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深度 > 纵深 > 文章详情
汉堡怎么建世界级滨水区:防洪堤成步行长廊,有吃喝有风景,吸睛建筑也在这里
分享至:
 (27)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吴越 2021-07-18 08:07
摘要:如何把更多市民、游客引向水边?

汉堡是德国第二大城市,拥有着驰名欧洲的港口城市更新案例。

当过去的防洪设施和老码头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如何让它们在功能升级的基础上重新焕发新生,把更多市民、游客引向水边?汉堡的做法或将带来一些启发。

堤坝上建步道,斜坡减少通行障碍

防洪堤是水系发达的城市的“标配”,但它们在守护河岸的同时,也阻隔了人与水的亲近。如何让大片的灰色水泥地变为焕发活力的滨水空间?汉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1962年,风暴潮攻击汉堡,直接摧毁了6万多人的家园。风暴过后,汉堡决心提升城市防洪基础设施等级,便在1964年至1968年间于易北河岸边建造了一道高7.2米的堤坝,以保护城市不受洪水侵害。

后来,随着现代水文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更准确地分析和预测城市的洪水特征。汉堡通过计算机模拟洪峰冲击后,得出了最新的结果:原先结构的支撑元件负担过重,且过去所建的防洪堤坝拦截洪峰最大高度仅为7.2米,如今必须有达到8米高度的堤坝,才能确保汉堡可以抵御将来风暴潮和恶劣天气里极端浪潮的冲击。

2006年,汉堡发起了易北河岸Niederhafen区域的重建防洪堤坝的设计竞赛,最终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赢得设计比赛。此后,经过了十多年的酝酿和设计改造,焕然一新的防洪堤坝终于在2019年亮相。


易北河岸Niederhafen区域重建的防洪堤坝。  图片源自网络

令人惊喜的是,防洪堤坝不再是人们无法踏足的水泥屏障,设计师在堤坝的上方铺设了人行专用道,构成了长达652米的滨河长廊,人们可以一边漫步、一边饱览易北河与港口的美丽景观。如此一来,滨河长廊不仅会成为人们喜欢的河岸空间,它也会与周围的社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

参与设计的建筑师向媒体表示:“汉堡Niederhafen防洪屏障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包含了著名的滨河长廊,这是游客参观的主要景点,也是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防洪屏障的重建就是为了将汉堡的滨河长廊与周围的城市结构重新连接起来。”

新建成的滨河长廊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中西侧空间较大,能俯瞰河流,而东侧旨在为城市码头周边提供更加私密的空间。整个长廊最狭窄的部分也有约10米的宽度,这是因为设计师希望确保在长廊的每个地方都有足够的空间,供路人、街头表演者和食品摊位使用。

从空中俯瞰,长廊蜿蜒的造型仿佛是在摆动。这也是设计师的匠心所在。他们在长廊的两侧雕刻出一系列圆形剧场式台阶,朝向河流和朝向城市的台阶在结构中交替出现,与邻近街区的道路和建筑物相呼应,形成一个具有节奏感的空间序列。面向河流的台阶为市民提供了通往水边的路径。

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长廊的可达性,设计师还在街道层增加了自行车道,并在长廊两端设有供轮椅使用者和服务车辆使用的无障碍斜坡。长廊上还建造了小型商业设施,目前开设了两个食品店和一个三层高的餐厅。餐厅的顶层从长廊上突出,俯瞰着相邻的台阶剧场,那里是欣赏易北河风光的绝佳之地。

巧妙利用高低落差,构筑弹性水岸

随着城市产业和功能的变更,许多老码头都陆续被废弃,曾经的繁忙之地,是拆还是留?汉堡选择了后者,并将其改造成一个亲水空间。

汉堡海港区曾是这座世界著名港口城市繁忙的码头,经过十年多的设计与建造,如今,它成了汉堡港口新城(Hafen City)富有活力的滨水公共空间。

2000年,汉堡市议会通过了港口新城总体规划,宣布这一荒废的港口码头片区将被改建为一个集居住、办公、商业和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复合功能区域,并作为汉堡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城市名片。值得注意的是,港口新城总体规划从最初就确立了新开发区域和保留水岸区域,以及建成环境和水岸之间的剖面关系。2002年,西班牙EMBT事务所赢得了汉堡港口新城公共空间的设计竞赛。


一只海鸥飞过滨水区。  新华社 发

公共空间总体规划保留了原有的滨水空间形态,利用现存河道作为街道和地块的划分。但由于原有码头地坪无法承载新建建筑的重量,在总体规划中,新街区离水岸线需要有20米的后退。这一做法既保留了历史岸线,也形成了兼具亲水和防洪作用的弹性水岸。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近年来风暴潮灾害的频发使得弹性水岸日益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密切关注的话题。在风暴潮灾害发生之时,弹性水岸往往能够构成城市的第一道防线。作为具有可被淹没适应性的区域,它能够起到缓解洪水压力和波浪冲击的作用。平日里,它则是通畅可达、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在汉堡港口新城公共空间的设计中,设计师对弹性水岸的考虑主要体现在它的剖面设计上。后退的街区由原港口区所处的4.5米至7.2米标高被抬升至7.5米标高,以保证城市街区在汛期的安全。后退区域则在水面所处的0.0米标高和城市街区所处的7.5米标高之间形成了一个过渡的4.5米标高面。这一宽度约为20米,介于水面和城市街区之间的中间标高面构成了EMBT事务所设计方案的初始条件。

如何充分利用4.5米的中间标高面,在不影响城市街区汛期安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化解高差,并将人们的行动与视线引向水面?设计师的解决方案是巧妙利用高低落差,“让景观变得更加复杂和有趣”。

以著名历史人物名字命名的3个空间节点——达·伽马广场、麦哲伦平台和马可·波罗平台,展示着设计师对高差的处理策略。在2005年建成的麦哲伦平台,宽大的台阶缓缓地将人们引至水面,将视线引至传统港口区的漂浮平台和远处的音乐厅。斜向台阶中穿插着无障碍设计坡道、带自然曲线的树池以及自由蜿蜒、带有照明作用的金属构筑物。

2007年建成的马可·波罗平台以柔和的样条曲线为主要形式语言。曲线的重复位移和微妙变形组成了从7.5 米标高向4.5 米标高跌落的4个宽大的平台。每个平台均用草地、树池、座椅等进行进一步细分,这些点、线、面的元素为人们向水边亲近的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座椅的设置如同古希腊露天剧场一般,邀请人们在这里倚靠或休憩,远眺易北河上的帆船。

达·伽马广场是一个主要服务于居民的街区广场,提供了篮球场等运动设施。一段表面经过精心设计、与港口区的历史砖砌建筑立面相呼应的防洪墙,将这个广场与其他空间节点联系起来。

此外,位于麦哲伦平台一端,与新建筑街区相同标高的珊德公园是开放滨水公共空间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珊德公园三面被新建筑限定,另一面则向麦哲伦平台开敞。它以缓缓起伏的草坡为中心,几个带有木质座椅边缘的“沙盒”则如同小船一般,在绿色的起伏的波浪中漂浮。人们可以在此休憩、交谈,内陷的“沙盒”则是给宠物玩耍的地方。

“吸睛”的音乐厅,更像是“城市综合体”

除了开放的公共空间,滨水区还需要一个标志性建筑来集中众人的目光。易北爱乐音乐厅便是汉堡滨水区最重要的“吸睛”力量。

作为滨水区的更新项目之一,易北爱乐音乐厅的前身是一座仓库,始建于187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它名为“皇家货栈”。1943年,盟军对汉堡进行了猛烈的轰炸,仓库毁于战火。到20世纪60年代,仓库重建,换上了现代主义风格的红砖墙外观。这个建筑曾一度成为北德地区最大的可可和烟草仓库。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集装箱贸易的盛行,仓库遭到废弃。

乘着港口新城总体规划的东风,这个旧仓库也重回人们的视野。经过15年的设计和修建,2016年,它作为这座城市新的文化地标闪亮登场。


易北爱乐音乐厅亮灯。  新华社 发

设计团队将建筑分为了上下两层。上层的建筑核心部分是音乐厅,包含了一个大音乐厅和一个小音乐厅。设计师在既有的37米高的红砖仓库之上,设计了一个现代的、轻盈的“玻璃盒子”,与旧建筑的质朴的砖表皮形成鲜明对比。

而在下层的原仓库空间,设计师将其内部清空重造,外墙完整保留,2/3的空间都改建为停车场。仓库功能的高度综合,创造了使用场景的多元化,使更多的人可以亲近这座建筑,创造多元的活动体验。同时在商业投资运营层面,也帮助其实现更好的商业运营回报。

有人说,现在的易北爱乐音乐厅更像是一个以音乐为基础的“城市综合体”。对于公共空间的重视,是音乐厅的重要设计出发点。整个建筑打造的环通观景平台、室内巨型全景窗户和屋顶空中广场等景观体系,不仅给游客提供了360度欣赏汉堡海港的观景平台,还提供了地道的港口体验。

正因为此,在开放仅一年后,音乐厅就迎来了400万人次的访客,平均每天接纳多达1.7万名游客。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蜂拥而至,有的人是为了听音乐会而来,有的人只是对这座别具一格的建筑感到好奇,还有人是为了登上这里的景观平台观光。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新华社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