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时评 > 文章详情
教师该不该放寒暑假?不需要讨论,需要“科普”
分享至:
 (26)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廖德凯 2021-07-07 13:26
摘要:教师放寒暑假并不是“补偿”和“平衡”,而是教育本身的需要。

高考结束了,中考结束了,普考开始了,暑假又要来了,教师的假期又被提上了网络讨论议题。

微博上关于“该不该取消教师寒暑假”的讨论上了热搜,两天的时间近两个亿的阅读量,表明这个话题真有不小的分歧度;知乎上关于“教师为什么还有寒暑假”的讨论,也年年有新的答案和讨论。讨论的核心内容,正如热搜话题所言,就是一部分人认为教师享受寒暑假不公平,“从古至今,教师行业都非常受欢迎,工作稳定、超长带薪假期,是公认的‘铁饭碗’,很多人说,取消教师带薪休假才公平。”

讨论教师寒暑假并不是最近一年两年出现的新事物,而是延续了多年的“键盘传统”。但正是这个话题延续多年仍是社会讨论的热点,甚至其中还有许多对教师有非常偏激的攻击性言论,更令人感到对当前教育生态的担忧。

教师的寒暑假,本来并没有讨论的空间和价值。教师带薪寒暑假是《教师法》规定的教师基本权利之一。该法第七条第四款规定,教师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的权利。法律规定是社会的最高行为准则,教师享有寒暑假是法定权利,其实已经锁定了讨论的空间,讨论“该不该取消教师寒暑假”没有意义。

但是,讨论“为什么要有寒暑假”“教师寒暑假都在干什么”还是有科普意义的。“为什么要有寒暑假”的问题不难回答,学习的规律在于有张有弛,高压学习下孩子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影响。而在冬季和夏季的严酷气候下,也不具备高效的学习条件。全世界都有寒暑假和相应的调节性假期,这是基于科学的认知而作出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共同选择。这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

老师为什么要有寒暑假的问题,则需要与“老师寒暑假都在干什么”的问题结合起来看。教师是一个特别需要持续学习的行业,“一本教材用几年”这种认识是极为浅薄的,教师的教学要有进步,必须在教材、教学、教法、人文修养、沟通能力、科目业务、职业道德等各方面进行持续的学习和提高。由于日常教学任务繁重,事务繁多,许多学习培训只能安排在假期进行,除了自主的学习提高外,还有不少统一安排的学习培训及一些事务性工作。在可见的假期天数里,其实真正属于教师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并不多,与其他单位相比,真正的假期不见得更多,部分岗位的教师可能会更少。

我个人是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调到学校的,真实感受就是,假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更不用提在教学期间不分白天黑夜和周末的工作。有了寒暑假,有了一点工作压力上的缓冲,除了处理点家庭事务,还可以抽出时间进行学习和提高,以利于教学跟上时代步伐,在学生接触海量信息的今天,尽量“不落后于学生”的认知。同时也要接触社会,而不能真正成为“象牙塔”里的摆件,接触和思考社会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学生的思想问题。换句话说,教师的寒暑假不仅仅是放假调整,而是因教育的需要进行的另一种形式的工作。

在热搜话题里,题主说:“老师们表示自己工作的辛苦程度是其他行业难以想象的,用假期弥补回来,心里才刚好平衡。”这其实是题主的臆想,“平衡论”“弥补论”不是教师需要寒暑假的真相。

互联网时代,一个个的网络负面个案,在网络的聚合效应之下,在暗示作用下被社会心理解读为共性和普遍现象,并由此对当前教育事业和教育工作者产生质疑。而个别教育管理部门和教育机构对这种社会心理的迎合——比如有时不敢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和做法——则会让更多尽职尽责的教师的职业满足感、荣誉感被不断被磨灭,这对社会有百害而无一益。

类似于“教师该不该放寒暑假”的讨论,每次都一地鸡毛,最终双方都进入情绪表达,支持者说“不愿干就滚,有的是人想干”,反对者回怼“你行你来,首先你要有本事考进来”。双方认知的撕裂,实是不易弥合,却反映了当前教育生态的一个侧面。教育者与社会部分人士在教育相关问题上的认知撕裂,当引起足够重视。

栏目主编:朱珉迕 文字编辑:朱珉迕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曹立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