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疫情不消停,千万重视这条“长尾曲线”
分享至:
 (50)
 (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茅冠隽 2021-08-23 07:50
摘要:这是城市治理层面的一场“外科手术”

如果把两个变量——时间和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数——之间的关系画成图像,可以发现这是一根“长尾曲线”。

从去年1月底至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上海马上启动相关措施应对,新增本土病例数在短短几十天内快速下降、曲线陡然下坠;在本月之前,上海曾有7个多月时间无新增本土病例,但最近又有零星病例出现。“长尾曲线”的“尾”,一直没有坠至零点。

在这一年半多时间里,新冠肺炎疫情这个人类的“老对手”,一直都没有退出角力台,而是在全球范围内游走,寻找着进攻角度,随时准备发动致命一击。如今,防疫形势仍然严峻,防控之弦仍需绷紧。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更需要用科学的措施、思维乃至心态,去压制住疫情防控的“长尾曲线”。

科学防疫,首先一定是动态的过程,切忌“刻舟求剑”,切忌“一刀切”。回看去年至今整个抗疫过程,人类和病毒之间几经拉扯、多番攻防、彼此进退,目前新冠病毒频繁变异,全球疫情仍然肆虐,切不可等闲视之。世易则时移,时移则备变,不论是城市还是个人,都需要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而高效及时调整应对之策。

一座城市要动态应对疫情防控局势的细微变化、随时保持响应变化的能力和效率,恰恰说明城市有着一套成熟的、既着眼平时又立足战备的“平战结合”防疫体系。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这种科学的防疫体系是城市运行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重要保证。

其次,科学防疫一定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体系,不能只有定性思维、“非此即彼”。

病毒是狡猾的,不会按照我们导演的剧本、以我们设想的样子出现;一旦我们稍有松懈、出现漏洞,病毒马上就会让我们付出惨重代价。面对这种长期的、“一失”就可能导致“万无”的战斗,我们很容易疲惫乃至倦怠,尤其是在思想层面。定性思维就是思想上“偷懒”的结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新增病例出现,就想轻言“胜利”,试图单方面终结战斗;一旦在长时间平静后又出现了零星散发病例,心态上就从云端跌入谷底,怀疑否定此前的防疫措施和成果。

这种“非此即彼”的定性思维,无法应对好疫情防控的“长尾曲线”。病例新增,并不只是有和没有两种状态;疫情防控,也不能简单归为有效和无效。疫情防控是专业的系统工程,管控措施应建立在量化分析、考虑防控与发展精准平衡的基础之上。

另外,科学防疫一定是快速高效、注重细节、精准施策的,从来不能“大约摸”,也不能“慢慢来”,必须发扬“事不过夜”精神,让防控和应急处置跑在病毒传播扩散前面,对一切和病毒传播有关的蛛丝马迹都要重视起来。只有反复查短板、补漏洞,使入城口、落脚点、流动中、就业岗、学校门、监测哨等关键点关节点更严密更牢靠,才能让病毒无孔可钻、无处下手。

以前的锻造车间里流行一句话,叫“红钢不烫黑钢烫”——烧红的钢铁看上去就危险,人人避而远之;一些温度略有下降、外观上已无异常的钢锭,最容易将疏忽大意的工人烫伤。看不见的风险往往是最大的风险,被人疏忽的细节往往最容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广大市民来说,当下仍应保持警惕,不能松劲麻痹、有侥幸心理。主动自我防护、主动接种疫苗、主动就医问诊,无疑是科学理性负责任的选择。

目前来看,疫情防控“长尾曲线”的“尾”,大概率还会继续“长”下去。归根到底,疫情防控中的动态思维、定量思维和细节思维,都是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的体现。如何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如何应对“长尾”,这是城市治理层面的一场“外科手术”,操刀这场“手术”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也需要城市治理者和全体市民有稳定、自信的心理状态,并协同努力。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赖鑫琳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