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思想汇 > 文章详情
伟大建党精神系列研究②|中国共产党理论品格的集中表达
分享至:
 (43)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鸿召 2021-07-26 06:31
摘要: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容。

本系列研究文章由上海市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组织策划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首要内容,揭示出科学理论、理想信念之于中国共产党的极端重要性,是党的理论品格的集中表达。一百年前,党的创始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选择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之基、理想之本。一百年来,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远大理想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光辉篇章。科学理论、伟大梦想更将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征程上创造新奇迹。

在坚持真理中发展真理

追求最高真理,坚持科学真理,创新发展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品格,是中国共产党成就百年伟业的思想理论基础。在坚持真理中发展真理,中国共产党因此有了政治灵魂和使命担当,因此不同于乡党、朋党、会党,也不同于西方议会政党。

(一)敢于追求最高真理

真理,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经过反复比较和郑重考量后所作出的科学决策。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动进入近现代世界,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同时,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觉醒、中华民族不断奋起反抗侵略压迫的斗争进程。在半个多世纪的漫漫长夜里,晚清封建王朝的有识之士发起虎门销烟,农民领袖先后发起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组织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封建王朝统治,建立联省自治的中华民国政府。但是,军阀混战,民生凋敝,依然没有改变国运的衰微。举凡启蒙运动以来几乎所有的西方社会思想主张,都被先进的中国人关注过、介绍过,甚至不同程度地尝试过。各种救亡图存的策略方案众说纷纭,轮番登场,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尝试不是没有意义的,它提醒后来者此路不通。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寻求出路的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俄国共产党(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是真理。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传播者李大钊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新文明之曙光”。“他们的主义,就是革命的社会主义;他们的党,就是革命的社会党;他们是奉德国社会主义经济学家马客士(Marx)为宗主的。”

远在欧洲勤工俭学的蔡和森在致毛泽东的信中坦言:“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谛],觉社会主义真为改造现世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毛泽东经过认真思考,回信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方法。”

在当时俄国革命被视为“过激主义”“恐怖方法”的环境下,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肯定苏俄革命,敢于追求马克思列宁主义真理,需要巨大的理论勇气和胆识。

(二)善于坚持科学真理

党的一大召开前夕,陈望道受托翻译《共产党宣言》。为了安全起见,他躲在家乡浙江义乌的一处柴房里,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忘情之际竟然把墨汁当作红糖蘸粽子吃了,笑称这是真理的味道,够甜,够甜!

中国共产党人奉马克思主义为真理,是因为它找到了破解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科学密码。正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有其害,“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的目标,是为了改造世界,建设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如何趋其利而避其害,消灭罪恶,倒掉“洗澡水”,留下“金娃娃”,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真谛所在。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照亮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也照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天下情怀。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民族如此,政党亦然。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确立了在世界格局下谋求中国革命建设发展道路,把中国问题放到人类前途命运的视野中去思考判断的崇高理论品格。

(三)勇于创新发展真理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反帝反封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独立主权国家的历史新篇章;开辟了在积贫积弱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消灭绝对贫困现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篇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新篇章;创造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新篇章。

伟大思想孕育伟大实践,伟大实践催生伟大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实践证明:“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前进的道路上,敢于正视现实问题,勇于自我革命,革故鼎新,科学研判历史方位,及时回应时代关切,适时制定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有效地将成功经验归纳总结提炼成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创新理论品格。

 在坚守理想中实现理想

始终立足中国国情,永远坚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中国共产党成就百年伟业的精神力量源泉。在坚守理想中实现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用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团结带领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努力实现共同奋斗、共同富裕、共享未来的美好社会愿景。理想信念,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共同思想价值基础。

(一)化真理为价值信仰

信仰,是一种对理想信念的信奉和敬仰。信之弥深,仰之弥高。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致力于改造世界,并且矢志不移,九死不悔,以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百年历史,风雨兼程。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青年毛泽东阅读《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他对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通过大量实地调研,深刻分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和阶级状态,提出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现代革命道路。经过长征途中的深刻反省,延安时期形成毛泽东思想这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其间所经历的思想路线斗争,艰难曲折,考验着共产党人对真理的恪守,对理想信念的忠诚。

周恩来确定共产主义信仰,一生不变,“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以誓死不变的精神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心中有信仰,脚下有方向。“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曾经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延安中央党校讲授“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课堂讨论时有学员提问:怎么理解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陈云回答:我理解的“底”,就是“棺材底”。意思是,为共产主义奋斗是终身的,直到生命停止。

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词典里,革命理想高于天,因为那是人生信仰。“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信仰信念价值的深刻阐释。

(二)化理想为实践品格

实践出真知,行动见品格。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奉马克思主义为人生信仰,是为了救亡图存,民族复兴,表现为知行合一,说到做到,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创新、发展的社会实践。

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号召“到工人中去”,轮流到长辛店,为劳动补习学校工人们讲课。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深入沪西小沙渡工人居住区,创办“工人半日学校”。中共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第一次将党的基层组织改为“支部”,更加推动了共产党人走出书斋,走向工农大众,并在斗争实践中逐步提高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认知。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答案是从社会实践中来,一切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于历史的实践者来说,都只能是思想认识的流,而不是源。毛泽东指出:“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也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创新理论,发现真理。

在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展示出大胆闯大胆试的实践品格。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寻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效政策路径,逐步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燃烧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明灯,指引着百年实践创造的路程,科学理论始终指导着伟大实践。

(三)化认知为工作方法

总结新中国三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为目标的特定历史阶段。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并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中国取得再大的成就,需要除以14亿;中国遇到再小的民生问题,也需要乘以14亿。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通俗表达。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创新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但是,“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一个“变化”、两个“没有变”,是对新时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的准确判断。

正是基于对国情的基本认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底线思维的思想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正视问题,认识问题,找到对策,划定底线,争取最好效果。这是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工作总基调的基本要求。经过一百年的持续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之一,而精准脱贫则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工作方法。

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相互融通,实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情怀的现代转化。对于优秀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共产主义是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是鲜活生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因此有了实践基础和价值依托。化,是一个表示行动实践的动词,也是一个表示实践程度的形容词,最能透视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的思想理论品格。

在强国征程中彰显思想伟力

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更远的将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开展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时代新征程需要新思想新理论,新世纪新世界期待新主张新理想。

在强国征程上发展完善新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传统和理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历史成就。经过百年接续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实施路径和责任主体担当。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细化未来三十年发展愿景,前十五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后十五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不仅需要硬实力的强大,更需要软实力的伟大。政党有主张,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按照人民的意愿,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国家意志,升华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仰,内化为精神自觉,外化为实际行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软实力。

用中国梦开创人类理想新境界。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4亿人口中已经有4亿左右进入中等收入群体。未来三十年,中国有信心有能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国家软实力。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在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同时,一定会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世界的和平和睦和谐是全人类的福祉。“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始终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21世纪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荣枯相随,生死与共,共存共建共享,谓之命运共同体。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到“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自然生命共同体”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成人与人类、人与自然两个理论维度,形塑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的大格局、大情怀。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共同体的核心价值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遵循。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思想理论引导伟大的事业。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一百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用丰富的实践、英勇的斗争、壮烈的牺牲、顽强的意志、强大的人格精神铸就了伟大的思想理论品格。千秋伟业待擘画,百年大党正青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前进的新征程上,必将不断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执笔人:朱鸿召,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栏目邮箱:shhgcsxh@163.com)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苏唯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