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政情 > 上海一周 > 文章详情
【上海一周】长三角:“流动力”与“行动力”
分享至:
 (187)
 (13)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朱珉迕 2021-06-02 07:02
摘要:用局部的“可循环”,推动整体的“大循环”

时隔一年,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再度聚首。

一年一度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周在无锡举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会议同期举办。

其间,三省一市主要领导还共同见证太湖及水环境综合治理重大项目开工,并一同考察无锡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雪浪小镇和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等。

自2018年以来,新一轮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已经召开了4次,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分别担任过一次东道主。这4次会议,亦见证着长三角一体化的逐步深化。

2018年底,在上海会议召开后不到半年,长三角一体化正式宣告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年编制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国内首个跨省级行政区、联合编制的集体行动纲领。一年后,跨了三个省级行政区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挂牌成立,开启全新的、制度性的一体化实践。

2020年6月,经历了疫情冲击之后,当年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湖州召开,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长三角应当真正成为“休戚与共的区域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以及“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提升区域的核心功能,提升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能级和水平。

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这场迄今为止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最高规格的推进会,明确长三角应当“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可见,长三角一体化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上升,并在外部环境、发展格局的变局中,凸显出特殊的战略意义。

作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龙头和重镇,这里一方面要进一步集聚合力,打造发展高地;另一方面亦要在各个领域探索制度性样板,成为多层次的创新高地。

根据官方发布的通报,去年8月的座谈会之后,三省一市“进一步紧密携手,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在中美经贸摩擦和疫情灾情等大战大考中经受住了考验”。这样的局面,显然需要得到进一步延续。而在上述背景之下,2021年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有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意义。

这是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后三省一市负责人的第一次线下聚首,亦是进入“十四五”后的首次聚首,还是“新发展格局”确立后的第一次聚首。同时,第一份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期满,三省一市既要着手下一步的行动方案,更要向外界展现前三年的一体化合作实效,以具体务实的成果回应各界期许。

某种程度上,在前期充分展现一体化合作想象力的基础上,当下这个节点,长三角更需要展现的是一种务实高效的行动力,做实一体化合作特别是制度性合作的构想,并在具体的产业项目、治理项目中展现合力。

这种合力,又要被放到“大循环”“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之下,展现长三角在新格局中的特殊功能。而其重中之重,无疑在“畅通循环”。

一体化的初衷和核心,就是打破此前存在的各种行政性、制度性壁垒,实现区域间的循环畅通,并用局部的“可循环”推动整体的“大循环”。在功能上强调协同、要素上强调流动、资源上强调共享、制度上强调创新,究其实质,亦是要打通长三角的循环脉络。

去年8月,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率队走访嘉兴、苏州、南通等邻近城市时曾表示,长三角各地应在疫情和经贸等多重考验下“强化系统集成,强化协同合作,强化贡献长板”,通过“同向发力、形成合力”来走出新路。

作为长三角的“龙头”,上海在新格局中的一个自觉站位,则是“坚持服务国内大循环与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同时发力”,也即进一步强化与长三角各地的协同关系,牵头畅通区域循环,从而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也由此提升自身能级。

而在今年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李强表示,当下长三角要在国家战略大局中更好担当作为、协同推进,应当“聚焦畅通经济流量这个关键”

流量是长三角地区经济的突出特征。着眼“流量畅通”,正是要畅通全周期、全链条的经济循环,进而提升整个循环的能级。李强表示,要全力发挥长三角区域的整体优势,“把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的文章做足,把国内国际双循环能量交换的文章做足,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循环的强大引擎”。

具体努力重点,又被概括为“关键要素流”“自主创新源”“完备产业链”“高效引力场”等几大方面,对应着从源头动力到流动通道再到辐射影响力的全方位循环。

在其看来,长三角应继续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路径模式,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打造各类要素汇聚扩散的枢纽节点;并充分利用科创资源基础和优势,“集结最精锐的力量”,形成跨区域通力合作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提供最硬核的驱动力。

去年疫情冲击背景下凸显的产业链协同需求,此番得到进一步强调,并有了“建立互动共生、利益共享的产业链一体化组织新模式”这样的新表述。而在区域循环畅通的基础上,长三角更被期望打造“全球枢纽和流量高地”,真正发挥自身原有开放优势,成为更大范围开放型经济的策源地。

不难发现,诸多新提法背后,对应的是长三角一直以来所肩负的期望——在制度设计和执行推进方面,展现出高度协同、密切合作、打通堵点、力求畅通。检验这片区域的行动力,很大程度上也要看上述方面的努力成效,也就是一种“流动力”。

这种“流动力”,也对应着长三角区域的独特特性——对这片因水而生、水系交错贯通的区域来说,“流量”本身就是某种特有的文化基因,也是重要的象征所在。

说起水,本年度座谈会举办地选在太湖之畔,本身就被赋予了一些特殊寓意。会前开工的太湖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正是与长三角各地息息相关,并且考验各地协同治理能效的试金石;会议后一天,以新机制亮相的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小组召开首次会议,亦强调要以协同治水为切入口,开展深层次的环保协同治理。

而无论治水、治污还是经济治理,提升这片区域的“流动力”,归根到底,还是在考验各地之间“同向而行”的合力。

题图来源:张海峰 摄 编辑邮箱:shzhengqing@126.com
文中图摄影:肖勇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3)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