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辣味金枪鱼……中国航天员吃上花色太空餐
分享至:
 (32)
 (1)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彭薇 2021-07-18 07:11
摘要:众口难调在空间站已不再是难题,如今各国都根据航天员各自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制定食谱。

今年6月17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继续度过总时长3个月的太空“出差”生活。

对入住空间站的航天员来说,长期经受失重环境的考验,一日三餐十分重要。航天员所吃的太空食物和常见食物有什么区别?为了改进太空食品,人类又做出了哪些努力?

首代航天员吐槽食物“难吃”

1961年4月,航天员加加林乘坐苏联“东方1号”载人飞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他也成为第一个在太空吃饭的地球人。

最早携带入太空的食品和现在的不一样,加加林在太空的食物是60多支软管,类似牙膏形状。每支软管里装有140至160克的食物。他选择的主食是肉泥、浓缩罗宋汤,甜点是巧克力酱。进食是“挤牙膏”的方式,这样既不会影响飞行设备,也能让航天员很好地吸收食物。因为在太空失重环境下,食品一不小心就会满舱乱飞,万一食品破碎或掉屑,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哪怕是简单喝口水,也要防止水滴溢出嘴外,因为溢出的水珠有可能飞入仪器内造成破坏。

尤里·加加林

对于管状太空餐,苏联和美国航天员都给出一致评价——难吃。1961年8月,人类历史上第二个太空人格尔曼·季托夫获得的也是类似食物,他在25小时的飞行过程中吃了3次,可回到地球时仍感觉非常饥饿,因为在太空中热量的消耗要比地球上大得多。

在软管食品之后,科研人员很快研制出“一口吃”的新食物,也就是将固体食物压缩成和嘴巴大小相近的小方块或小球,不过依旧难以满足航天员对食物的要求。1962年,美国航天员约翰·格伦乘坐飞船起飞时,他的便当盒中塞满了一口大小的食物冻干块。这些小立方块必须在太空中重新加水融成食物泥,装进牙膏管再食用。他后来吐槽,吃饭的任务很简单,但菜单太有限。

由此可见,首代航天员的饮食条件比较艰苦。“牙膏”管、小方块速食品等,让早期的航天员苦不堪言,是他们心中名副其实的“黑暗料理”。毕竟,早期的航天食品只能保证航天员生存,美味不在科研人员的考虑范畴。不过,好在当时太空任务时间都较短,在太空“飞”一两天就能回来,航天员也是能忍则忍。

第一代航天食品

太空食品逐渐丰富并关注口味

“太空食品是航天员留驻空间站时期生命保障的重要物质。”《上海航天报》原总编辑游本凤告诉记者,只有航天员吃得好、睡得香,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空间科学实验任务,因此一日三餐必须保证高水准和高质量。

他说,太空食品的制作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一是从心理学和味觉的需求上讲,航天员上天后应该吃地面上已经习惯的食物;二是从生理学上讲,航天员应当吃营养合理、卫生安全的食物;三是从载人航天工程的限制来说,航天员应当吃质量轻、体积小、易消化和无残渣的食物。

“太空食品首先要保证营养,因为航天员留驻期间的健康体魄必须依靠食物来支撑。”游本凤说,这些食物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和食物纤维七大类数十种物质。当然,太空食品除了充分考虑营养因素外,还必须适合航天员的口味,以增强他们的食欲。“早期由于过多考虑太空失重环境的因素,因此把太空食品做成牙膏状或固体小方块状,色香味和口感俱差。当年,美国阿波罗飞船上的航天员们就对上述太空食品非常反感,认为口味太差,如同嚼蜡,使得一日三餐变成了一种负担,令他们生厌。”

一口吃太空食品

由于太空食品影响了航天员的工作情绪和身体健康,而后引起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他们经过大量地面试验证明,在失重条件下,带有黏性的酱、浓汤、果汁,以及勾芡过的菜肴、肉块、鱼块等美味食品,是能用勺子、叉子进食的。于是,后来的航天员食谱中增加了煎牛排、牛舌、肉饼、鸡柳、红菜汤和黑面包等。

1975年,美苏两国的航天员进行首次太空国际聚餐,苏联航天员请美国同行吃饭,准备的是牛舌、面包和红菜汤。当时,苏联航天员还能吃到鲱鱼馅饼、鸡排、甜食、20多种果汁、15种果肉条、水果泥和蔬菜沙司。用葡萄制成的维生素片不仅十分可口,而且不用喝水就能在口内溶化。丰富可口的食物让航天员在太空飞行期间精神振奋。

“改进后的太空食品还充分考虑到了航天员的个人口味。”游本凤说,当年美籍华人王赣骏乘坐航天飞机上天时,王太太专门做了一道他喜欢吃的炒羊肉,没想到这道食品赢得其他航天员的青睐,赞誉有加。后来这一食品被命名为“王太太炒羊肉”,并被纳入美国航天员的太空食谱。

中国太空食品多为传统中式菜品

中国太空食品的研究起步虽晚,但技术上不输于早期的航天大国,再加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使得中国航天员的太空食品更显美味。

本次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由于要在太空“出差”3个月之久,“太空餐厅”配置了120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为航天员们精心打造“舌尖”上的营养和美味。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吃饭”

这次飞天的航天员,聂海胜是湖北人、刘伯明是黑龙江人、汤洪波是湖南人。食物的配备除了丰富全面,还考虑了每个人的口味和喜好。他们的食物不仅有主副之分,还讲究荤素搭配,有虾仁炒蛋、黑椒牛柳、鱼香肉丝、宫保鸡丁、月饼、粽子、冰激凌、酸奶、水果……不仅是饭菜,航天员能喝到的饮料还包括了各类茶、果汁和汤。只要开袋注水,就能喝茶。

中国航天食品有不少传统中式菜品的身影,具有明显的中式特色。3名航天员6月21日的菜谱显示,早餐有藜麦桂花粥、椰蓉面包、酱萝卜、卤鹌鹑蛋、甜蜜蜜;午餐有什锦炒饭、红烩猪排、太空香粽、尖椒土豆、菘菜牛肉汤;晚餐有米饭、辣味金枪鱼、奶香鸡米、香菇肉末、酱香油麦菜等。一日食物还包括佐餐,有桃汁、香卤鸡胗、巧克力、曲奇饼干、什锦罐头等。

之所以准备花式菜品,并不是因为航天员都是“吃货”,而是因为航天员在失重环境里时间久了,都会出现一种叫“查理·布朗效应”的生理反应,就像得了重感冒——鼻塞,口中无味,嗅觉和味觉都变得迟钝,食欲受到影响。丰富的食物品种可以刺激人的食欲,以增加食物摄入量。中国航天员的饮食中就包含了多种酱料,比如川味辣酱、叉烧酱、海鲜酱等。

游本凤告诉记者,虽然太空食品越来越丰富,但航天员在太空里不能随心所欲大吃大喝,航天员对饮食的摄入有严格的限制,这从他们的“太空日志”中可以反映出来。

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的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 发

太空吃饭不再“众口难调”

“众口难调在空间站已不再是难题,如今各国都根据航天员各自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制定食谱。”游本凤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际空间站的常用太空食品已有80多种,如猪肉、牛肉、烤牛排、梭鱼、奶酪、熏烤鹌鹑、鲟鱼、香肠馅饼、辣味烤鱼、土豆烧牛肉、奶油面包、豆豉肉汤、金枪鱼沙拉、虾子酱、火腿汉堡、比萨、吐司、通心粉,以及薯条、土豆泥、蜜饼、巧克力饼干、酸奶、果脯、柠檬布丁、果冻、果汁等,而它们的水分含量和地面上吃的食品相同。

如今常用的太空食品,各国特色不一,不同国家的航天员均有自己的偏好。中国航天员的口粮中少不了米饭、茶、猪肉、宫保鸡丁等,日本航天员喜欢寿司、拉面、果冻和梅子,美国航天员爱吃空心粉加肉、虾肉沙拉、奶酪面包和橘味汽水,意大利航天员喜欢千层面、油橄榄、干番茄和意式烩饭。

(文内图片来源:腾讯网、百度百科;题图为在天和核心舱内的航天员聂海胜配合支持两名出舱航天员开展舱外操作。新华社 发)

栏目主编:龚丹韵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