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文化 > 朝花时文 > 文章详情
以葡萄的名义
分享至:
 (1)
 (0)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赵春华 2021-05-02 08:54
摘要:为什么这葡萄这么甜?

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马陆种了10年左右的葡萄了。1990年酷暑8月,天气热得连知了都懒得叫唤,我们大汗淋漓地赶到马陆园艺场采访他,在他办公室里,他拿出洗干净的红得发紫的葡萄。我刚一咬破皮,一股鲜甜果汁顿时流进了心田。

为什么这葡萄这么甜?

这一问,引出他一段让我至今难忘的话:我们山东有句话是“一树花半树果,半树花一树果”。这里有个多与少、产量与质量的辩证关系。刚开始时,追求产量,讲经济效益。从1988年开始,主攻质量,采取合理留枝,减少结果,巧施水肥,严防病虫,品质上去了。就在前几天,上海园艺协会到我们场里召开上海市优质巨峰葡萄现场考察会。法国人头马洋酒有限公司香港分公司经理考察了马陆园艺场后,决定在上海联合投资建葡萄酒厂。

这个种果树的汉子,是山东人,名唤单传伦。中等身材,出言直爽,在马陆的田野里已经挥洒了无数心血与智慧。

单传伦在一个原本发不出一分钱奖金给职工的园艺场大刀阔斧地改革,到1985年,职工奖金人均2000元。他突破传统栽培技术,搞绿苗移栽,把3月份插种的葡萄幼苗于当年5月下旬带土移植到大田,第二年就获亩产2800斤,写成论文发表后,很快被上海郊县和江浙果农广泛采用。面对祖国各地求教的四五百封来信,他一一回复,有“果”大家摘嘛。对全镇上千户葡萄种植户,他更是责无旁贷地给以帮助指导。

单传伦入了党,还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我们把那次访问写成《葡萄成熟的时候》一文,发表的地方正是《解放日报》朝花副刊。大概由于这种缘分,单传伦记住了我,并引为知己,有什么开心或不开心的事,会找我倾诉。我俩都属猴,脾气耿直相投,数十年交往中,我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老单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人。他原来的岗位是教书育人,后来才钻研起果树栽培学,在苹果的栽培和高产方面,得到了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的认可。上海南汇果园乡,苹果亩产原来只有二三百斤,先后请过辽宁和河北的技术人员来传经,终因生搬硬套北方的经验而失败。聘书发到山东果树研究所,研究所推荐了单传伦,1976年,单传伦遂来到果园乡,3年时间里便使苹果亩产达到3000斤,1980年达到4200斤。单传伦又应聘来到嘉定马陆,在葡萄栽培方面创造了绿苗移栽法,不仅使嘉定的葡萄种植户受惠,还惠及江浙广大葡萄种植户。

单传伦有一颗不安分、不满足于现状的心,为提高葡萄品质,他倡导和推广的是葡萄套袋和大棚栽培,又尝试种植含硒葡萄等品种,还在控产方面下功夫。马陆葡萄如今受到世人交口称赞并获得许多奖项,都跟单传伦的这种主动创新、力求卓越有关。

老单身在葡萄园,心系天下事,每天阅读征订的各种报纸杂志。他还充满文化情怀,让我请来诗人赵丽宏,赋诗马陆葡萄,让最好的乡土经济与乡土文化长久地存活在“甜香味”的诗中,正如诗人所言:“蓄一方水土,引天下良种,集八面智慧,写甜蜜文章……”老单叫人在一块巨石上镌刻赋文,置于马陆葡萄公园中,背景是流水潺潺的假山,游人刚踏进葡萄公园一眼便可看到。

老单又以葡萄的名义命名一个甜蜜的节日,以后又不断地挖掘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有一年,马陆葡萄文化节在文化前加了科技两字——这一年富硒葡萄上市了,这是马陆葡萄种植史上的创新之举。后来的葡萄节更多彩,葡萄酒文化展示、品酒礼仪讲座、少儿书画展和马陆风光摄影展等,铺陈的是更大视野的葡萄文化。

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汉子,他以葡萄的名义,把情义滋养给了这片大地,大地最终回报给土地上的人们满树满枝的甜蜜,也以葡萄的名义。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朱蕊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邵竞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0)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