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观点 > 上观学习 > 文章详情
党建思考 | 服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兴组织党建该如何开展?
分享至:
 (3)
 (2)
 收藏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全林 2021-05-26 06:50
摘要:助力新发展格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新兴组织中的号召力、凝聚力与向心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塑造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在国际国内发展新形势下,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也呈现新的特点。适应新发展阶段,党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能够提供怎样的贡献,这需要理论层面的解读与回应。

溯源:新时代党建的成功经验与发展特征

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基层党建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日益增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建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街道和社区、乡镇和村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持续扩大。基层党建作为一种党建工作理念和制度安排,在发展和创新中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经验:第一,在城市逐渐涌现大量新生社会领域和社会空间的情况下,基层党建实现对这些新兴领域的全面覆盖;第二,基层党组织的功能不断拓展和强化,实现了领导管理、自我净化、群众服务、资源汇集甚至社会维稳等方面的功能多样化;第三,基层党组织在新兴领域中逐步确立领导核心地位。例如,“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作为一项规定写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这些都是党中央根据不断发展的党建工作做出的经验总结。

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日益勃兴,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特征。从纵向来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场域由政府机构、国有集体企业延伸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经济细胞组织,与之相对应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主体由机关事业单位拓展到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新兴社会组织。从横向来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由农村延伸到城市社区,与之相适应的“社区党建”治理模式逐渐实现向“城市基层党建”转变。在这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兴领域中,如何贯彻落实“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是需要我们深入探索的新课题。

挑战:新兴领域党建深入推进需破解的难题

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各类新兴社会组织使传统社区党建模式难以适应新变化、新问题和新挑战。诸如大量出现的商务楼宇、商圈市场等新业态的党建工作已经超出了传统基层党建的能力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

一是组织力的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党员素质逐步提高。进入新发展阶段以来,持有不同需求、不同价值取向的新兴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新兴领域党员的吸纳和发展遭遇到极大挑战。组织建设上,这些组织人群大多以小规模、高流动、强分散为主要特点,传统的以行政单位为依托建立党组织的模式难以实现党建工作的全覆盖;由于缺乏健全的组织系统,新兴组织对党员的吸纳能力不足。

二是动员力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兴组织中的党组织逐渐失去了行政权力的依托。一方面,因产权关系带来的劳资关系、雇佣关系的变化导致党组织在新兴组织中丧失对企业资源的控制权;另一方面,新兴组织中的党组织成员大多由新兴组织中的负责人担任,其盈利的目的本身阻滞基层党组织在集体性、公共性事务中的功能发挥。

三是凝聚力的挑战。一方面,新兴组织中的党员分散性大、流动性强。比如,新兴经济组织以“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这使党员员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从管理体制上来说,新兴组织依托产权单位管理、物业公司管理、行业协会管理等多种管理形式,尽管各领域之间的结合已有一些宝贵经验,但是因统一规范的缺失所导致的各方在认识和操作上的不一致,直接或间接造成了信任的流失。

破局:“三力”驱动新兴领域党建新样态

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决定的。新兴组织是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条上重要的一环,助力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在新兴组织中的号召力、凝聚力与向心力,无疑是破局关键。

首先,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发挥号召力。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应与社会组织的样态相适应。“支部建在连上”是我们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将党的组织基础扎根于革命军队基层连队之上的创新形式;“支部建在村委会”“支部建在居委会”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将党的组织基础建立在国家政权最小的行政单元之上的创新模式;“支部建在市场上”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创新。

进入新发展阶段,传统的党的基层组织管理模式覆盖能力之外的新兴组织迅速扩张,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的构建,需要以新的方式融入新兴组织、整合新兴组织、引领新兴组织,发挥号召力。一方面,要互动互联。可以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采取联合组建的模式,在相对集中的活动场域、相对一致的工作领域内组建支部。另一方面,要轴心扩散。探索以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为轴心,发挥其党建工作的经验、优势,牵动相互分离的新兴组织党支部之间协同共进、优势互补,形成社区党建与新兴组织党建互联互动的新格局。

其次,认真开展组织生活,发挥凝聚力。认真开展组织生活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以专章阐明并有具体规定,强调“必须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首先,要高度肯定基层党组织在新兴组织中的政治核心地位。与党组织在政府机关、国有企业政治核心地位的制度安排相比,新兴组织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灵活性更强,空间更大。其次,要充分履行基层党组织在新兴组织中的教育监督职能。基层党组织应当发挥领导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的功能,提高对组织内党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加大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再次,落实基层党组织在新兴组织中的党建责任制。“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是我们党进入新时代以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成功实践。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简便易行、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对基层党内政治生活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基层党内政治生活健康有序开展,实现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党员活力,最终提升新兴组织的凝聚力。

最后,明确组织目标,发挥向心力。明确组织目标是党组织建设的核心纽带。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了科学遵循,为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面向服务新发展格局,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目标就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整合各类资源,开展各种活动,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实现党组织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凝聚社会、整合社会的战略目标。首先,寻找共同价值。新兴经济组织中,以创造更多利润为目标的企业主、以追求自身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职工与党组织的价值目标,共通之处在于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其次,设置明确目标。以党章为引领,以共同价值为基础,设置各方都能认可的党建工作目标,从而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再次,服务贯穿全过程。基层党组织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价值追求。新兴领域党组织要主动关心党员、群众的物质、精神需求,积极发动广大党员发挥带头模范作用,尽可能地为发展提供服务。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上观图编 图片编辑:项建英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新时代党的建设中心主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评论(2)
我也说两句
×
发表
最新评论
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更多… 已显示全部内容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市政府服务企业官方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举报中心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关注我们
客户端下载