军工企业,在技术积累方面拥有优势。同时,企业也拥有深厚的精神传承,“江南人”向来不怕啃硬骨头,向来都是敢为人先、敢于担当,有信心闯出一条新路来。

液化气船是江南造船产品转型的抓手之一,2012年公司提出要“重返气体船市场”。

建造液化气船的关键在于要掌握液货舱的建造技术。江南造船曾建造过使用C型液货舱的气体船,2012年以后,公司又摸索掌握了A型液货舱和MARKIII型薄膜舱的建造技术,并自主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B型液货舱。

今年5月,世界首个具有实用价值的B型液货舱在江南造船完工,业内专家评价其设计、建造理念已超越日韩船企。此外,B型舱横空出世,也标志着江南造船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全系列液化气船研发、设计、建造能力的船企,标志着中国造船业在液化气船建造领域已经完成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全球的转变。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江南造船全球超大型液化气船在建订单的占有率首次超越韩国,达到57%,世界第一名副其实。

除了液化气船,江南造船还在集装箱船领域发力。去年至今,公司已经交付了4艘2.3万标准箱的全球最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并实现越造越快、越造越好。优质的产品与服务赢得了国际船东的认可,帮助江南造船收获了5艘1.5万标准箱双燃料集装箱船的全新订单。

在公务船领域,江南造船于2019年7月交付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成为国内首家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的造船企业。同年,世界上首艘全程无纸化建造的公务船“海巡160”号在江南造船长兴基地诞生。2021年6月,江南造船交付了国内最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

2012年至今,江南造船平均每年的营收增幅超过两位数,甚至呈现出5年翻一倍的态势,而公司的员工数量却只增加了10%左右。业内人士认为,人均效益的大幅增长,恰恰说明了当初选择艰难产品转型的正确性。

“现在回过头看,其实在2013年,散货船市场就进入了暂时的低迷期,这也说明了企业发展一定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能只看眼前。”一位江南造船的员工表示。

厂区全景

摸石头过河  用数字化打造胜势

2016年,江南造船再次迎来突破年。这年12月8日,江南研究院成立,围绕战略做布局、围绕市场做研发、围绕生产做设计,充分借助高校和行业研究院所的思想力量,赋能传统制造业。

为何要设立这样一个机构?林鸥有自己的思考:“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研发与技术紧耦合、新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结合是制造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应对这个趋势,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没有科技创新,企业再大也只是加工车间,有了科创能力,才能真正走上赛道。”

光有科创能力也不够,还需要数字化转型解决效率问题,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增加员工人均产出与收入,把科技创新所建立的优势,转化为胜势。

如今,几乎所有的传统制造企业都在谈论数字化转型。工信部部长肖亚庆也曾表示,对制造业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江南造船的数字化转型围绕“单一数字模型”展开,所有人都为这一模型添砖加瓦,所有人都在这一模型中各取所需。通过可以拆解、修改的三维模型,江南造船可以提升造船的效率,并提前识别风险,做出应对措施,降低交船后发现问题的概率。

5G时代,江南造船又与上海交通大学、联通、华为合作,成立了5G联合实验室,把数字化技术推广到生产过程中。

“现在的数字化探索还是分布式的,比如我们去年建立的首个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就是在吊马生产环节实现了数字化、智能化。未来我们需要把这些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线,甚至扩展到面,这样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越,但这可能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江南造船科技委主任胡可一介绍。

林鸥也认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当前江南造船仍处于摸索阶段,需要耐得住寂寞、持续投入。过去,中国造船业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经验,但如今,中外船企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人知道未来的船舶建造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如今,林鸥把科技型制造企业和数字化制造企业视为江南造船的发展目标。“我相信未来不会有传统制造业和新经济之分,通过科技创新和数字化,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新‘江南’。”

回到江南研究院,经历几年发展,现在该机构已经拥有10个创新实验室,并同时开展上百项研究,这些研究包括船舶产品创新、材料创新、新型动力装置、造船的工艺工法改造等方方面面。

同时,江南研究院也成为吸引高校人才的重要载体。“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数字化转型都离不开人才,通过江南研究院,我们与国内10余家知名高校合作,并且借助这一平台,江南造船吸引了许多硕博研究生加入。”江南造船相关负责人表示,造船业非常复杂,有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硕博研究生们将论文写在江南造船的工地上,让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解决传统制造业的实际问题。

党建凝共识  党员带头攻坚克难

对于江南造船这样的央企来说,党建引领已融入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江南造船,党委把握大方向,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促落实。针对重大项目,则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大项目党建作用的发挥,把大家拧成一股绳。

每一项关于企业发展的决策背后,都是领导班子成员在学习、领会、感悟、思考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后,达成共识的过程。比如在领导班子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论述后,江南造船耗资2亿多元加大环保设备投入,在国内船企率先推进VOCS建设,为全国造船行业开辟了VOCS治理的先河,以降低能耗与排放。

如今,随着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江南造船进一步从产品端和生产环节两方面发力,不久前,公司推出了碳排放为零的氨燃料船的设计方案,并获得了船级社的认证。

“央企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追求社会效益,要推出满足、引领市场需求的产品,想要敏锐把握未来行业的发展大势,必须依靠党建引领。”江南造船一位领导班子成员表示。

到了支部层面,党员干部冲在前面,带头攻坚克难是最鲜明的特色。

江南造船生产运行二部副部长巩鹏从进入船厂起,就一直从事自主创新相关的工作。这种工作性质也决定了他经手的每个项目都充满挑战,前进的道路上经常会遭遇挫折。

他发现每次有重要任务或重大项目时,厂里的党员都冲在前头。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同样也是党员带头牺牲小家、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日没夜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后来逐渐理解了,党员就是要勇于担当、敢为人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走上管理岗位后,巩鹏经常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一起通力合作,攻破难题。但面对繁重复杂的工作,不同部门之间难免会相互推诿。这时如果对方是党员,他只要问一句“你是不是党员?”,对方就会停止争论,默默把事情做好。

有一次,巩鹏甚至把党旗带到生产现场,插到了作业设备上。他说,看着党旗飘扬,大家更能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把每一个细节做好。

栏目主编:李吉 文字编辑:俞宏浩
专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