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软实力的“上海定义”
分享至:
 (181)
 (16)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1-06-29 19:50
摘要: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上海向建党百年交出的一份特别答卷。

“软实力”——建党百年之际,上海专门用一次市委全会,探究了这个议题。

6月22日,十一届市委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 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一周后,《意见》全文正式对外发布。

有媒体报道称,以省级党委全会的规格专题讨论软实力,这在全国尚属首次。不经意间创下的纪录,折射出这座城市历来特殊的使命和功能——今天,这应当是一座勇立潮头的城市,自然需要率先触碰前沿问题。

某种意义上,这份《意见》,也可视为上海向建党百年交出的一份特别答卷。

这里是党的诞生地,也是承担诸多战略使命之地,承载着“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期许。如今,全方位的软实力提升,正是需要上海开路、示范、攻坚的重点所在。

实力 

近几年,每年6月下旬的市委全会,均有特别设计的主题。2018年是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2019年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2020年则是“人民城市”。

在这样的脉络下看2021年,“软实力”议题的浮现,有其内在逻辑。

可以说,这是一块特别的城市发展“拼图”——探讨过城市功能、产业能级等“硬”问题,也激活了干部队伍这一关键要素的积极性,并且明确城市的发展宗旨、人本属性之后,提升“软实力”,道出了一个更高层次、更综合的目标。

此前,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曾就软实力议题召开过多场座谈会,听取多方意见。今年5月12日的专家座谈会上,他就表示,软实力是“实力之基”,提升城市软实力“事关全局、事关未来,至关重要”。

硬实力让城市强大,软实力则让城市伟大。一座城市能够被记住、被尊重、被向往,能够真正彰显出自身的精神、品格和风范,能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带动力,除了物质层面的体量、规模、能级,更要看是否有制度性的话语权,有规则的制定权,有个性鲜明的文化,有开放包容的环境,有富于活力、创造力、向心力的人。而当下的全球竞争,亦日渐体现在软实力较量。

“要更好发挥软实力的‘加速器’作用”,全会上,李强多次提到这三个字。对一座城市而言,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价值观、文化、制度等软要素构成的无形力量,将更直接地决定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再上台阶的高度和速度。

“软实力看似无形,但确是客观存在;需要长期积淀,必须久久为功;具有鲜明的标识性,需要着力凸显”,李强说。

他亦阐述了软实力与硬实力间的复杂关系。“无形要素”可以转化为“有形力量”,硬要素则能叠加软要素,硬实力优势可转化出软实力优势,软实力提升则能助推硬要素集聚,进而提升核心功能。

对上海而言,“软硬兼施”,方有真正的强大实力;某种程度上,眼下同世界顶尖城市存在的主要差距,也正在于这种软硬兼施的能力。

 

活力 

用一次市委全会来讨论软实力,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追赶意识——上海并不满足于一般的比较。用全会上的话说,这座城市必须始终“向最好者学习、与最强者比拼、跟最快者赛跑、携最优者同行”。

而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所要趋近的目标,是“赢得国际规则标准话语权、拥有‘硬核科技’控制力、创造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发挥开路先锋、示范引领、突破攻坚的作用”。

这些方面,过去在“硬”环节着力较多,如今则到了软硬全面发力的时候。也是因此,此番谈论的软实力,不只是过去的“文化软实力”——文化仍是承载城市软实力的最直观、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也是上海提升软实力的主攻领域之一,但整个上海所需要提升的软实力,更在于一种“大文化”,在于整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制度环境、治理能力、城市氛围。

全会上,软实力的提升之道,被概括为五对“坚持”——坚持放大共性优势与彰显个性特质相结合,坚持对内凝聚人心与对外塑造形象相结合,坚持长期绵绵用力与阶段性突破跃升相结合,坚持整体目标导向与人人竞相参与相结合,坚持提升软实力与增强硬实力相结合。

而在审议通过的《意见》中,上海的“软实力愿景”,则被提炼为“六个让”——让核心价值凝心铸魂、让文化魅力竞相绽放、让现代治理引领未来、让法治名片更加闪亮、让都市风范充分彰显、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

上述要求,很大程度上指向的是一座城市的深层活力。这也与上海的城市精神、城市品格高度关联——“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开放、创新、包容”,本质上都道出了一座伟大城市所应具有的开放度、包容度和创造性,一言蔽之,正是活力。

缺乏活力的城市,不可能是软实力高强的城市。全会特别将软实力议题同城市精神品格“绑定”讨论,某种程度上,也要求进一步释放这座城市的活力。

魔都的“魔”,就应该在于活力,在于以开放胸怀、包容环境、创新思维、多元文化塑造的未来感、神奇感。这是一个具有枢纽性质的词——城市的格局大小、潜力大小,又能否真正“创一流、争一流”,均要看市场活力、社会活力;而一座“人民城市”,其人本价值、人文魅力,和对各路人才的吸引力,终究也基于城市的活力。

 

向心力

一年前,上海市委全会曾为“人民城市”提出“五个人人”的努力方向——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质生活、人人都能切实感受温度、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

“五个人人”背后,就是城市软实力。其间所蕴含的诸多城市治理中的价值取向,比如强调公正法治、强调机会公平、鼓励包容多元、注重细节中的人文关怀、保护不同层次人群的权利、促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等,均是软实力提升的关键遵循。

此番全会,上海又提出“人人都是软实力”“人人展示软实力”。这里道出的,仍是这座城市应当彰显的人本导向,亦是衡量各项具体努力成效的标尺。

“城市的活力,说到底源自于人的创造,来自于对人的观照”,城市给予人的空间越大,人给予城市的回报也就越多,人和城市最终会相互成就。

这种空间,不仅是物质场域,更是精神场域,是一种能够形成强大“向心力”的场。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来说,这里应当是一个心安之所;对于这座城市的过客来说,这里应当让其流连忘返;对于尚未来到这座城市的人来说,这里应当让他们感到心向往之——如果能做到这些,就可以认定上海是一座富有强大软实力的城市。

实现这些的前提,是在城市的软硬件中,时刻提供强大的人文关怀,提供丰富而畅通的价值实现通道,提供一个坚守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亦自然地需要承担起特殊的责任。

在公之于众的《意见》中,上海提出“深化市民修身行动”,要求在市民中厚植责任意识、契约精神、科学观念、人文素养,倡导“重信守约、专业精细、认真务实、理性自律”,展现新时代上海市民“充满家国情怀、引领风气之先、更加开放包容”的形象。

全会上,李强曾列数十余个近年上海发生的凡人善举、平民故事,并借之阐述了理想中上海市民的“群像”——在风雨来袭时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承平顺境时毫不懈怠、奋发进取,在日常岗位上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在平时生活中友爱友善、和睦和谐。

这样的市民,与一座富有软实力的城市,理当是相互成就的。这也是一座“人民城市”的真谛所在——一切为了人民,同时,一切也终究要依靠人民。

题图来源:海沙尔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均陈正宝 摄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6)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