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品牌 > 一起来 > 文章详情
技能面面观·对话|上海社科院专家沈桂龙(上):全球城市需要怎样的技能人才
分享至:
 (3)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李小佳 2021-06-17 11:46
摘要:上海要建设全球城市,全球城市的第一条就是创新之城,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创新人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如何更好地推进上海职业教育发展?更好地培养上海的技能人才?如何充分发挥世界技能大赛在上海举办的溢出效应?来听专家学者的观点。

本期邀请的对话嘉宾是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所长沈桂龙研究员

问:说到技能人才,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会将其与“一线工人”画上等号。您认为,两者相同吗?什么是技能人才?

沈桂龙:的确,人们很容易将这两者画等号,但其实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我理解,技能人才应该具备几个特点:

一是技能人才跟“一线工人”有点类似,往往是在一线工作岗位上的。

二是技能人才是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是有一些专有技术或技能的人才,所以,现在有很多面向技能人才的评级。

三是技能人才要能够把所具备的技能在实践中很好地运用,或者说在操作过程中使用这些技术或专业甚至有所创新的人才。

技能人才跟经济学概念当中的“干中学”最贴切,技能人才要能够在具体的工作过程当中,慢慢地形成一种专有技术和技能,在实践中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不是所有的“一线工人”都是技能人才,他可能就是个普通工人,很常规地去做一些重复性的常规性的工作,技术的复杂程度也不高,但很多技能人才确实是从一线涌现出来的。如果说他在工作过程中,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新的流程、新的操作手法,而且是不太容易掌握的、比较具有创新性的,他应该就属于技能人才了。比如,南翔小笼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就获得了黄浦区领军人才的殊荣,而其正是技能类的人才。

问:当前,上海正按照国家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以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加快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的进程中,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上海需要怎样的技能人才?

沈桂龙:上海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可以在很多政策文件中得到体现。

比如,2015年,上海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即科创中心建设“22条意见”,以及包括人才发展、财政科技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其他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其中关于人才引进的政策文件就提出重点引进五类人才,以满足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的人才需求,这里面就提出了科技技能人才的引进。

再比如,去年,上海出台《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提出了常住户口申办的五类人才的要求。其中一类就是高技能人才,而与此同时,另外一类重点机构紧缺急需人才中又提到了技能类高技能人才。

上海需要怎样的技能人才,要根据上海的发展目标来确定。

比如,上海要建设全球城市,全球城市的第一条就是创新之城,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创新人才。像刚才我说过的“干中学”这样的一些技能人才,可以在实践工作中对工艺流程、制作方法、管理方法等进行创新的人才,很显然就是符合上海全球城市建设目标的需要的

结合产业发展来看,上海所需的技能人才涉及几个方面:

一是一些上海的重点发展产业,像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民用航空,等等。

二是重大装备领域,有很多劳模就是从重大装备企业中涌现出的。上海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不管是短期看,还是长期看,高端装备业都是上海具有优势且应该重点发展的领域。

三是一些基础性行业,比如,机床产业。这几年可能上海对机床产业提的比较少,但是作为工作母机,机床产业与很多制造领域相关,比如,半导体制造中所需要的器件器械、民用航空中一些制造设备等的生产都需要用到机床。目前,我国机床产业水平与国际第一梯队相比还有不小的追赶空间。这些领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应该都是比较大的。

总的来说,一旦城市的发展目标定下来了,更多地就要通过政策的引导、市场化的方式去配置相关人才。

问:去年底上海发布的企业技能人才市场工资价位显示,2019年上海技能人才平均工资达到12.79万元,高于全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11.50万元的平均工资。与此同时,名为#上海技能人才平均工资突破12万元#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并引发诸多讨论。有网友留言表示,“动脑筋”难道还比不上“卖苦力”?您认为,现在上海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是高了,还是低了?

沈桂龙:成熟的技能人才,在市场上是短缺的,也是急需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工资的价格坦率讲就两条。

一是人的工资水平是按照其边际产出来决定的,而边际产出又是跟产品的稀缺性进而和市场价格有关系的。如果说技能人才发挥专有技术创造出的产值比较高的话,那么,他相应的收入水平也应该高。

二是从劳动要素供给的角度来看,如果说技能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是稀缺的,也就是说是供不应求的,那显然其价格就会高,他的工资水平就会上去。

问:这里其实还有一个隐含的对应群体——“白领”,不少人觉得,“白领”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文化层次也比较高,但是好像并没有完全在工资或者在收入上体现出来。对此,您怎么看?

沈桂龙:“白领”的情况,同样可以用上面的逻辑来分析。

我们现在有一些受过大量教育的人,进入脑力劳动的行业工作,但是,这些行业目前没有形成强烈的社会需求。比如,社科院、高校有很多知识分子专门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但是,这里面的专业是冷热不均的,有一些冷门的专业目前并没有形成强烈的社会需求,那么,它的边际产出就是低的。尽管其前期的人力资本的投入不少,但进入具体行业工作后,其边际产出并不高,那么,体现在收入水平上可能也就不是非常高。所以,就会看到“白领”群体中的落差是比较大的,有的收入比较高,有的可能就不十分高。但是也可以看到,“白领”群体中也有很多高收入行业,比如,金融行业中一些从业人员的收入就比较高。

但值得提出的是,没必要把“动脑筋”和“卖苦力”对立起来,也不能单纯地用收入水平去衡量人才的价值,而应看到不同的人才都有各自的社会价值。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对于技能人才价值的低估,要逐渐扭转对技能人才的偏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人才、厚植工匠文化的良好氛围

栏目主编:黄银龙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专题 图片由访谈对象提供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