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建党百年重温党史⑦|百年党史上的“五一”纪念蕴含着怎样的时代价值?
分享至:
 (29)
 (1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丁倩 2021-05-01 13:26
摘要:历史赋予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伟大而艰巨的使命,时代召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谱写壮丽而崭新的篇章。

1889年,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将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从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成为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的节日。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五一”劳动节,通过纪念“五一”启发劳动人民觉悟、激发劳动热情、弘扬劳动精神。由于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任务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五一”纪念的时代价值和社会功能亦有所不同,呈现与时俱进的特征。

一、革命战争年代:“五一”纪念侧重启发工人觉悟,动员工人阶级投身解放斗争

纪念活动是一种政治仪式,也是一种政治现象,有其独特的政治功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借助 “五一”纪念来表达革命主张,启发革命觉悟,实施革命动员。

1920年5月1日,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五一”运动史》作为发刊词,介绍了国际劳动节的由来以及欧美工人争取8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希望中国工人把“五一”节看成觉醒的日子。同时,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分别举行集会和纪念活动,革命知识分子发表演说,宣传马克思主义,热情支持工人斗争。1922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劳动大会,讨论了关于消除各地工会行帮观念和对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等问题,通过了八小时工作制和罢工援助案,这是中国工人阶级隆重庆祝“五一”节的开始。

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5月1日,中共五大为纪念“五一”发表的《告中国民众书》提出:“今年中国工人阶级的‘五一’运动,绝不仅是宣传示威而已,中国工人阶级已经要力争自己阶级利益的保障,要用自己的力量保障革命的胜利和工人阶级的利益”。可以看出,我党早期的“五一”纪念侧重于宣传工人、组织工人、培育工人,推进工人运动发展,启发工人阶级觉悟。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五一”直接为反对侵略战争和争取民族解放服务。1939年4月12日,《中共中央关于开展职工运动与“五一”工作的决定》提出“中国工人阶级是最觉悟的并且是抗战中重要力量之一”,要求在与各抗日党派各抗日团体的工人运动结成统一战线的同时,在“抗战中去解决工人失业、饥饿的问题,以增加抗战建国的力量”。借助纪念“五一”表达党的革命主张,明确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积极动员工人阶级联合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抗日斗争,成为抗战时期“五一”纪念的重要特点。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五一”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及筹建新中国紧密联系。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 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 提出了巩固与扩大统一战线、促成全国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等一系列重大方针。5月1日在《晋察冀日报》见报的“五一口号”指出:“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日子。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将士致敬!庆祝各路人民解放军的伟大胜利!”同时,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次日, 毛泽东致信李济深、沈钧儒,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原则、参会党派及实施步骤等, 同时对中共中央“五一口号”作了具体补充。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五一”纪念在谋划新中国成立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和积极贡献。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五一”纪念侧重强化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激励劳动者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新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具有了新的时代意义。1950年4月23日, 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纪念五一节宣传内容与方法的指示》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已使劳动成为光荣,全国劳动人民由奴隶的地位进入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已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4月29日,刘少奇在“五一”劳动节纪念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劳动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者乃是文明的创造者。劳动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事情,劳动者应该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们,而劳动节就应该成为我们人民和国家最值得纪念和庆祝的一个节日。”由此看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一”纪念注重强化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在此基础上引导工人阶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形成劳动光荣的意识。

同时,党中央号召广大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攻克技术难关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五一”纪念的重要内容。1952年4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全国政协庆祝“五一”劳动节口号,呼吁“全国人民一致努力,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寄望男女工人“努力学习政治、文化和技术,提高阶级觉悟,遵守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减低成本,巩固工会组织,进一步发挥国家领导阶级的作用,为祖国的工业化而奋斗”。可以说,1952年的“五一”纪念,融入了对劳动者增产节约、劳动竞赛的动员,激发了广大劳动群众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1961年面对我国严重经济困难和国民经济调整,党中央纪念“五一”具有同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特殊意义。5月1日, 毛泽东在同上海各大工厂的290多名先进生产者、老工人和技术人员一起欢度“五一”劳动节时指出:“工人要有革命骨气,,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战胜困难,勇往直前”,而要做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唯有依靠自己的努力, 攻克技术难关。”事实上,从党中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以后,20世纪6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正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了因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同带来的种种磨难,战胜了三年自然灾害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三、改革开放以来:“五一”纪念赋予“工人阶级”新内涵,激发劳动群众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动力与激情

改革开放初期的“五一”纪念对工人阶级的内涵和地位有了新的认识。1984年“五一”劳动节,《人民日报》在社论《工人阶级要站在改革前列》中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文化科学水平较高的一部分,要搞四个现代化,要迎接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挑战,必须把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此时的“五一”纪念赋予了“工人阶级”新的内涵,知识分子已被视为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工人阶级作用的认识也进一步得到深化。1993年“五一”劳动节,《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指出:“改革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而人是生产力中决定性的因素, 工人阶级则是其中最有觉悟、最有组织纪律性、最富于奉献精神的一部分。没有工人阶级的理解、参与和支持,机遇难以抓住,改革难以成功, 经济发展也就上不了新台阶”。可以看出,工人阶级被视为推动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充分彰显。

从节庆活动的内容和功能来看,改革开放时期的“五一”纪念注重弘扬“实干精神”,倡导“劳动光荣”理念。1981年“五一”劳动节,《人民日报》发表社论《 发扬主人翁的实干精神》,强调工人阶级要“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发挥实干精神,同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贡献最大的力量”。“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成为工人阶级投身改革开放事业的奋斗姿态与精神写照。

1999年“五一”劳动节,《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劳动万岁》,指出:“越是改革开放,越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越是要歌颂劳动创造,鼓舞劳动创造的热情”。实际上,从1985年起全国总工会每年五一节前都会评选表彰一批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分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和“五一劳动奖状”,使全社会形成了“劳动光荣”的氛围,极大鼓舞了人民群众进行“劳动创造”的热情,彰显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四、进入新时代:“五一”纪念侧重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激励一代代劳动者接续奋斗,铸就了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潮流的发展奇迹。进入新时代,面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都是追梦人,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归根到底要“靠劳动,靠劳动创造”。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五一”前夕与劳动群众一起出席活动,同代表谈心,给劳模回信,为劳动者鼓劲。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来到全国总工会机关,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社会都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2014年4月30日,习近平在新疆乌鲁木齐接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并号召他们“要身体力行向全社会传播劳动精神和劳动观念,让勤奋做事、勤勉为人、勤劳致富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5年4月28日,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2018年4月30日,习近平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在信中强调“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每年“五一”前夕同劳动者座谈、给劳模回信,都凝聚着一个鲜明的主题:崇尚劳动、致敬劳动者,目的就是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以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激励广大人民,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行为自觉,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成为社会风尚。

今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又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将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就更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历史赋予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伟大而艰巨的使命,时代召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谱写壮丽而崭新的篇章。在新征程上,只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勤于创造、勇于奋斗、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汇聚起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就一定能够铸就新的历史伟业,创造新的时代辉煌。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新华社
作者单位:中共浦东新区党校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1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