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鲁迅生前最后的留影里,有他的身影
分享至:
 (8)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张我 2021-07-16 07:51
摘要:陈烟桥,以刻刀代戈的呐喊。

陈烟桥是鲁迅先生领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第一批积极实践者,也是新中国第一代新兴木刻大师。

今年恰逢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以及陈烟桥先生诞辰110周年,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和刘海粟美术馆主办的“呐喊——回顾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先驱者陈烟桥展”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70余幅作品带领观众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初学版画

1928年,17岁的陈烟桥进入广州美术学校,1931年转至上海新华艺专西洋画系就学,不久开始版画创作。1932年冬,他与陈铁耕、何白涛等人在学校成立木刻组织“野穗社”。他创作的《工人头像》刊登在野穗社创刊号的封面上。

陈烟桥深受鲁迅思想的影响,他频繁与鲁迅通信,向其学习请教。在鲁迅的鼓励与支持下,陈烟桥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积极投身鲁迅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参与左翼美术家联盟,踏上了革命美术之路。

在学习版画初期,陈烟桥尝试了很多不同的创作手法,其木刻技艺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从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国际知名艺术家及其流派风格的学习和吸收。

其中,《游戏》《休息》《巷战》等作品刻法较为圆润,细节表现与其后期作品相比较为简略,创作风格偏向于表现主义,更多的是以营造氛围的方式来烘托作品的主旨。《拉》《工厂里》等作品则能看出陈烟桥对其他艺术家风格的借鉴:《拉》的用笔有日本画家藤田嗣治的影子,《工厂里》的构图和表现手法则借鉴了康定斯基的艺术理论。

陈烟桥随后的创作逐渐开始向细致而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倾斜,如《耕耘》《工厂》《狂流》等作品,刀法开始趋于细致和扎实,对人物的表现也更加写实,构图较满。

在鲁迅的指引下,陈烟桥开始把木刻作为革命利器,创作了一批表现抵御外敌侵略、揭示社会矛盾和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同时,他也发挥版画的审美功能,创作了一些富有美学深度的木刻风景作品。


陈烟桥《耕耘 I》1936

抗日救亡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曾谈到文艺工作的重要性:“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其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版画艺术在抗战年代做出了超出其艺术功能本身的现实贡献,对近代中国的抗争之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见证了那段岁月。正如《上海木刻作者协会成立宣言》所述:“中国的新兴木刻,在黑暗与污浊中发芽。

这一时期,陈烟桥积极参与文艺救亡活动,创作了大量抗战主题版画。他还参加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和进步文化人召集的救亡会议,并到部队开展战地服务,绘制抗日宣传画。

陈烟桥的抗战主题创作以刻刀作枪,用版画这一易于大众理解和传播的艺术表现形式,刻画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奋力抗战的气势和精神,表现中国军人顽强抗敌英勇奋战的战斗场面,也描绘出战争之下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对唤醒民众反抗的情绪,鼓舞民众抗战的热情,宣扬爱国救国情怀起到了积极作用。


陈烟桥《敌机下》1936   

在以刻刀为武器、描绘真实民生民情的创作过程中,在战争的磨炼和不断的训练中,陈烟桥的作品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现实主义审美和风格。这一时期的作品体现出陈烟桥的造型能力明显提高,同时他也进行了一些偏向于漫画风格的创作,更利于民众的理解和传播。比如,《敌机下》以大片强烈的黑色底色,配以战机轰炸的场景和夸张的表情处理,烘托出紧张悲痛的气氛。《国防前线的歌声》以大片铺设的合唱军人场景为主体,表情坚定地望向合唱指挥,辅以画面顶部跳跃的五线谱刻画,生动地呈现出前线军人的形象和激动人心的氛围。

鲁迅精神

1936年10月6日到8日,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展出,鲁迅抱病参观,并与青年木刻家们畅谈。青年摄影师沙飞为鲁迅拍摄了一张著名的照片,那是他生前最后的留影。这张照片的最右侧就是陈烟桥。

11天后,鲁迅与世长辞。作为中国近代新兴木刻运动的领导人物,鲁迅“为无产阶级美术开辟了一条方向正确的前进道路,写下了中国美术史上光辉的一页”。作为鲁迅的学生和鲁迅所领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骨干分子,也是鲁迅在上海的主要联络人之一,陈烟桥创作了大量以鲁迅为主题的版画作品。他以鲁迅为时代精神的代表之一,刻画出鲁迅忧国忧民、顽强不屈的民族气节,以笔代戈的民族心魂。

鲁迅逝世后,他又通过大量作品表达对鲁迅的怀念。这些作品充满着强烈的力量感和冲击力,从刀刻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情绪起伏。在1937年一年间,陈烟桥创作出《鲁迅提倡木刻》《鲁迅与青年运动》《光明的指导》《鲁迅与高尔基》等一大批鲁迅主题的木刻作品。《鲁迅提倡木刻》一画是为了纪念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的成立。这幅作品刻法细致,注重光影的反差效果和明暗关系的平衡,可以看出陈烟桥版画技艺的日趋成熟。

1947年后,陈烟桥又创作了一系列充满革命激情和浪漫主义情怀的作品。其中,《鲁迅精神组画》把鲁迅刻画成各种生动有趣且贴近群众的形象。在这组画中,鲁迅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播种的农民和善射的勇士。在《一个巨人之死》中,陈烟桥把鲁迅塑造成崎岖路上的领路人。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陈烟桥已将鲁迅精神融入自己的思想和作品,并将鲁迅的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陈烟桥的鲁迅主题木刻作品富有个人色彩。他刻画的鲁迅不仅仅是其客观形象本身,更是一种理想化的鲁迅形象和对鲁迅思想的凝结和升华——他身处黑暗,渴望光明,努力寻找实现价值、为国奋斗的方向。鲁迅可以说是木刻青年的精神导师和心灵寄托。


陈烟桥《巴马春耕 II》1965

欣欣向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陈烟桥的版画作品充分反映出人民盼望解放的急切心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作品以表现新中国的社会发展建设、民族新风和各地风土人情为主。

特别是在陈烟桥前往广西后,创作出《剥玉米》《归途》《巴马春耕》等一批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风貌的套色版画,他在版画创作中进行了新的探索,且常常一画多稿,尝试不同风格和刻法,技法愈发老练。

以《巴马春耕》为例,画面中描绘出春天的鸟语花香和田园风光,构图松紧得当,画面中的留白也使这件作品更有生气,与其早年紧张激昂的刻法和画风形成对比。他这一时期的作品风格轻松舒展,技法多样灵活,与战争时期深刻沉痛的气质截然不同,画面中透露出新中国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纵观陈烟桥一生的艺术发展,他的作品展现出时代的风貌,注重人文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富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内涵,也体现出其在木刻版画领域不断探索的精神,在近代中国木刻艺术历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陈烟桥为中国木刻艺术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值得被后人铭记和不断学习。

(作者系刘海粟美术馆展览策划部策展人)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陈俊珺 题图来源:陈烟桥 《鲁迅提倡木刻》 刘海粟美术馆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